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高选择性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在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12 22:19
【摘要】:荧光分析法由于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操作较简便等许多优点而倍受广大科学家的青睐,并且荧光成像拥有实时原位可视化检测、对生物样品损伤小、重现性能好等其他检测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近年来被认为是一个严重关系到公共健康的问题,因此高灵敏、高选择的精准检测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对其进行及时预防和针对性治疗。过氧化亚硝酰阴离子(ONOO~-)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是已知的药物诱导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由于ONOO~-的强氧化性和亲核性,一些发射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范围内的染料易被ONOO~-破坏,一方面会造成很多ONOO~-荧光探针选择性欠佳,另一方面会导致在检测过程中ONOO~-和LAP荧光探针出现假信号,最终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致力于提高荧光探针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性,通过合理设计和染料筛选策略相结合构建了一系列双光子或近红外荧光探针。基于香豆素、萘酰亚胺、罗丹明和长沙染料为荧光信号团,分别设计合成了ONOO~-和LAP荧光探针。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染料筛选策略相结合,我们发展了一个双光子比率荧光探针MITO-CC,用于选择性检测体外和生物环境中的ONOO~-。基于FRET机理的比率探针MITO-CC不仅表现出高灵敏度(11.30 nM)、对ONOO~-的快速响应(20 s内),而且在生理pH水溶液中能避免其它各种生物活性氧和活性氮的干扰而高选择性的检测ONOO~-。探针MITO-CC不仅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且被成功应用于比率检测细胞和组织中内源性ONOO~-。此外,探针MITO-CC也可检测小鼠炎症模型中LPS刺激产生的ONOO~-。该探针对于揭示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ONOO~-的作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二,为了发展普适性荧光探针,基于ONOO~-介导的α-酮酰胺的脱保护反应机制,我们进一步设计合成了两个ONOO~-荧光探针Naph-ONOO~-和Rhod-ONOO~-。这些探针不仅可以不受其他生物物种的干扰高特异性的检测体外ONOO~-,而且能够原位成像和实时监控生物体内ONOO~-的生成。其中,基于萘酰胺荧光团的双光子荧光探针Naph-ONOO~-可实现单/双光子成像。另一个主要累积在线粒体中的探针Rhod-ONOO~-表明药物诱导氧化应激过程中ONOO~-主要产生在线粒体。另外,我们首次通过CYP450家族氧化酶介导的外源物代谢过程追踪到了ONOO~-的生成,深入探索了药物性肝毒性修复的途径。第三,为了更深入探索药物诱导肝损伤过程,我们结合近红外荧光染料筛选和合理设计策略,构建了小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NIR-ONOO~-和NIR-LAP,它们能够高选择、高灵敏地检测生理条件和生物体系中ONOO~-和LAP的变化水平。另外,利用近红外探针独特的光学特性,通过近红外荧光成像,NIR-ONOO~-和NIR-LAP也准确检测了APAP诱导的活细胞和小鼠肝毒性过程中ONOO~-和LAP两种生物标志物的微小波动,并评价了几种保肝药物对肝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这两种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开发,为研究ONOO~-/LAP与药物诱导肝损伤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有效工具,有助于药物诱导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第四,本章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个基于反应型的双光子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MitoTP-ONOO~-。此探针能够分别在生理条件下和细胞中高选择、高灵敏地检测ONOO~-水平。结合以上工作发展的探针NIR-LAP,基于探针MitoTP-ONOO~-和NIR-LAP所具有的优良的双光子和近红外性质,我们拟利用这些探针实时检测APAP诱导肝损伤过程中ONOO~-和LAP的产生,深入揭示此过程中ONOO~-和LAP的不同变化,有望为药物诱导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图文】:

发射波长,双光子吸收截面,已知物


双光子吸收截面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δs=δr(FsΦrnrCr)/(FrΦsn “r” 代表标准已知物。的浓度, n 表示物质在溶Φ 代表物质的荧光量子光发射强度和发射波长,其激发和发射波长都 205 nm 和 278 nm, 而长已红移到 356 nm 和

