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具有微纳交替结构的多层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2 07:47
【摘要】:虽然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繁多,但其各自均有不足之处,很难满足目前对骨组织修复,替代,重建的要求。因此,制备生物相容性好,能够模仿细胞外基质,力学强度适宜,而且具有良好成骨作用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或者改性支架成为关键。在本论文中,基于目前骨组织工程存在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具有微纳交替结构的多层支架,通过向其中载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研究了该材料的成骨分化功能。 首先,我们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CL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和直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纤维较光滑,呈无规分布,表面形貌良好,平均直径为282nm。接着,我们自行设计、装配了微流控装置,并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海藻酸钙水凝胶微球,通过体视显微镜,流变仪等对微球的表面形貌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微球呈球形,大小均一,而且分散均匀。同时,确定了其粘弹性,也证明了该水凝胶的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之后,将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和微流控制备的微球通过层层不断叠加,最终得到一层纤维膜,一层微球的多层微纳结构支架。 其次,我们从大鼠胫腓骨中提取了原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将其包裹进海藻酸钙微球中,利用活死细胞染色和Alamar blue法考察了微球包裹细胞的生存状态和增殖情况,结果发现微球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存活状态,存活率较高(大于85%)。包裹的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较缓慢的增殖。接着,将十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共同载入微球和微纳结构中,检测其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量,发现含有BMP-2的微纳结构支架组在14和21天时,均具有最高的ALP表达量。通过茜素红S (Alizarin Red S)染色定性和定量地考察了体外培养21天时钙盐的沉积。结果与21天时的ALP结果类似。 最后,我们进行了体内动物实验,将微纳结构支架植入到SD大鼠皮下,考察其异位成骨作用。在植入4周和8周后,利用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体内异位成骨效果。结果表明:植入支架8周后,根据HE染色显示,所有支架均有组织的长入。Masson染色表明,除了纯微纳结构支架组外,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或/和口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微球支架和微纳结构支架均有类似骨组织结构的产生。对骨钙素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或/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微球支架和微纳结构支架确实呈现出阳性染色反应,证明确实发生了异位成骨现象。综上,说明了该新型微纳结构支架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轶,张黎明;医用高分子水凝胶的设计与合成[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2期

2 Bao-Hua Ji;Bo Huo;;Probing the mechanosensitivity in cell adhesion and migration: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3年04期

3 李菲菲;王秋雯;马列;高长有;;复合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磺化壳聚糖/聚赖氨酸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性能[J];高分子学报;2013年09期

4 刘燕君;王娇娜;李从举;;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PET/PVA复合超滤膜制备条件的探索[J];高分子学报;2013年09期

5 Jan Henkel;Maria A.Woodruff;Devakara R.Epari;Roland Steck;Vaida Glatt;Ian C.Dickinson;Peter F.M.Choong;Michael A.Schuetz;Dietmar W.Hutmacher;;Bone Regeneration Based on Tissue Engineering Conceptions  A 21st Century Perspective[J];Bone Research;2013年03期

6 尹诗衡;任力;王迎军;;Argon Plasma-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PEGMA on Chitosan Membrane Surface for Cell Adhesion Improvement[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10期

7 Maryam Bazhban;Mahdi Nouri;Javad Mokhtari;;ELECTROSPINNING OF CYCLODEXTRIN FUNCTIONALIZED CHITOSAN/PVA NANOFIBERS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13年10期

8 陈俊佶;赵强;;心肌再生——从实质到间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5期

9 史燕妮;臧永菊;陈力;吴琪琳;;骨组织工程中的碳纤维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3年06期

10 王飞龙;邵珠帅;;高效无针静电纺丝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小强;Jing Su;Jiguang Bao;Tao Peng;Le Zhang;Yuanyuan Zhang;Yunzhi Yang;Xiaobo Zhou;;骨重建的基于信号通路的细胞因子组合治疗的预测(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上册,,大会报告)[C];2013年

2 李秋;李淼;金义光;杜丽娜;苏畅;;紫杉醇pH敏感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尹明莹;王宗鑫;徐秀茹;王策;李振宇;;PAN基多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1分会: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猛;水凝胶的结构评价与环境敏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冀世奇;海洋微生物高通量培养和分选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栾途;透明质酸粘多糖的分子表征、流变学性质及其物理凝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丹;微流控芯片平台上细胞捕获及药物作用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张恒;基于三维组织培养的肺腺癌血清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D];中南大学;2009年

6 孙蒙;基于取样探针的微流控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马如银;水凝胶仿生关节软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姜国庆;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清瑞;基于环糊精的包结复合凝胶与疏水缔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马东洋;基于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无外支架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琴;葡聚糖微结构的聚乙烯醇凝胶敷料的制备[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谢良;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D];吉林大学;2011年

3 颜环环;洗涤剂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包封碱性蛋白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丘雪莹;新型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凝胶机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沙俊;基于毛细管与微流控芯片的液滴发生及大肠杆菌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萍;氟比洛芬—壳聚糖原位水凝胶的制备及用于大鼠切口镇痛的效果[D];苏州大学;2011年

7 吴建荣;PVA/S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规律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许俊;聚乙烯醇/丝胶共混凝胶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与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彭慧莲;水凝胶接触镜缓释材料的制备及对氯霉素的缓释作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10 高永康;功能性PVA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9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09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