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与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后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 11:5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和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后骨缺损的长期临床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病例(组织工程骨组)和10例同种异体骨病例(异体骨组)移植修复重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愈合时间、骨性愈合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失败率,评价组织工程骨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疗效及其长期生物安全性。结果组织工程骨组随访(63.6±19.6)个月,1例术后2年出现病理骨折再次手术,其余9例术后骨缺损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为(3.3±1.6)个月,骨性愈合评分为(2.6±0.5)分。异体骨组随访(55.1±15.4)个月,1例术后2年出现复发,3例出现骨移植区疼痛、局部肿胀等并发症,骨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为(6.0±2.4)个月,骨性愈合评分为(2.4±0.8)分。2组之间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能获得优于同种异体骨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是治疗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一种新选择。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and biological safety of individual tissue engineered bone and allogeneic bone in repairing bone defect after fibrous dysplas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 individual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cases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group) and 10 allograft bone cases (allogeneic bone group)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healing time, the score of bone heal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failure rate of bone graf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long-term biological safety of tissue engineered bone in the treatment of fibrous dysplasia were evaluated. Results in the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group,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63.6 卤19.6) months. One case had another operation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The other 9 cases got good repair of bone defect after operation, the healing time was (3.3 卤1.6) months, and the score of bone healing was (2.6 卤0.5) points. In the allogeneic bone group,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55.1 卤15.4) months. One case recurred 2 years after operation, 3 cases suffered from pain in the bone graft area, local swelling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The bone defect was repaired well, and the healing time was (6.0 卤2.4) months. The score of bone healing was (2.4 卤0.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 rate and healing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ling time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is a new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which is superior to that of allogeneic bone and has higher biological safety.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 全军矫形外科中心 组织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重庆市再生重建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组织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2006AA02A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975) 全军后勤科研“十二五”计划重点项目(BWS11J040) 西南医院军事医学预研课题(SWH2013JS07)~~
【分类号】:R3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杰;吴雪晖;罗飞;何清义;代飞;谢肇;许建中;;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的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2 彭鲲;项舟;杨志明;解慧琪;伍晓靖;黄富国;岑石强;;组织工程骨植骨临床应用七年随访结果[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宁;阴正勤;吴楠;王艳华;;Long-Evan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5期

2 张泽华;罗飞;张劲松;曾玲;许建中;陈卫军;;冻干同种异体髂骨作为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3 彭吾训;王蕾;邓进;李彦林;龚跃昆;李世和;;一种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效果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4 邓江;黄文良;阮世强;苑成;佘荣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靳慧勇;侯天勇;罗飞;李志强;易绍萱;常正奇;边巴罗布;许建中;;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2期

6 牛彦辉;王臻;郑修存;吴作栋;沈强;张立明;;骨纤维结构不良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4期

7 阳玉群;莫雪安;农伟东;杨龙秀;孔德燕;张泰鹏;刘金萍;;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牛巍巍;袁丽;张立玮;;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临床荟萃;2008年11期

9 张泽坤;杨建柱;刘杰;于宝海;王溱;;胫骨纤维结构不良恶变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蒋杰;姚女兆;王文军;;椎管减压自体颗粒骨在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J];骨科;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学忠;力学环境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与动态培养[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泽华;同种异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多聚体作为利福平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任明亮;HC/ACBM联合负压吸引修复恒河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长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石娜;纤维结构不良与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研究现状与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刘亮岐;基于细胞膜片技术构建组织工程管状骨[D];西北大学;2009年

4 苏宝金;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探索[D];汕头大学;2009年

5 李国臣;基于电子束熔化成形技术的可控微结构多孔钛合金支架的生物学评估[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栾冲;可诱导表达h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慢病毒的产生和鉴定[D];青岛大学;2010年

7 孙芳亮;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缺损修复[D];遵义医学院;2010年

8 刘俊川;自体游离非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黄金亮;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支架治疗兔慢性难治性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10 靳慧勇;用于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研究的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明,黄富国,解慧琪;组织工程化组织的临床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6期

2 阳富春,杨志明,周悦婷,李秀群,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猕猴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及其修复异体骨缺损的放射学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3 秦辉,许建中,王序全,周强,何清义,罗飞;组织工程用大段负重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0期

