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抓握动力学的感知运动控制研究
【图文】:
通过改变运动质量部分弥补不熟悉的物体特性,逡逑从而产生较小的误差。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弥补措施越来越完善,大脑将会建逡逑立一个完整的内部模型去预测物体的性质。这种适应学习机制依赖于我们与物体逡逑的交互,不断将大脑的感知预测与运动指令结合,进行反馈纠正。小脑和运动皮逡逑层对于我们学习适应环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56]。逡逑人体能够如此快速而准确地进行一系列精细而复杂的操作,依赖于我们的内逡逑部感知运动调控系统,,包括前向预测(前馈)和后向反馈控制。反馈系统主要是逡逑实时感知纠正的过程,有控制单元发出的运动指令与实际的感知运动行为之间进逡逑行对比,即受控部分同事影响作用于控制单元,不断修正两者之间的误差以达到逡逑较好的运动效果,实现最终的运动意图。而前馈主要指在反馈信息为到达之前,逡逑根据其他的信息通路而产生的运动指令,以期纠正即将到来的控制误差,正确的逡逑前馈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对操作物体性质的熟悉,因此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操逡逑作者的前向预测能力[9]。逡逑
图1-3整体研究论文思路框图逡逑1.3.论文大纲逡逑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如图1-3所示,共计五章,各章节安排如下:逡逑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而且介绍了精准抓握的感知逡逑运动动力学分析基础,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内部模型,同时表明了本项研究的目逡逑的,并安排整体写作内容。逡逑第二章:局部肌肉疲劳对于精准抓握运动的影响。主要以局部肌肉疲劳实验逡逑为基础,介绍了实验详细内容,包括受试者、实验设备、实验流程、数据采集与逡逑分析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39;R318.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咱们最初是啥样[J];少年文艺(中旬版);2017年Z1期
2 双鱼座;;抓握,让宝宝更聪明[J];婚育与健康;2010年06期
3 马继富;;用嘴探索世界[J];生活与健康;2002年12期
4 苏远;付倩;;手抓握运动控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9期
5 Eris Chinellato;Angel P.Del Pobil;吴国良;滴石;;任务驱动的当下认知——《机器人抓握的视觉神经研究》评介[J];当代语言学;2016年04期
6 曹宁;;Ansell公司推出能提高处理化学品人员抓握能力的手套[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7年05期
7 苏远;王健;;手抓握功能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14年02期
8 何其佳;赵京东;刘源;;基于人手抓握复现的欠驱动假手结构设计[J];机械与电子;2016年07期
9 ;贝比玛玛育儿宝典——宝宝自主发展从抓握开始[J];父母必读;2014年10期
10 康润;;柔道训练与比赛中投技的抓握技术[J];山西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鲁忠义;王晓燕;;抓握特征的功能承受性:朝向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磊同;李可;魏娜;;抓握1杯水的感觉运动控制——视觉和触觉反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3 唐日新;;之前动作历史对当前动作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4 胡小琴;程茜;;早产儿与足月儿精细运动发育差异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姜宝印;李大娘的手为什么不能抓握[N];家庭医生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婧;精准抓握动力学的感知运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赵翥;伸出手臂阶段在识别与理解抓握动作中的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周生引;不同竞技水平的柔道运动员抓握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晓燕;抓握特征的功能承受性:朝向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明泉;语言知觉和产生与抓握运动的相互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俊雄;不同任务强度下人体握力及其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夏如龙;基于压力分布的工具手柄抓握舒适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8 朱莹;屈伸肌交替功能性电刺激与电针对中风抓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赖秋霞;基于振动反馈的智能假肢抓握系统设计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楚礼;欠驱动假肢手抓握性能优化与抓握力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