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壳聚糖基温敏复合凝胶及其骨组织工程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1:57
【摘要】: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含水量高的三维网络结构材料。不同的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已经被用于制备水凝胶并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目前部分水凝胶产品已经显现出用于组织修复与重建的临床转化潜力。一些天然材料来源的水凝胶因其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孔结构适于细胞粘附、生长、迁移以及营养物质的传输等可起到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关键作用,从而在皮肤、神经、软骨和骨组织修复与重建中得到了大量应用。然而,目前可用于制备水凝胶并可基本满足体内应用安全要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种类少,而且由此获得的水凝胶常显现力学性质差、体内降解速率快和综合功能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保障这些天然高分子水凝胶所具有优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何显著改进其力学性质、增强其体内降解耐受性和增加其多功能性是这些水凝胶后续应用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壳聚糖/甘油磷酸钠(GP)复合物可形成体内安全的温敏性水凝胶。当壳聚糖/GP水凝胶被用于组织修复时其力学强度差和体内降解速率快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主要是通过在壳聚糖/GP水凝胶体系中复合新合成的材料来改善该凝胶体系的力学性质、耐降解性和增加其功能性。首先,我们将设计合成得到的葡聚糖-聚乳酸共聚物与壳聚糖/GP复合而制备出一种力学性能显著增强、体内耐降解性显著提高的复合水凝胶。其次,为了使凝胶具有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和原位矿化的能力,将丝素和羟基磷灰石联合与壳聚糖/GP复合制备出新型可注射凝胶。最后,为了使水凝胶具有力学强、耐降解以及骨诱导和血管诱导生成活性,将优化获得的壳聚糖/丝素/GP凝胶与含铜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复合,制备出一类新型功能化复合水凝胶。基于壳聚糖/GP水凝胶的可注射性和热敏性,所获得的新型复合凝胶都可以在生理温度和pH条件下实施注射并实现凝胶化。经体外和体内实验证实,这些复合凝胶具有好的安全性并可有效修复骨缺损。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壳聚糖/聚乳酸-葡聚糖共聚物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通过偶联反应将聚乳酸(PLA)寡体接枝到葡聚糖(Dex)主链上获得一系列PLA含量不同的葡聚糖-聚乳酸(Dex-PLA)共聚物。选取PLA含量约50wt%Dex-PLA用于制备壳聚糖/Dex-PLA/甘油磷酸钠复合水凝胶(chitosan/Dex-PLA/GP)。优化获得的三元复合溶液在生理温度和pH显示凝胶形成能力。流变学测量结果证实凝胶中Dex-PLA含量对初始凝胶温度和凝胶时间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凝胶弹性模量随Dex-PLA含量增加显著上升。压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壳聚糖/GP凝胶相比,chitosan/Dex-PLA/GP凝胶的压力模量E和?_(10)强度分别提高了约8倍。另外,三元复合凝胶在大鼠体内降解实验证实,与壳聚糖/GP凝胶相比,chitosan/Dex-PLA/GP凝胶的降解速率显著变慢。因而获得一种力学强和耐降解的新型凝胶。(2)壳聚糖/丝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为赋予凝胶体系力学强、耐降解以及骨诱导和骨传导等性质,将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GP凝胶结合,制备了壳聚糖/丝素/羟基磷灰石/GP复合凝胶(CH/SF/HA/GP)。该系列凝胶在生理温度和pH条件下,可较快凝胶化。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CH/SF/HA/GP凝胶具备贯通的三维多孔结构。流变学测量结果表明与CH/GP凝胶的弹性模量相比,优化获得的CH/SF/HA/GP凝胶的弹性模量可提高80倍以上。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优化获得的CH/SF/HA/GP凝胶的压力模量和?_(10)分别分别提高了约20倍。体内降解实验结果显示体内降解7周后,优化获得的CH/SF/HA/GP凝胶其重量保留率高于70%。该复合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体内耐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用于骨组织修复与重建。(3)含铜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水凝胶制备及大鼠颅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将含铜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与壳聚糖基凝胶复合所获得复合凝胶同时具有骨诱导和血管诱导再生功能。以改良Sto?ber方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BG NP)和含铜的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粒(Cu-BG NP)。将制备的Cu-BG NP与CH/SF/GP凝胶体系复合,制备功能化复合水凝胶(Cu-BG/CH/SF/GP)。研究了含铜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凝胶的结构与性质。SEM结果显示复合凝胶呈三维网络状结构。流变学结果表明凝胶保持剪切变稀性质,通过复合纳米粒,凝胶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均有所增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得出优化获得的Cu-BG/CH/SF/GP可以持续释放硅离子、钙离子和铜离子,且凝胶中释放的Cu离子的浓度呈近似线性趋势。将复合凝胶在人体模拟液中处理4周,复合凝胶表面有大量菜花状磷灰石形成。体外细胞实验优化获得的复合凝胶支持MC3T3-E1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q-PCR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证实,优化获得的复合凝胶可以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和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基于大鼠颅骨缺损标准模型,利用优化获得的复合凝胶在不使用种子细胞的条件下实施修复的结果表明,该型凝胶可在约8周时间完全修复颅骨缺损,而且新生组织被证实为骨组织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这些结果表明,研究获得的新型复合水凝胶具有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的应用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7.26;R318.08
【图文】:

