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羟丁基壳聚糖的均相合成、性质及其在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6 18:42
【摘要】:目前,海洋作为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甲壳素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也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其脱乙酰产物壳聚糖(CS)不仅易于物理和化学修饰,可被加工成各种形式,而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组织粘附性等生物活性。衍生化反应常用来改善CS的性质,赋予其新的结构和功能。本工作拟以CS为原料,通过碱/尿素体系在温和条件下均相合成羟丁基壳聚糖(HBCS),对产物的分子结构、溶液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作为伤口敷料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创新包括以下两点:1)首次在碱/尿素体系中均相合成了一系列取代度(DS)的HBCS,阐明了其分子结构和溶液-沉淀行为;2)对HBCS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其作为敷料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两个部分;首次在KOH/LiOH/尿素水溶液中均相合成了DS为0.38~1.54的水溶性HBCS。结构分析表明,CS的C2位氨基和C3和C6位羟基均参与了醚化反应,并且取代主要发生在C6位羟基上。DS高于1.25的HBCS试样的水溶液具有独特的温敏性,当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会发生溶液-沉淀行为,而异相体系合成的HBCS则发生可逆的溶液-凝胶化转变。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HBCS无细胞毒性,甚至可以促进正常细胞的增殖。抗菌实验表明HBCS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抑菌能力随DS升高而降低。抗氧化实验表明HBCS试样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以高分子量CS为原料,均相合成了DS为0.41~1.38的HBCS试样。研究表明,羟丁基的引入使得HBCS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且粒径随DS增大而减小。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得到三维多孔的HBCS海绵。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HBCS可以诱导NHDF细胞的增殖,而抗菌性实验证明HBCS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溶血和凝血实验证明DS较高的HBCS海绵表现出比其他海绵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和低BCI值。大鼠的体内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较高DS的HBCS海绵在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同时减少了伤口感染,能显著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上述研究表明碱/尿素体系可作为一种稳定的CS的溶剂和均相反应介质制备HBCS,为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论文阐明了HBCS的结构、性质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为新型CS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图文】:

1HNMR谱,文献


333 2D1H-1H chemical shift correlation spectrum (COSY) of HBC.4 示出 HBCS 试样溶解于 20%DC1/D2O 中测得的1H NMR 谱出从 HBCS-1 到 HBCS-5 以及 HBCS-6 到 HBCS-10,-CH2-和,H1峰也逐渐分裂成两个峰。参照之前的文献,可以通过下式:DS = (Ⅱ / 3) / Ⅰ

谱图,缓冲溶液,试样,化学位移


羟丁基壳聚糖的均相合成、性质及其在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了羟丁基,其13CNMR 谱图在 9.1、25.5、71.3 和 71.6ppm 出现新的信号峰,分别对应于 C10、C9、C7 和 C8[7]。此外,62.6~53.1ppm 分别表示 C6'、C6、C2 和C2'的化学位移[10,40,41]。随着 DS 的增加,对应于 C7、C8、C9 和 C10 的峰的强度增加,而 C2 和 C6 的化学位移减弱并裂分成多个峰。上述结果表明 CS 中 C2 处的氨基和 C3 和 C6 处的羟基均参与了醚化反应,并且取代主要发生在 C6 的羟基,因为该位点具有相对较低的空间位阻和较高的反应活性[13,17,42]。图 2.5b 示出异相合成 HBCS 试样的13C NMR 谱图,所有分峰也与图 2.6 基本一致,,证明均相与异相反应合成的产物的取代情况大致相同。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36.1;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艳;;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28期

2 璐璐;;老年人伤口愈合缓慢细胞“失联”是主因[J];老同志之友;2017年05期

3 ;易怒者伤口愈合慢[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傅诚强;伤口愈合[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5 赵景礼,张艳华;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促进电击伤伤口愈合一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0年02期

6 ;影响伤口愈合速度基因被发现[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年10期

7 郑家伟;赵国臣;;伤口愈合机制的现代认识[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年01期

8 朱旭东;张艳;陈荣德;;转化生长因子-β与软组织伤口愈合[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3年04期

9 郭贵荣;吴胜望;;弱直流电促进伤口愈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10 彭代明,赵益元,张启国,向贵友,何加林,粟世荣,曹昕;激光照射伤口愈合效果初探[J];激光杂志;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春茂;;伤口愈合与营养[A];2012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彩霞;张晓玲;陈美玲;;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伤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3 屈纪富;;参与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静;谢成瑶;申丽丽;;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建高;刘大伟;;等离子体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模拟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6 周业平;孙永华;;老年病人的伤口愈合与营养支持[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桂萍;段家珍;李清和;;烧伤换药的探讨与发展[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秦阳阳;;湿性愈合在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3年河南省肿瘤护理新进展及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9 杨越波;沈慧敏;翁韬华;李小毛;唐虹;;腹部伤口愈合不良5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瑞扬;马健;穆洁;;明胶与壳聚糖对皮肤黏膜伤口愈合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奕洋;新材料促使伤口愈合[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刘仲禹;吃“发物”影响伤口愈合?[N];健康时报;2015年

3 何凯;果树剪伤口愈合有良法[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瑞士科学家发现控制伤口愈合的基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5 记者 陈威华;控制伤口愈合基因被找到[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蒲昭和;蜂蜜——促进伤口愈合的“抗生素”[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主管营养师 孙晶丹;吃柚子促进伤口愈合[N];健康时报;2008年

8 记者 常丽君;美发现8个可促进伤口愈合的基因[N];科技日报;2013年

9 编译/郝萌;蜂蜜能促进伤口愈合[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副主任医师 陈芸;伤口愈合慢 原因有几多[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蒋子威;白细胞介素36γ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及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培兵;瘦素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王甜甜;江南卷柏提取物的纯化分析及其对皮肤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冬青;表皮葡萄球菌脂肽抑制伤口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调节炎症应答的分子免疫学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中华;三维石墨烯泡沫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6 李平;Ski在细胞增殖、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作用与意义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张明伟;Caveolin-1调节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在糖尿病和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与机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刘霞;c-ski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震;透明质酸对大鼠口腔伤口愈合影响的组织形态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蔡炎;羟丁基壳聚糖的均相合成、性质及其在伤口愈合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9年

3 李康活;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徐鹤然(Hok Yin Tsui);联合运用人工真皮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在促进糖尿病猪模型伤口愈合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7年

5 张希财;苹果树体伤口愈合剂的试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胡燕;贫铀污染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王佳琪;电离辐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延迟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勇;红油膏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9 王一;透明质酸寡糖促进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7年

10 郑雪平;复方珠黄霜促进肛门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01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01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