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自体膨胀水凝胶体内膨胀率及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09:33
【摘要】:目的: 利用具有自体膨胀的水凝胶,进行小切口手术植入大白兔眼眶及腹股沟,研究自体膨胀水凝胶的体内膨胀率与体外理论值的差别,观察其生物相容性,及CT影像学特点更好地为眼科领域提供新型高性能的眼眶填充材料。 方法: 选用成年白兔36只,随机取18只左侧(眼眶及腹股沟)、右侧(眼眶及腹股沟)标记为A、B组,另18只左侧(眼眶及腹股沟)、右侧(眼眶及腹股沟)标记为C、D组,各组中大白兔随机编号,每组为18个标本。将直径2mm,长4mm,圆柱体,膨胀率为6.400(a-低溶胀度),9.680(b-中溶胀度),11.680(c-高溶胀度)的三种自体膨胀水凝胶分别植入A、B、C组眼眶内,直径4mmm,长7mm,圆柱体,选用体外37℃生理盐水中膨胀率为4.824(A低溶胀度),8.599(B中溶胀度),9.694(C高溶胀度)的自体膨胀水凝胶分别植入A、B、C组腹股沟内,D组注射生理盐水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3天、1周、2周、4周、8周、16周各组取3只兔子(即各组3只眼眶及3侧腹股沟部)于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取出各个水凝胶,测量计算体内溶胀度,部分兔子行CT检查,并取植入物周围组织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1.术后早期有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局部炎症反应,但所有眼眶均无肉眼异物肉芽肿发生、植入物排出、化脓感染的并发症。腹股沟部1例出现切口化脓。 2.眶部在第3天、1周、2周、4周时体内达到的溶胀度明显低于各自在体外37℃生理盐水的平衡溶胀度(P0.05),但在第8周时A组体内溶胀度与理论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此时体内达到的溶胀度与各自理论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为低于理论值,而C组为高于理论值。在第16周时A组、B组与其在各自理论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为高于体外37℃生理盐水中平衡溶胀度(P0.05)。腹股沟3天、1周、2周、4周、8周、16周时各个时间点体内达到的溶胀度与各自理论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各个时间点体内溶胀度均低于理论值。通过三种材料在各自的不同时间段两两比较发现在8周时体内溶胀度与16周时体内溶胀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周时及在16周时A组、B组、C组三种材料溶胀度百分比均明显100%,在90%左右。眼眶部与腹股沟部材料相比水凝胶的初始体积不同也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胀,体积大者达到的溶胀百分比小。8周到16周期间出现稳定平台图形,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股沟部A组(低溶胀度材料)在4周后即出现平台期,4周与16周时溶胀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自体膨胀水凝胶干态植入达到小切口植入,术后损伤小、并发症少,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植入物周围无明显反应和异物肉芽肿出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通过对植入物CT影像检查发现自体膨胀水凝胶体内达到溶胀平衡后CT值为-18~+30Hu,明显高于人体脂肪密度。 结论: 自体膨胀水凝胶体内能够通过渗透力作用产生自我膨胀,出现平台稳定期是自体膨胀水凝胶能够应用于治疗眼眶内容不足的安全保证;水凝胶的初始体积不同也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胀;自体膨胀水凝胶干态植入达到小切口植入,术后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植入物周围无明显反应和异物肉芽肿出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对植入物CT影像检查发现自体膨胀水凝胶体内达到溶胀平衡后CT值高于人体脂肪密度,可作为以后研究的一种检测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曹;金大地;张忠民;瞿东滨;;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程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4期

3 李国光;黄聘和;孙涛;罗自强;;新型男性避孕材料——水凝胶HFMC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1年Z1期

4 陈晓星;;胶原聚合(羟乙基甲基丙烯酸脂)水凝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1年01期

5 牛洪,谢兴益,何成生,樊翠蓉,钟银屏;聚氨酯水凝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聚氨酯工业;2004年05期

6 张其清;;接枝水凝胶胶原共聚物的短期生物相容性 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87年03期

7 陶文娟;;壳聚糖水凝胶用于局部药物控释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0年04期

8 赵淑茹;许零;;辐射合成水凝胶在创面护理方面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7年01期

9 罗建斌,方国芳;水凝胶烧伤敷料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刘永;崔英德;尹国强;陈循军;张步宁;;组织工程用蛋白基水凝胶[J];材料导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金林;王赛;邵海燕;张明祖;倪沛红;;生物可降解型pH响应性聚磷酸酯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梁晔;刘万顺;韩宝芹;;海藻酸盐复合水凝胶的性质及包载固定化细胞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丁建东;俞麟;常广涛;张正;张欢;杨子刚;;嵌段共聚物类可注射性物理水凝胶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王淑芳;洪彦航;张明睿;宋存江;;γ-聚谷氨酸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创伤敷料的探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蔡红兵;吴婷珍;魏俊超;戴延凤;;电活性聚谷氨酸水凝胶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何大为;金岩;;水凝胶、陶瓷类材料以及生长因子的复合对组织工程骨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杨辉;谭业邦;;葫芦[6]脲准轮烷小分子构造超分子水凝胶及其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苗苗;沈丽琳;张政朴;;HPLC法测定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的含量[A];'2004天津市第十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敏华;;英捷尔法勒水凝胶填充除皱致双下睑肿胀2例[A];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2年

10 谢俊杰;李惠芳;;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2000年3月~2002年2月研究工作总结[A];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姗;苏州大学成功研制新型水凝胶敷料[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记者 黄X;新型水凝胶,可“修补”腭裂[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丁姗;苏大研制成功新型高吸液性水凝胶伤口敷料[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侯玉岭;“水凝胶”被纳入重点监测目标[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记者 冯海波;医用镁合金极具发展前景[N];广东科技报;2011年

6 丁姗;不粘连伤口还能缓释药物[N];江苏科技报;2009年

7 泽雯;新型水凝胶可定向修补腭裂[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民泾;EPCs捕获技术改善支架生物相容性[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王镐;医学用钛量增长明显[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姚春雨、钱勇 记者 范又;新型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研制成功[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仲如;新型全镍钛合金室间隔封堵器的研制及动物实验[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杨春露;珍珠层人工骨骨诱导作用及相关机制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3 赵骞;多孔智能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D];浙江大学;2009年

4 扈蓉;光响应和光交联型多糖基水凝胶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5 何宇;植入式温敏凝胶载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刘鹏;材料表面微米—纳米杂合图案的制备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洋;新型双相生物材料替代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涛;包裹BMSCs壳聚糖水凝胶复合CPC骨组织工程的构建及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龚逸鸿;聚乳酸多孔支架的制备、改性及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曹;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人工髓核假体的基础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清;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大鼠树突状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杨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水凝胶的辐射合成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潘婷婷;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其药物控制释放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齐欲莎;组织工程用海藻酸钠及其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张朋飞;pH/温度响应性聚N-丙烯酰基甘氨酸酯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刘建伟;含偶氮基团的光响应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晁国涛;pH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崔亦华;NVP三元共聚物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9 丛军;基于水凝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毕胜;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大鼠体内注射后局部组织反应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42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42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