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4 10:51
【摘要】: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是气动人工肌肉的基本型和核心型,其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功能特性优良。但是,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过程中受橡胶弹性变形、端盖的径向约束、橡胶与编织丝以及编织丝间摩擦等影响,导致精确建模十分困难,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完善。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理论建模方法有两种:基于理想状态的能量守恒方法和基于理想状态的力平衡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假设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想圆柱状态,而实际上,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两端受到端盖的径向约束作用,使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几何形状为非理想圆柱,在两端部为回转曲面,因此,提高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几何形状的表达精度是建立其更加精确数学模型的关键。本文以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为对象进行了工作机理研究、理论建模研究以及设计研究。 从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功能实现和构成其关键部件的材料特性两个方面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实现其功能的基本原理是具有可变形的封闭容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封闭容腔变化,从而产生位移效应;位移变化的范围受气动人工肌肉结构的限制,输出力的大小与压缩空气压力大小和气动人工肌肉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以层合理论、复合材料理论及薄壳理论等为基础,分析了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柔性材料的特性。编织网对柔性件的变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柔性件的平面刚度为零,它在不均衡外力作用下会产生“机构式”的变形,同时,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每个稳定状态下编织网应该处于力的均衡状态,从而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机理得到了理论上的表达。 利用缠绕理论、复合材料力学、薄壳理论以及微分几何等作为理论基础,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端部进行了理论建模研究。编织纤维丝在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端部应为测地线缠绕。由于理论上端部曲线曲率发生了方向的变化,因此本论文建立的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端部数学模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最大直径到曲线曲率方向发生的变化点(拐点),此部分由理论分析得到;另一部分为拐点到端盖,这一部分用球面替代。尽管本文所建模型不是完全的理论解析,但在理论上使端部形状更接近精确解。同时,本文推导的编织角公式可以证明约束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几何变形的影响作用。 从设计的角度给出了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各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以及各几何参数间的关系。着重研究了影响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范围的重要参数——编织角,建立其计算公式,确定了编织角极值。给出了橡胶弹性和厚度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特性的影响公式,研究了纤维丝间的摩擦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利用ABAQUS软件从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结构出发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进行了几何建模,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输出力、充气压力和长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取了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在工作状态下的外形尺寸、编织角、体积等几何参数。利用此模型模拟分析了约束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工作特性的影响。 设计制造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实验台,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的静态工作特性实验结果与圆柱理想模型及有限元分析的对比,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更接近,这是由于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橡胶特性和端部约束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输出特性的影响。同时,开展了约束对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输出特性的影响的研究,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证明了约束使编织型气动人工肌肉输出特性降低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8.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颜;房立金;;机械式仿骨骼肌变刚度机构原理及设计[J];机器人;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仲军;气动肌肉驱动的仿青蛙跳跃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晓敏;基于气动复合弹性体柔性关节机械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鲍春雷;气动肌肉碰撞感知及其关节转角控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522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22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