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纳米银对成年斑马鱼尾鳍再生的毒理学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3:38
【摘要】:由于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独特的理化性质,纳米银已成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纳米银抗菌敷料可用于烧伤、手术伤口和慢性溃疡的治疗,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伤口敷料,但目前对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判定尚不明晰。体外研究显示纳米银具有强的细胞毒性,而动物实验和临床上普遍认为银敷料对伤口愈合是有效的。因此,纳米银的伤口使用安全性亟待评价。目前,纳米材料对伤口愈合的毒性作用的评估模型主要集中于细胞和小鼠等,缺少快速、直观的活体模型。本论文利用成年斑马鱼尾鳍再生模型,构建了单独暴露尾鳍组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平均直径10 nm的柠檬酸钠包被的纳米银暴露对斑马鱼尾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毒性影响,研究着重关注了不同窗口期暴露纳米银对其毒性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纳米银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募集、基因表达和创伤诱导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本文设计制作了单独暴露斑马鱼尾鳍的模具,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和重复性好的暴露方法。该方法结合斑马鱼尾鳍再生模型易于观察的特点,能够满足毒理学实验的要求,可有效应用于纳米材料对伤口愈合的毒理学研究中。研究显示,纳米银暴露减慢斑马鱼尾再生速率,对组织再生具有毒性作用。对比不同的暴露窗口期,在伤口上皮化阶段(12-24 hours post amputation,hpa)暴露2μg/mL的纳米银5分钟可显著抑制斑马鱼尾鳍再生,超过24 hpa暴露则不会产生抑制作用。12 hpa的抑制作用比24 hpa更强且能在1-7天内持续抑制尾再生。而银离子不产生抑制作用,表明了纳米银的颗粒效应是造成尾再生毒性的主要原因。暴露后再生尾鳍增殖细胞显著减少、凋亡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招募超过正常水平约50%,创伤诱导的ROS产生量降低,最终导致组织再生的毒性作用。综上,本论文基于斑马鱼尾鳍再生模型的模拟暴露研究,发现纳米银以暴露的阶段依赖性方式抑制斑马鱼尾鳍再生,明显抑制再生尾鳍的细胞增殖。这些结果提示,在伤口处理时应该避免在伤口上皮化阶段使用纳米银敷料。
【图文】:

纳米银,抑菌机制


烯聚合物的磨损[55]。由纳米银涂层聚丙烯制成的网状织物由于其抗性被认为是心脏修补网状织物的理想材料,用于心脏修补[56]。 抗菌机制目前认为的纳米银的抗菌机制(图 1-1)有以下几种:(1)纳米银有,易于附着在细胞膜上,直接损伤细胞膜,并渗透到细菌内部[57]。(含有含硫蛋白质,纳米银释放的 Ag+可以与它们以及含磷化合物如 D用,阻止 DNA 复制,导致细菌死亡[58]。(3)纳米银或 Ag+可以攻击中的呼吸链并导致细胞死亡[59]。(4)纳米银可以在细菌细胞内(在 p境中)持续释放 Ag+,使细菌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并诱导氧发挥杀菌作用[58]。

伤口愈合,阶段,炎症


伤口愈合的典型阶段[88]。(a)止血和炎症(b)新组织形成(c阶段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以防止通过血管收缩失血以及避免微阶段几乎与止血同时开始,从受伤几分钟到 24 小时,持续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保护伤口免受入侵微生物的侵害,程[90, 91]。在这个阶段,需要凝血、炎症和免疫系统结合,以防,去除死亡和垂死的组织,,并避免感染[88]。炎症涉及中性粒
【学位授予单位】:江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O614.122;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毓;;纳米银粉研究与应用[J];中国粉体工业;2016年04期

2 李文华;薛玉英;;纳米银的脑神经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年07期

3 秦捷;隋铭皓;袁博杰;王菁宇;袁蓁;许光益;;纳米银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及毒性效应[J];四川环境;2017年06期

4 罗晨;董铮;庄松娟;李振兴;林洪;;纳米银抗菌包装对虾仁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8年07期