荧光性质,化合物,刚性,酚酞


图 1.2 化合物 1-3 的荧光性质另外,荧光物质的刚性平面结构也是影响分子荧光性质的重要原因。当荧光分子的共轭程度一样时,分子的刚性平面性越大,其荧光强度和产率就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具有刚性平面的分子会抑制激发态分子内旋非辐射跃迁,进而导致荧光增强。如下图 1.3 所示,酚酞由于差的刚性因此本身没有荧光,而仅比酚酞多个氧桥键的荧光素就展现出了强荧光于氧桥键的加入增加了两个苯环的刚性共平面性,进而荧光效率增强。图 1.3 酚酞和荧光素的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57.3;R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天宇;朱昱;李宏达;刘思佳;;硫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年14期

2 陈博;褚文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展望[J];广州化工;2018年16期

3 张晓梦;杜吕佩;;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7年01期

4 刘海兴;刘清;郇延富;;基于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7年04期

5 尚玉婷;;动植物体系中锌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初步应用[J];分析仪器;2016年S1期

6 徐龙华;方国臻;王硕;;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12期

7 刘清玉;陈军宪;;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锌离子荧光探针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11期

8 李檬;高天初;朱为宏;;β-半乳糖苷酶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9 张晓兵;;前言:分子荧光探针专刊[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10 祝新月;王建西;张海霞;;生物小分子巯基化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艳艳;贺庆国;程建功;;有机薄膜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2 张涛;杨国强;;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负载有机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3 刘翔;姜国玉;李勋;范小林;王建国;李永东;;基于四苯乙烯衍生物小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传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4 宋波;;基于超分子组装的纳米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5 宋功武;方光荣;;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6 杨坤;褚昆昆;袁朝圣;苏磊;;基于荧光探针的液体高压粘度测量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7 谌春阳;刘伟;徐聪;刘伟生;;一种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比色荧光探针[A];2015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郭炜;;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传感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斯雯菲;柳志学;;一种检测亚硫酸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巨泽民;沈康;陈曙光;郑和根;;配位聚合物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张瑶 周君彦;阴彩霞:在细胞里玩转“小分子”[N];科技日报;2017年

2 通讯员 姚燕燕 记者 胡德荣;我国学者开发独特荧光探针[N];健康报;2011年

3 衣晓峰 金鸥 记者 吴天飞;荧光探针可超早期发现“癌魔”[N];哈尔滨日报;2009年

4 记者 胡晓军 杨力勇 通讯员 刘永胜;渐冻人症有望实现早期诊疗[N];健康报;2015年

5 江其勤;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记者 胡德荣;新型荧光探针可筛选高效抗癌化合物[N];健康报;2015年

7 特约记者 郭金明 通讯员 姚化成;大连理工大学研制出SARS病毒快速检测荧光探针[N];光明日报;2003年

8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雷鸣 周圆;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N];科技日报;2016年

9 王令仪;“向科学进军”影响他一生[N];联合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丹;高选择性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在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2 唐永和;新型活性羰基(RCS)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成像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3 高敏;新型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缺氧胁迫下生物活性分子的成像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

4 张晟瑞;半花菁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5 闫力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和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效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6 刘畅;氧杂蒽反应型荧光探针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黄昆;细胞器靶向探针合成及荧光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李磊;生物荧光探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张秀兰;多巴胺衍生的Hg~(2+)荧光探针和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

10 王长城;基于1,8-萘酰亚胺和三苯胺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伟;细胞器靶向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于NO和H_2O_2的检测与成像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2 聂齐齐;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霍少杰;MEHP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毒靶细胞的原位检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顺帮;基于1,1’-联二萘衍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李节;3-羟基黄酮类Zn~(2+)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前列腺癌细胞识别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邢丽丹;基于Binol-diform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7 阮琴;单/多荧光基团三角架荧光探针性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8 胡玉波;基于苯并吡喃腈近红外荧光探针检测SO_2、HClO/ClO~-和Cys的设计、合成和生物荧光成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董飞霞;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荧光探针[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刘维岩;肼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细胞成像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5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25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