水凝胶,结构式,合成高分子,控制水


PVA)等[13,14,15,16](如图1.1)。合成高分子水凝胶不仅化学结构稳定、重复性好,还能通过调节各种特殊的链段、分子量等来控制水凝胶的结构和性能。PEG是亲水性聚

水凝胶,结构式,壳聚糖


图 1.2 可用于制备水凝胶的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式。Figure 1.2 Structure of several natural polymers commonly used for hydrogels.聚糖糖(Chitosan,CH)是一种天然的碱性多糖,主要的结构单元为葡糖胺,基质中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的结构具有相似性[24]。G的胞外基质成分之一,与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在细胞-细胞粘附中起重糖主要通过几丁质酶或溶菌酶来完成降解,降解的单体产物为氨基葡萄人体无毒副作用,而且在体内不积累、不引起抗原反应。因此,壳聚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等优点,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于神经、领域[24,25,26]。壳聚糖内部存在晶型和非晶型两种结构,由于其分子链上团、疏水基团(-CH3)以及羟基(-OH),导致壳聚糖水溶性较差。在酸性条件子链上的-NH2基团与酸性溶液的游离H+会产生质子化作用而影响其作用,另外壳聚糖分子链上-OH捕获的水分子会产生溶胀作用延展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雨;;复合凝胶材料在煤矿防灭火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22期

2 武泽林;熊惠之;喻湘华;李亮;;聚苯胺-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染料吸附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雷宏宇;范雪荣;王强;张颖;;壳聚糖-透明质酸复合凝胶的制备[J];化工进展;2014年09期

4 丁晓锋;邱业先;蒋伟娜;;聚乙烯醇/粘土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J];广东化工;2012年12期

5 才伟;唐林;;甲强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的细菌学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1期

6 唐林 ,黄力子;甲强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3年02期

7 孙远明;丁金龙;乐学义;;魔芋葡甘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2年04期

8 夏f^冉;;高含水苛刻油藏调剖用复合凝胶体系的研究[J];能源化工;2018年06期

9 秦静;林志鹏;詹红兵;;四取代4-异丙苯基苯氧基酞菁铅复合凝胶玻璃的结构及光限幅性能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9期

10 唐林,黄力子;甲硝唑-多西环素复合凝胶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甜甜;徐昆;谭颖;路崔阁;王丕新;;交联点结构演变对微凝胶交联复合凝胶智能性和性能的影响[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 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C];2015年

2 彭荣鹏;陈彬;彭慧星;籍海峰;吴骊珠;佟振合;;利用复合凝胶修饰的微悬臂梁检测水溶液中的铍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洪发;孙斐斐;许晓;林梅钦;董朝霞;;蒙脱土纳米复合凝胶与接触基质间的粘附力测量[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4 周雪雪;卓阳;罗兴华;庄建华;;胰岛素与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复合凝胶的制备[A];2012年浙江省美容与整形学术年会暨私营美容机构行业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曹杰;谭业邦;车玉菊;辛海鹏;;水解聚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物理复合凝胶粒子的制备及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刘杰;陈新;;聚乙烯亚胺/大豆蛋白复合凝胶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吸附及其负载铜纳米粒子的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7 白华;陈丽斌;杜灿;陈云强;陈凯武;;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三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8 张秋霞;周建军;李林;;谷氨酸凝胶因子与圆柱形纳米孔道复合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9 刘根起;韩玲;邢凯;张诚;徐东航;;淀粉/聚硅氧烷复合凝胶电响应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晓东;匡卫;付丽红;刘东磊;田荟琳;;利用水解聚丙烯酰胺-明胶复合凝胶粒子吸附三价铬的研究[A];2016第十一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第21届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百川;复合凝胶隔膜提升锂电池安全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远明 实习生 吴玉财;我市10个项目入选[N];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宁侠;基于魔芋葡苷聚糖/聚乙烯醇/海藻酸盐复合凝胶的泪道栓制备与应用性能评价[D];西北大学;2019年

2 吴晶晶;壳聚糖基温敏复合凝胶及其骨组织工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3 朱凤博;水凝胶的强韧化、结构化及功能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孙斐斐;压井用聚合物纳微米复合凝胶的研制与性能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刘臻;复合水凝胶制备及其在蛋白电泳分离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游刚;仙草胶与壳聚糖或明胶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体系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8年

7 岳丽娜;离子化细菌纤维素/聚苯胺复合凝胶电解质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8 朱安峰;基于丙烯酰胺类新型纳米复合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2年

9 张云华;改性硝化纤维素基固体推进剂及其凝胶/复合凝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莉莉;高温(100~120℃)处理对鱼糜及其复合凝胶热稳定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焰;光敏性纤维素-二硫化秋兰姆二醇复合凝胶的制备与性能[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2 张储桥;压井用纳米微球及纤维素复合凝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张金花;MOFs基复合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8年

4 周腾;明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皓;聚(环糊精/丙烯酸-顺丁烯二酸)水凝胶对废水中有机废物的吸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王星;g-C_3N_4复合凝胶体系的吸附光催化行为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7 叶伟建;魔芋胶与可得然胶相互作用及其复合凝胶的制备[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刘抗;莲藕淀粉—乳清分离蛋白复合凝胶的制备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9 杨婉;基于琼脂糖的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10 刘虎;纳米复合凝胶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23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23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6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