4 杨志明,余希杰,解慧琪,陈旭,屈艺;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1年01期

5 杨志明,李彦林,解慧琪,秦廷武,黄富国;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1年08期

6 杨志明,赵雍凡,解慧琪,黄富国,刘欣,李涛;组织工程肋骨移植修复胸壁巨大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年06期

7 李裕标,杨志明,李秀群;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8 杨志明,黄富国,秦廷武,解慧琪,李秀群;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植骨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9 阳富春,杨志明,李秀群,周悦婷,林凡,秦廷武,罗静聪,解慧琪;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年05期

10 戚超,黄富国,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蔡琰;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肖奇;贺用礼;马雪峰;郭浩;;生物衍生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兔桡骨大段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3期

2 蓝旭;文益民;葛宝丰;刘雪梅;;不同方法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1期

3 李宁毅;陈立强;陈涛;金晓明;袁荣涛;;富血小板血浆与带血管肌筋膜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中的作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4 蓝旭;梁军;葛宝丰;刘雪梅;;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异位成骨的影响[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3期

5 刘勇;裴国献;江汕;任高宏;梁双武;赵培冉;;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影像学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6 高春阳;孙革;韩冬梅;李罡;周斌;;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复合自体MSCs横突间成骨融合的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11期

7 秦辉,许建中,王序全,何清义,罗飞,朱灏,尹芝华;双相接种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6期

8 王学明;裴国献;金丹;魏宽海;江汕;唐光辉;;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9 焦国华;张志光;;脂肪干细胞在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杨志明;;再生医学的再认识[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忠;张西正;李志宏;;组织工程骨的构建策略及存在的问题(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力;杨志明;智伟;解慧琪;罗静聪;李秀群;刘天庆;宋克东;;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骨[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全美;田晓红;柏树令;;组织工程骨膜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大为;金岩;;水凝胶、陶瓷类材料以及生长因子的复合对组织工程骨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原林;陆云涛;陈英;;同种异体骨的化学与生物活性处理实验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连辉;柏树令;田晓红;佟浩;;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策略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兆本;刘义富;刘光东;殷明东;赵建华;;同种异体骨深低温冻贮与临床应用420例[A];新世纪中国低温生物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张开刚;曾炳芳;张长青;;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陈槐卿;周江;唐戎;周大利;;骨髓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联合种植构造组织工程骨的初步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宋克东;刘天庆;李香琴;葛丹;孙相玉;马学虎;崔占峰;;新型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内三维组织工程骨的构建[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锐;我国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杨耀武 吴一福;借鸵鸟骨做人工骨[N];健康报;2007年

3 韩富明;苏玉军;让鸵鸟、乌贼“献身”医学造福人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韩富明 苏玉军;让鸵鸟乌贼“献身”医学造福人类[N];科技日报;2004年

5 蒋锐;用患者骨细胞构建修复材料[N];健康报;2006年

6 记者 王春 特约通讯员 李佳 首席 曹谊林;组织工程:再造完美血肉之躯[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白毅;同济大学骨组织支架材料相关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韩富明 苏玉军 杨月清;四医大口腔医院首创用动物骨做人造骨支架材料[N];陕西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刘恕;复苏肌腱重塑伤骨[N];科技日报;2005年

10 韩富明 苏玉军;鸵鸟骨乌贼骨可望作成人工骨[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骁伟;不同血管化策略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陈学忠;力学环境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与动态培养[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周爱国;组织工程骨及引导性骨再生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蒋佳;双基因修饰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其成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孙德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祁洁;骨组织工程中成骨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D];四川大学;2005年

7 罗晓中;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在兔体内的再血管化和成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彭浩;兔BMSCs和纳米仿生支架构建功能性管状组织工程骨[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剑;BMP2和BMP7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涌;智能化组织工程组织仿生培育系统的研制及压应力对组织工程骨中MSCs生物学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章永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自体皮下移植的成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文涛;重组牛角胎复合骨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扫描电镜观察[D];昆明医学院;2005年

4 刘剑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自体肌肉内移植成骨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何大为;陶瓷化骨/水凝胶与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江标;BMP-9基因修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苗宗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及其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谭洪波;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促组织工程骨支架血管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9 张弓;多基因修饰组织工程骨中其基因表达时限的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金雪;组织工程骨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6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66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