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仿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构建及对细胞行为的调控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6 07:36
【摘要】:细胞处于一个复杂动态变化的微环境中。微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化学生长因子、激素和其他类型细胞的影响等,对细胞的行为和生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体外为模拟细胞天然的微环境,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生物材料可用于构建丰富多样的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理解和认识生物材料-细胞界面相互作用以及优化和设计生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将对构建细胞外基质微环境以及生物医学研究(或疾病)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医学领域广泛关注的不同疾病模型,选取不同细胞或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种基于生物材料的仿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其中包括梯度交联水凝胶微环境、仿生心肌微环境、纳米纤维复合生物因子微环境,目的是揭示生物材料仿生细胞外微环境与细胞行为的相互作用,为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开发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梯度交联水凝胶构建了适于多种细胞生长的三维(3D)培养微环境。在96孔板内通过凝血酶激活谷氨酰胺转胺酶(FXIIIa)来控制聚乙二醇(PEG)水凝胶的交联,通过改变水凝胶表面的pH来影响交联程度,从而制备了高通量的具有交联梯度的水凝胶;实现了多种细胞在三维空间里的生长和延伸,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元细胞;构建了与临床疾病研究相关的表皮样囊肿模型,胰腺肿瘤模型,神经元模型,血管生成模型和时序性接种细胞模型等,证明了梯度交联水凝胶在细胞3D培养应用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相关疾病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2)基于琼脂糖水凝胶和PDMS构建了适于心肌组织生长的细胞外基质微环境,设计并构建了心肌芯片装置。首先使用模板印刷技术制备了生物相容性和导电性良好的3D铂(Pt)电极,以此为基础,成功制备了基于琼脂糖水凝胶和PDMS为基底材料的心肌芯片装置。利用此芯片,实现了3D心肌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利用Pt电极监测到心肌组织一系列的电生理参数,包括心肌的收缩舒张,搏动速率和动作电位等;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外加电刺激对心肌细胞行为的影响,证明了电刺激可以促进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成熟;心肌组织生长并锚定在两根Pt-PDMS电极柱子上,心肌收缩会带动柱子发生位移,基于此得到了心肌的搏动力;本研究成功利用该装置实时监测药物(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组织搏动的影响,检验了该装置在药物筛选中应用的可行性。(3)基于纳米纤维支架构建了适于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微环境。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负载羟基磷灰石(HA)的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纳米纤维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不同支架表面的分化实验表明,HA的引入可以显著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负载HA后支架上MSCs成骨相关的(包括ALP、OCN、Col I和Runx2)基因表达均上调;探索了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BMP-Smad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主要包括ERK及p38),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进行分析,发现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时这些信号通路都被激活,探讨了PHBV/HA纳米纤维材料在骨组织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08;Q811
【图文】:

真核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微环境


图 1.1 真核细胞的结构示意图[26]。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细胞、组织和整个生命体形貌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很感兴趣。细胞处于一个复杂动态变化的微环境中。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包括细胞外基质,化学生长因子,细胞激素和其他类型细胞等,如图 1.2 所示。

微环境,细胞黏附,表面特性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图1.3 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36]。1.2.3 仿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1.2.3.1 基于生物材料表面的微环境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尤其重要[43-45]。表面特性,如表面的拓扑结构和表面化学物质,对细胞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早在 1914 年,Harrison 课题组就研究了细胞在不同固体结构(如蜘蛛网或乙烯树脂的音乐唱片)上的不同行为等[46]。对于贴壁细胞,细胞需要黏附在基底上才能生长。这类细胞有很多不同的细胞黏附受体,例如整合素可以与材料表面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47-50]。由于细胞黏附受体可以与多种基质蛋白(如纤连蛋白,胶原,黏连蛋白等)相结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铁;郑研科;;关注校园微环境,营建良性教育空间[J];江苏教育;2016年63期

2 孙飞;;微环境下中学思政课教学相长理论探讨[J];江西教育;2017年03期

3 苏建斌;;研究发现酸性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生存率相关[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7年08期

4 龙宝新;;论微环境参与卓越教师预备教育的途径与机制[J];教师教育论坛;2017年03期

5 潘丽;张自强;刘玉梅;石珂;杨文杰;;褪黑激素影响损伤微环境中干细胞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11期

6 莫剑科;;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2016年12期

7 龙宝新;;论微环境与卓越教师的培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06期

8 朱义龙;;书法传承的微环境实践研究[J];教育;2017年35期

9 刘健;;微环境下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的困难以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7年32期

10 赵东旭;磷块岩结核的显微结构和生成特点[J];地质科学;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峰;;细胞力学微环境工程[A];第二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2 董家辰;束蓉;宋忠臣;;炎症微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3 李昱辉;黄国友;卢天健;徐峰;;磁驱动微凝胶体外模拟细胞三维力学微环境方法的建立[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4 贾原;张俊萍;;氧化还原微环境是调控抗原免疫原性重要因素之一[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5 付泉泳;袁野;陈柯;吕小红;谢本建;;电力通信机房微环境智能监测研究[A];2016智能电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王方;;展柜微环境控制的应用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昱辉;黄国友;李墨筱;卢天健;徐峰;;细胞力学微环境工程[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8 徐志刚;刘晓英;焦学磊;;基于C8051F005的新型组培气体微环境调控系统的研制与试验[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金岩;;炎症微环境与干细胞功能异常[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0 黄桂春;陈龙邦;;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肿瘤血管和微环境的调节及其机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璐;改善微环境是脑损伤修复与重建的关键[N];科学时报;2011年

2 69241部队 陈辉;激活“微环境”的正能量[N];解放军报;2018年

3 刘海;“微环境”时刻影响儿童健康成长[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本报记者 吴红月;你了解健康微环境吗?[N];科技日报;2015年

5 小舒;搞科研的微环境十分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杨海平;玻璃——构建展柜微环境的主角[N];中国文物报;2015年

7 唐晓景 渠红丽;最好的时代与最优的微环境[N];东营日报;2013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徐丽莉;微环境下健康雾里看花?[N];中国环境报;2015年

9 一知;打造文保微环境智能测控“保护神”[N];中国文物报;2015年

10 张晋平 张月玲;展柜微环境控制技术[N];中国文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冀晨辰;生酮微环境对胶质瘤干细胞代谢重编程干预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张宁;仿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的构建及对细胞行为的调控和应用[D];东南大学;2018年

3 周志斐;炎症微环境调控牙周膜干细胞α7亚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参与吸烟相关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4 莫汝均;前列腺癌微环境一个新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阳性神经[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徐凡;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微环境机制及临床预测指标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陆智伟;干细胞对其所在抗分化微环境的主动保护[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7 李昱辉;基于水凝胶的细胞力学微环境构建及在肌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D];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

8 范巨峰;再造尿道微环境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9 周正难;基于电活性聚合物膜电学微环境的构建及其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0 黄姣;低氧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不同化学性微环境中奥沙利铂对肝细胞癌细胞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赵月;内皮微环境NOTCH信号通路促进人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3 常乐乐;人体—座椅接触面微环境温度场的研究与调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学琪;展柜微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净化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胡晓雪;微环境相关因子在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6 童海波;模拟骨微环境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7 郭梦竹;小鼠口腔癌原发灶细胞的培养及不同微环境对其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8 胡春景;城市居住小区室外微环境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9 李秋晓;微环境监测平台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10 刘帅;微环境检测平台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5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15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