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细胞或多神经突起的选择性激活对于研究神经元整合、神经元计算非常重要。近几年,基因工程与光刺激技术结合,推动了一项新技术光遗传技术的诞生,它可以快速、无损、精确地激活表达光敏感通道的细胞,进而选择性地控制特定神经元或局部神经环路的活动。目前荧光显微镜使用的光源大都是宽场光源,进行光刺激时会把整个视场中的所有细胞或整个神经环路激活。激光扫描显微镜通过扫描镜实现多细胞的选择性激活,但由于扫描镜内在的固有惯性,限制了扫描速度和多个位置的选取。最近,空间光调制器被引入显微镜系统中实现了无惯性的选择性激活,但其较低的刷新频率和衍射效率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相比而言,声光偏转器具有随机寻址能力,能够快速无惯性引导激光到任意位置,良好的空间选择性使得声光偏转器非常适合多细胞选择性激活。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文首先利用声光偏转器作为光束扫描器件,结合现代光学显微镜技术,建立了独立的随机光刺激系统,相关的工作主要有: (1)在光路结构设计中,采用二维声光偏转器实现激光光束的二维扫描,并采用通用光学器件、光学调节架实现与显微镜系统耦合,实现生物样品显微放大、可视化处理,,引导激光刺激期望的细胞或神经元;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使得系统结构紧凑,方便与各种商用显微镜系统耦合;为控制声光偏转器工作,设计了驱动电路,它包括标准的数据采集卡、开关电源和控制电路,用于数据传输和与其它外设通信;基于LabVIEW应用软件,开发一套独立的应用控制软件,拥有多种刺激模式,软件可读性好,操作方便。 (2)测试了随机光刺激系统的工作性能,单点最快时间可以达到10μs。在40倍物镜下,刺激光斑为1.38μm,刺激范围为164μm。光刺激功率波动5%,刺激定位误差小于1%。实验结果证明系统具备多点快速激活的能力,系统工作稳定,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其次,为了分析测试系统的激活模式与激活效果以及开展生物学应用,与上海神经所的章晓辉研究员、王佐仁研究员两课题组展开合作研究,主要的工作有: (1)利用表达有光敏感通道的HEK293细胞和海马神经元,证明系统在~10ms内可以激活细胞和诱导出动作电位。提出刺激光功率决定系统刺激的空间分辨率,并证明在一定的功率条件下,系统能够激活单细胞而不会激活周围其它细胞,显示系统具备局部激活能力,而采用双光子激发将能够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便于实现单细胞激活。分析了点刺激模式与区域刺激模式的不同,提出采用区域刺激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去极化峰值电流、动作电位的诱导频率及诱导成功率。提出对于区域刺激模式,采用随机扫描方式比顺序扫描方式和环形扫描方式更有效激活细胞。随机光刺激系统能够在微秒水平控制激光刺激多个位置,刺激时间、刺激间隔、刺激位置、刺激强度等可精准调控,是一种超灵活、多模式调控细胞或神经元的工具。 (2)利用随机光刺激系统,对小鼠体感皮层神经环路和果蝇嗅觉系统进行了光刺激试验,证明系统适用于不同尺寸细胞的光刺激,系统可以选择性激活多个细胞,可以模拟神经元多个信号输入,进行神经元运算研究和信息整合研究,有利于揭示单个神经元和特定神经网络的功能,证明随机光刺激系统对于今后的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小敏;范光丽;范增杰;王跟辈;王晋辉;;幼年及成年SD大鼠Barrel脑区的变化[J];解剖学报;2008年05期
2 陈小默;乔志梅;高上凯;洪波;;在体神经元胞外记录用于大脑皮层可塑性研究[J];生理学报;2007年06期
3 郑小敏;范光丽;范增杰;张永德;王晋辉;;SD大鼠Barrel脑区氧化酶活性区域及其特殊细胞构筑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倪虹;葛敏;;主要躯体感觉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10期
5 黄明德;韩勇;虞燕琴;;桶状皮层及其可塑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小默;洪波;乔志梅;高上凯;;衰老对大鼠体感皮层神经元网络可塑性的影响[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郑小敏;范光丽;范增杰;王跟辈;王晋辉;;SD鼠Barrel脑区的形态学发育[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鲁丽;妊娠早期亚临床甲减左旋甲状腺素干预对后代神经智力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曹发乐;持续性伤害诱导的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突触可塑性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增杰;抑制性神经元在vpm和barrel组织机构及其在barrel的出生后发育及与细胞色C氧化酶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2 夏东;小鼠触觉经验对于barrel cortex区域功能性以及神经元可塑性影响初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黄明德;触须自然刺激诱发的桶状皮层反应可塑性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高俊彦;成年豚鼠单侧触觉剥夺减少桶状皮质DCX阳性神经元数量[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280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8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