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异质及反馈作用下的螺旋波动力学
【图文】:
图 2-1 可激系统中移动异质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异质区域。2.2 移动异质参数1 、 对螺旋波动力学的影响2.2.1 螺旋波的消除现象移动异质没有形成前,初始螺旋波在2 0.005的均匀系统中为一个刚性旋转螺旋波,波头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形。在系统运行 1000 个时间步时,系统开始出现移动异质,其角速度取为 2 /10000,当1 0.00573时,在不同的异质角宽会出现消除螺旋波的现象。图 2-2 给出了 0.00651 时螺旋波的消除过程螺旋波波头起初是在一个圆形轨迹上运动,加入移动异质后螺旋波波形会发生变形,波头逐渐脱离圆轨道。当波头完全漂移出圆形轨道后,会逐渐向区域边界运动,,最后螺旋波的波头会漂移到边界附近,由于区域边界设置为无流边界,波头运动到边界上就会消失,即区域中的螺旋波被消除,系统恢复静息态[43]。所以
图 2-3 螺旋波可消除的 1参数范围。图中阴影区域为可消除参数范围。从图 2-3 可知,在研究参数范围内的可控区域有两部分。可控 1 区最左端对应的参数为 ,(0.00576,127)1 ,其上限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随着1 的增大 先缓增再缓减最后快速达到最大值,其下限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随着 的增大 先快速减小到可控 2 区的上限附近,再缓慢减小至趋近于零。可见,随着1 的增大,即随着移动异质的可激性减弱,螺旋波可消除的 不断变宽。可控 2 区为一狭窄条状,其最左端对应的参数为 ,(0.00573,67)1 ,最右端对应的参数为 ,(0.00605,29)1 。在可控 1 区与可控 2 区之间存在一条狭窄的缝隙,就像是地球板块运动致使大陆分裂而产生的海峡,对产生这个缝隙的原因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313;R3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栋;路秋丽;;Hastings-Powell化学反应扩散模型中复杂螺旋波的几何模型解释[J];广东化工;2018年24期
2 赵瑞;李樊;;不同耦合方式对单个振荡系统中螺旋波的影响[J];高师理科学刊;2016年05期
3 戴瑜;韦海明;唐国宁;;非均匀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演化[J];物理学报;2010年09期
4 刘富成,董丽芳,贺亚峰,尹增谦;介质阻挡流光放电中的螺旋波与靶波[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Ю.Ложела;А.Лауинавичюс;Е.Рашевская;倪振坤;;半导体中的等离子体和螺旋波[J];世界科学;1987年11期
6 代丽花;郝小生;张波;吴建永;梁建民;;大脑皮质中螺旋波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12期
7 赵高;马超;刘忠伟;陈强;;螺旋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刘富成;王晓菲;;三变量反应扩散方程中的多臂螺旋波[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刘书华;董丽芳;王红芳;刘微粒;郝雅娟;冉俊霞;;介质阻挡放电中螺旋波斑图的臂数变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宋宣玉;袁国勇;陈光旨;薛郁;;缺陷对周期螺旋波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广西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广庆;徐宗琦;郝剑昆;王冬雪;薛伟华;;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双层加速效应仿真与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2 赵杨;魏建国;谭畅;张志豪;韩先伟;张晰哲;;低气压氩气螺旋波等离子体特性数值仿真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3 余虔;张家良;韩先伟;谭畅;魏建国;方吉汉;;螺旋波等离子体中的射频双探针测量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4 赵高;马超;宋相娟;刘忠伟;陈强;;螺旋波等离子体源诊断及其特性[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5 王光瑞;张广才;刘力;李莉;;二维螺旋波的演化与控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6 刘力;李莉;张广才;曲直;;在心肌可激媒质中近共振驱动条件下一对螺旋波的控制和消除[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唐爱辉;白永强;朱星;王世强;;从钙火花到螺旋波:心肌细胞钙信号微观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富成;董丽芳;;介质阻挡放电中螺旋波向靶波的转变[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光瑞;刘力;李莉;张广才;;在可激媒质中一对螺旋波的控制和消除[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10 王光瑞;李莉;刘力;张广才;;二维可激媒质激发波的有效控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志敏;螺旋波动力学及其控制的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宇;螺旋波等离子体低场峰的机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袁国勇;双层可激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螺旋波的控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4 甘正宁;可激媒质中的螺旋波及其分布式控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江星;螺旋波斑图和胶体动力学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腾超;电场控制下的回卷波和螺旋波[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国勇;生态系统中时空动力学行为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刘贵泉;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动力学及其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李宇婷;具有反相核的螺旋波动力学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李玉叶;三类神经元网络的时空动力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丽;移动异质及反馈作用下的螺旋波动力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魏淑;人工电磁材料在电磁波吸收和螺旋波产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张桂炉;低温磁化螺旋波等离子体探针诊断[D];苏州大学;2018年
4 季佩宇;螺旋波等离子体活性气体放电特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韦宾;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心肌组织中螺旋波的破碎和自发产生[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付金辉;螺旋波节管管内外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张娟;心肌组织中异质对螺旋波影响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8 吴秋云;复杂工质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原理及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汪們;HR神经元网络自发产生有序波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王小艳;人类心室组织中螺旋波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5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0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