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介电效应的微液滴驱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18
【图文】:
图 1.1 Philips 公司液体透镜的工作原理和外观紧随 Philips 公司之后的是法国 Varioptic 公司,他们在 Philips 公司透镜结构的础上,将圆柱形内腔改为圆锥形内腔,这种结构使形变液滴受限于圆锥腔内,施加压形变后可以恢复原位,不会发生偏移,如图 1.2 所示[26]。相较于 Philips 公司透镜Varioptic 公司的透镜在光轴偏转后能自动恢复原位,从而较好的改善了液体透镜光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Varioptic 公司推出了 Arctic320 和 Arctic416 两款商用“液变焦透镜”。但是这种结构的液体透镜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只有几毫米的变焦范围而且响应时间高达 300ms。
形变后可以恢复原位,不会发生偏移,如图 1.2 所示[26]。相较于 Philips 公司透镜arioptic 公司的透镜在光轴偏转后能自动恢复原位,从而较好的改善了液体透镜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Varioptic 公司推出了 Arctic320 和 Arctic416 两款商用“液焦透镜”。但是这种结构的液体透镜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只有几毫米的变焦范围且响应时间高达 300m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润兰;陈长乐;王晶;刘向荣;金克新;高玉强;;正交钙钛矿YFeO_3的磁性、介电性及磁介电效应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11期
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首次在含稀土离子的单分子磁体中观察到磁介电效应[J];稀土;2018年06期
3 谢慧;袁淑娟;康保娟;鲁波;曹世勋;张金仓;;Ho_(0.5)Pr_(0.5)FeO_3的磁性与巨磁介电效应[J];无机材料学报;2014年01期
4 王卫林,沈文彬,沈韩,陈敏;超低频介电谱测量[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周超超;陈长乐;罗炳成;谭兴毅;宋贵芝;;Bi_(1-x)Ba_xFe_(1-y)Mn_yO_3陶瓷的磁性和介电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06期
6 艾希成,费浩生,韩力,聂瑞娟,胡振华,杨延强,邹炳锁,张岩,李守田,肖良质,李铁津;表面环境对量子限域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1992年S1期
7 刘红岐;夏宏泉;郭璞;燕继成;王瑛;;随钻电阻率测井介电效应校正图版分析及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冬戈;胡伟;宁旭刚;潘敦;任美玲;;3.0T核磁的临床应用及优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48期
9 李威;谭国龙;;镧掺杂铅铁氧体的磁电耦合效应[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年09期
10 倪萍;陈自谦;张鲁闽;马继民;;3T磁共振的特点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营堂;袁新强;杨晓明;付蕾;;掺杂La的TbMnO_3磁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潘鹏飞;铁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磁介电效应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黄文娟;BiFeO_3基固溶体陶瓷的多铁性和磁介电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倪磊;CaCu_3Ti_4O_(12)陶瓷的巨介电效应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彩霞;钛酸钡钙基无铅铁电陶瓷的压电性和多铁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侯莹;多铁性材料外场调控介电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姚一平;多铁复合材料的磁电耦合及电阻转换效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董思宁;单相多铁性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艳;基于介电效应的微液滴驱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2 郭一松;多重掺杂铁酸铋陶瓷的制备及多铁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3 俞超;稀土铁石榴石陶瓷的多铁性[D];浙江大学;2012年
4 孙晓红;混合价态结构与巨介电效应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蒋华;膜的介电效应与成核解[D];西北大学;2004年
6 贾博文;Sm_(1.5)Sr_(0.5)NiO_4基陶瓷巨介电效应及其调控[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颖;改性CaCu_3Ti_4O_(12)及相关陶瓷的结构与巨介电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建;Ln_(5/3)Sr_(1/3)NiO_4基陶瓷的巨介电响应[D];浙江大学;2014年
9 邬竞为;类钙钛矿结构新型多铁性陶瓷的探索[D];浙江大学;2015年
10 许祖钊;稀土铁石榴石磁性电介质陶瓷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1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3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