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成像和视觉信息重叠对脑-机接口的性能影响及改进方法
【图文】:
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立的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该技术应用可以实现无需语言环境的交互控制过程。1929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 Berger 首到了人体脑电信号,1973 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V次使用 brain-computer interface,用其表示不依赖外周神经息传输通路,并在研究中对脑-机接口的系统雏形完成了初步间里,伴随着对大脑功能认知的更新、计算机设备费用的降机接口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2][3]。脑-机及信息交流与控制(如轮椅、电视、假肢等家用电器或辅助与增强(如通过脑-机接口与肢体运动的神经反馈闭环系统程中的自主性[6];精神类疾病的治疗[7];以及视觉、听觉假体的与监测(如被动式脑-机接口[10][11],可用于特殊岗位人群在劳程度的监测[12][13],以及用户在电视、电影、游戏中的心
第 1 章 绪论同阈值功能,制定了对应的输出策略(如输出结果、放大和隐藏刺激)。之后结合第四章中的增强刺激界面,设计了基于阈值判定的初始刺激和增强刺激联合在线系统,,并完成了离线和在线部分的实验,之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为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第五章:总结和展望。本章从整体层面对本文不同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给出了 AR-BCI 联合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仍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TP3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东;;脑-机接口:开启人机共融之路[J];民主与科学;2017年02期
2 魏亮;刘小兵;;“脑控”技术与脑-机接口[J];中国科技术语;2017年05期
3 伍亚舟;吴宝明;何庆华;;基于脑电的脑-机接口系统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1期
4 沈敏;;脑-机接口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5 丁佳;张娟;王索刚;;基于视觉双特征的并行联合脑-机接口范式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10期
6 贾川;闫铮;洪波;高小榕;高上凯;;相位集聚指数在脑-机接口特征提取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果琳丽;张志贤;张泽旭;;脑-机接口技术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太空;2016年05期
8 高上凯;;无创高通讯速率的实时脑-机接口系统[J];中国基础科学;2007年03期
9 阳宏;夏斌;谢宏;王聪;肖殿云;;一种用于实现多命令输出的运动想象分组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马登程;;脑-机接口(BCI)中关于手指运动识别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小榕;;面向临床的脑-机接口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赵慧;李远清;;脑-机接口技术研究概况[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涛;裴晓梅;郑崇勋;王钊;;基于运动相关脑电的在线脑-机接口系统构建[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万柏坤;綦宏志;陈滨津;张谦;王振;;脑-机接口中想象动作电位提取方法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耀楠;张小栋;王云霞;;脑-机接口驱动神经义肢手系统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高上凯;高小榕;洪波;张志广;杨福生;;脑-机接口的发展现状与未来[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张爽;周鹏;熊屹;王明时;;运动想象脑电模式的动态分类[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程龙龙;綦宏志;赵翔;明东;万柏坤;;基于小波熵的想象动作电位识别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官金安;林家瑞;;影响脑—机接口通信速率的因素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刘延刚;万柏坤;;多运动模式相结合的想象动作电位特征识别[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官金安;脑—机接口及其信号的单次提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许敏鹏;脑-机接口中的事件相关电位编解码关键问题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5年
3 刘杨;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的最优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袁鹏;跨脑信息挖掘及其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5 孙宇舸;脑—机接口系统中脑电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张宇;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分析算法优化及实时控制系统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谭学敏;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程龙龙;BCICFES重建运动神经系统的信号处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范新安;脑—控车辆的人车交互及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印二威;诱发式脑—机接口的设计与优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仡;透视成像和视觉信息重叠对脑-机接口的性能影响及改进方法[D];天津大学;2018年
2 赵雅薇;并行脑力负荷任务与混合范式脑-机接口系统及其交互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牟华英;脑电信号特征提取的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彭绪勇;基于脑电的脑—计算机接口在线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蕊;基于脑—机接口的脑电信号主成分分析及分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爽;基于左右手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的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罗尚清;小波变换在脑—机接口技术中视觉诱发电位提取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长海;融合眼电信息的多任务模式脑—机接口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9 杨雅;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运动想象信号分析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蓝晓栋;模拟阅读脑—机接口信号处理与分类[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8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0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