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蚕蛹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特性及其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

发布时间:2018-10-22 16:30
【摘要】:本文以缫丝或机打丝棉片后的废蚕蛹(简称缫丝蛹)为原料,利用慢速冷冻-低温解冻的冻融循环脱乙酰技术制备蚕蛹壳聚糖,并经过与氯乙酸的取代反应获得蚕蛹羧甲基壳聚糖。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这种羧基壳聚糖的物化性能和结构特征,并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将缫丝蛹置于80-100°C烘箱内加热烘干,待水分低于5%,机械粉碎成粉末。随后通过正己烷的萃取,得到蛹油和脱脂蛹粉。脱脂蛹粉进一步通过氢氧化钠脱蛋白,盐酸脱盐和双氧水脱色等加工步骤后得到蚕蛹甲壳素。蚕蛹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经过-20°C与40°C反复冻融处理之后,得到蚕蛹壳聚糖。这种蚕蛹壳聚糖再通过碱化和氯乙酸取代反应制备了蚕蛹羧甲基壳聚糖。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冻融循环技术制备的蚕蛹壳聚糖,其脱乙酰度在49.87%左右,粘均分子量仅为2.50×10~4。虽然脱乙酰度低,但是其在2%醋酸(HAc)中的溶解度仍然能达到96.73%。采用电位滴定法对蚕蛹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羧甲基壳聚糖为N,O-羧甲基壳聚糖,取代度为1.63,属于高取代度羧甲基壳聚糖。本文采用了SEM、XRD、DSC、FTIR和XPS等分析方法,对蚕蛹样品的物理特性进行更全面和详细的研究。SEM的分析证明蚕蛹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样品与对照品相比,表面更加不平整且颗粒断裂情况严重。XRD、DSC、FTIR等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蚕蛹来源样品的主要分子链结构与对照品相比无实质性差别。但是其结晶度和热分解温度都有所降低。本文利用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探索蚕蛹羧甲基壳聚糖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并能够降低TGF-β_1和VEGF基因的表达量。体内实验通过磨损造成大鼠盲肠损伤粘连的模型,检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变化,并与现在临床应用的抗粘连产品的作用效果作了比较研究。实验动物采用60只雄性成年SD大鼠(200-250 g/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组即生理盐水处理组、阳性对照组即术亿宁医用几丁糖凝胶处理组和实验样品组即自制羧甲基壳聚糖处理。SD大鼠造模成功后,在术后2周和3周分别处死动物取血液和盲肠组织进行肠粘连等级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的分析与检测。处死实验动物后,暴露腹腔,通过肉眼观察判定肠粘连等级,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大鼠术后肠粘连等级的平均值均低于空白对照(模型)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较,白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但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说明蚕蛹羧甲基壳聚糖与医用几丁糖凝胶一样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参与肠粘连形成的细胞因子种类非常多,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蚕蛹羧甲基壳聚糖溶液能明显降低肠粘连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包括TNF-α、IL-1β、IL-2、IL-6、IL-8的表达量,而对抑炎因子IL-4的表达量并无影响。此外,肠粘连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分析表明,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明显降低,充分表明这两组大鼠粘连程度也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说明蚕蛹羧甲基壳聚糖溶液能够减少损伤盲肠组织纤维组织的增生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其效用与医用几丁糖凝胶并无显著差异。TGF-β_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蚕蛹羧甲基壳聚糖可以降低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从而减少腹膜粘连的形成。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冻融循环的脱乙酰方法制备脱乙酰度较低的蚕蛹壳聚糖,并通过与氯乙酸的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蚕蛹羧甲基壳聚糖。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这种羧甲基壳聚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增生,下调细胞中TGF-β_1和VEGF基因的表达量;体内肠粘连实验证明这种羧甲基壳聚糖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TNF-α、IL-1β、IL-2、IL-6、IL-8、TGF-β_1)的表达量和白细胞的数量,提高血清总抗氧化的能力,从而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和机体的炎症反应,最终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这些研究结果为蚕蛹高附加值开发与充分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以后开发更为有效和实用的抗粘连药物或材料提供有效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314.1;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锡江,李淑华,柏薇薇;虾壳制备甲壳素、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张远方,彭湘红,梁燕羽;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湖北化工;2002年06期

3 王海青,高忠良;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年06期

4 刘松,邢荣娥,于华华,李鹏程;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5 王丽敏,刘振鸿;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05年04期

6 蔡文娣;王常红;韩宝芹;刘万顺;初金鑫;;羧甲基壳聚糖与钙离子络合作用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6期

7 李小飞;吴玉英;;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24期

8 袁文;尹学琼;冯玉红;贺永宁;盘茂东;王向辉;林强;;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11期

9 李万海;程艳洁;齐爱玖;王红;;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姚倩;孙涛;瞿佳华;陈峗;;不同取代度O-羧甲基壳聚糖的抗氧化性能[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巧玲;陈中科;华常鑫;沈家骢;;交联羧甲基壳聚糖牙科隔离膜的制备与表征[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易喻;江威;王鸿;颜剑波;应国清;;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吸湿保湿性能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黄凌;彭静;翟茂林;魏根拴;;羧甲基甲壳素/羧甲基壳聚糖在固态下的辐射效应[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陈浩凡;潘仕荣;;羧甲基壳聚糖的毒性评价[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常菁;刘万顺;韩宝芹;刘冰;;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甲壳素的生物学性质研究和比较[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6 黄爱宾;刘彩凤;邹阿龙;;钙离子交联硫酸化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抗坏血酸盐多孔海绵[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萍;吕勇;龙柱;;双醛羧甲基壳聚糖的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李继珩;;羧甲基壳聚糖及其某些性质研究[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潘仕荣;陈浩凡;莫家聪;王德娟;;O-羧甲基壳聚糖的生物性能与防止术后粘连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敏娜;魏长平;吕志军;贾坤;;低聚N,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性能[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杨科;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衍生物获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中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创制新农药获国家专利[N];粮油市场报;2009年

3 姚耀;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可作保湿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琳;蚕蛹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特性及其对大鼠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董磊;羧甲基壳聚糖金属盐/壳聚糖包覆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贺斌;羧甲基壳聚糖对椎间盘突出髓核退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桑青;羧甲基壳聚糖铋盐的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丁万军;羧甲基壳聚糖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1年

6 李海浪;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郭占勇;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取代基团及氨基正电性对抑菌活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绍鹏;羧甲基壳聚糖银络合及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曦;羧甲基壳聚糖的量子化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秀娥;羧甲基壳聚糖银的合成及抑菌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董鹏飞;羧甲基壳聚糖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0年

5 付大伟;羧甲基壳聚糖止血作用研究及其血液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郭苗苗;水溶性O-羧甲基壳聚糖止血海绵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杨照;高分子羧甲基壳聚糖的性质及其止血和愈创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王红;羧甲基壳聚糖的降解及其抑菌性能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9年

9 王永娟;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10 邸娜;羧甲基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7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287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