5 舒昆慧;张丽;伍玲丽;司友斌;刘沁雪;;纳米银对四种不同性质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5期

6 高党鸽;李亚娟;吕斌;马建中;;纳米银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8年08期

7 张冰洁;刘倩;周群芳;张建清;江桂斌;;纳米银的神经毒理学效应[J];化学进展;2018年09期

8 徐明铭;谢强胜;张雅楠;翟光喜;;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领域应用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8年05期

9 徐香玉;武卫华;杜中玉;姜靓;毛旭艳;王浩;;球形纳米银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0 梁景裕;;甲醛气味克星 幻响纳米银醛击手体验评测[J];消费电子;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瑞;孙永琨;;低浓度纳米银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安全性评估[A];中国解剖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5年

2 刘鑫;魏长平;董丽丹;赵胜男;李静;汪凤明;;新方法制备纳米银及其表征[A];2014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摘要集[C];2014年

3 许利耕;欧阳五庆;李树珍;何欣;;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复乳的体外抑菌活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巢静波;于素娟;冯迎娣;谭志强;刘睿;阴永光;刘景富;;抗菌产品及环境水样中纳米银和银离子的形态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阴永光;刘景富;江桂斌;;腐殖酸存在下银离子的光还原——纳米银的天然来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张改梅;陈强;许文才;杨福军;邱立强;袁玮;;纳米银改性保鲜膜的抗菌及保鲜性能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莫黎昕;李路海;李亚玲;郝雅玲;乔淑楠;;纳米银胶的合成及其应用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商群献;吴周选;田茂林;谢敏;杨宇龙;;纳米银痔疮抗菌凝胶联合三味痔疮栓治疗肛窦炎临床疗效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暨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倩;郑敏;陈祖亮;于昌平;;应用茶叶萃取液制备纳米银的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于素娟;巢静波;孙佳;刘景富;;生物基质中纳米银的分离与测定[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耀东 通讯员 韩超;全球最大纳米银项目落户同安[N];厦门日报;2019年

2 记者 陶婷婷;纳米银让水体氮污染雪上加霜[N];上海科技报;2017年

3 记者 姜澎;东华大学完成纳米银服装研制[N];文汇报;2010年

4 名讯;纳米银抗菌家具鉴定会在珠海召开[N];消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束洪福;10吨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建成[N];科技日报;2005年

6 杨林;纳米银给创口消毒带来新的感受[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王秀兰;美环保局加强对纳米银应用监管[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四川 刘祥华;健康空调新热点:纳米银技术[N];电子报;2006年

9 驻绍兴记者 徐潇青 通讯员 赵国玲;头发丝万分之一大小的纳米银有何神奇?[N];杭州日报;2015年

10 晓亮;国家局明确纳米银类产品重新注册有关事宜[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纳米银增强荧光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2 周炜;Ni/Au纳米锥阵列薄膜制备及与纳米银的烧结连接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3 钱易;多氯联苯及纳米银在亚致死浓度下的毒性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娟;纳米银对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5 严雪峰;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6 付善灿;纳米银焊膏无压低温烧结连接方法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封装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黄晓飞;壳聚糖基载银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张静;纳米颗粒的核酸递送功能及安全应用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9 贺玮;纳米银及载银表面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0 孙友谊;纳米银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子学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鹏;纳米银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原位合成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迪;纳米银对鲤鱼鱼鳃的毒性效应及机制[D];云南大学;2018年

3 豆昌凤;纳米银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D];阜阳师范学院;2019年

4 刘帅;功能化壳聚糖生物碳材料及复合聚氨酯膜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5 王欢;纳米银线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6 李冰;羧酸类配体修饰的银硫簇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李磊;柔性纳米银导线微笔直写工艺及其电性能调控[D];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

8 高悦;纳米银对成年斑马鱼尾鳍再生的毒理学效应研究[D];江汉大学;2019年

9 潘韵霖;表面修饰法制备抗菌性天然纤维材料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10 张梦霞;纳米银对河口潮滩沉积物硝酸盐异化还原过程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9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19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