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古象牙修复及QCM-D芯片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04:52
【摘要】:羟基磷灰石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材料之一。目前羟基磷灰石主要应用于骨植入/置换、牙科修复、催化剂及药物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羟基磷灰石在骨质文物修复与QCM-D芯片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金沙遗址古象牙的固化作用,可以拓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为文物加固工作者保护与修复珍贵文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现有用于唾液蛋白吸附动力学研究的QCM-D羟基磷灰石芯片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亟待开发国产羟基磷灰石芯片,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本论文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古象牙修复以及QCM-D芯片中的应用。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胶体,用以固化脆弱的金沙遗址古象牙,以纳米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为指标评估固化效果;其次,采用电泳沉积技术结合超声处理在QCM-D金芯片表面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并利用QCM-D体外模拟唾液蛋白在口腔牙釉质表面的动态吸附过程,比较基质和个体差异对唾液蛋白吸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经纳米羟基磷灰石固化处理后,疏松多孔的古象牙表面沉积了一层均匀致密的羟基磷灰石颗粒,象牙颜色与宏观纹理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固化处理后,古象牙表面的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得到显著提高,摩擦系数与磨损量均明显降低。可见,纳米羟基磷灰石是一种理想的古象牙加固材料,可以在不引入外来物质和不影响文物观赏价值的前提下,有效改善古象牙的力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并能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象牙文物的潜在损害。(2)采用电泳沉积技术和超声处理,可以在QCM-D金石英晶体芯片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当悬浮液浓度为30 g/L、电场强度为150 V/cm时,金石英晶体芯片表面能沉积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均匀致密、厚度为35 nm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可用做QCM-D羟基磷灰石芯片。(3)唾液蛋白在羟基磷灰石与金芯片表面的吸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金表面的唾液吸附膜具有更大的厚度与粘弹性,而羟基磷灰石表面的吸附膜具有更高的水合程度。
【图文】:

羟基磷灰石,硬组织,骨骼,生物体


.1 羟基磷灰石简介.1.1 羟基磷灰石特点与应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简称 HAP 或 HA,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钙化硬组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组成部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活性[1-2],其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如图 1-1 所示。近年来,,羟基磷灰石受到生物医学、化学、地质学态学等领域的关注,是最热门的生物活性材料之一。植入人体的羟基磷灰石与骨骼肤、肌肉等软硬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受免疫系统排斥,无毒害、致癌作用与体内组织产生快速良性结合,诱导组织生长,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因此,羟灰石在骨植入/置换材料、药物载体运输、牙科修复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 (b)

羟基磷灰石晶体


图 1-2 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示意简图[9]表 1-1 致密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力学性能[10]力学性能 羟基磷灰石陶瓷理论密度 3.156 g/cm3硬度 500-800 HV,2000-3500 Kno抗拉强度 40-100 MPa抗弯强度 20-80 MPa抗压强度 100-900 MPa断裂韧性 1 Mpa·m0.5杨氏模量 70-120 GPa磷灰石粉体的制备方法灰石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硬组织中,自然界不存在羟基磷灰石的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7.3;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晶;何代华;刘平;刘新宽;马凤仓;李伟;陈小红;张珂;赵君;;在钛基合金表面水热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J];材料研究学报;2016年10期

2 巫剑波;秦草坪;袁秋华;郭志威;刘家裕;邓庆威;张培新;;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及其表征[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年05期

3 王恺;胡东波;;磷灰石——胶原仿生复合材料在甲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03期

4 刘晓清;范敏;马振华;苏媛;赵鑫桂;;胶原基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骨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01期

5 陈家昌;柴东朗;周敬恩;黄霞;贺晓东;白玉龙;;金属配合物溶胶对金沙遗址出土潮湿古象牙加固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20期

6 任春洁;刘冬梅;曲立杰;覃荣明;;超声波合成技术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陈国洋;姚江武;陶涛;;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人唾液在金表面形成生物膜的过程[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1期

8 黄成敏;张擎;柏松;王成善;;成都金沙遗址古人类与古动物牙齿的FTIR与XRD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2期

9 旦辉;汪灵;叶巧明;邓苗;樊华;孙杰;杨颖东;;成都金沙出土古象牙赋存环境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樊华;汪灵;邓苗;叶巧明;旦辉;孙杰;宋艳;杨颖东;;三星堆及金沙出土古象牙的物相及其结晶特征[J];硅酸盐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刚;掺硅磷灰石制备及牛血清白蛋白对其表面矿化层形成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栾亚菲;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周述慧;PDMS/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古象牙保护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倪永金;钛表面电泳沉积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涂层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万明;浸渍技术及其在古象牙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邱泽皓;杂化材料及其在古象牙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5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625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