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疲劳驾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0:35
【摘要】:目的本课题以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疲劳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指数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撑。1.找到不同疲劳程度下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2.用R语言统计分析得出疲劳程度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关系,并建立指数模型;3.用SPSS统计分析得出疲劳程度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关系,验证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疲劳程度存在直接关系。方法1.筛选61名被试,以性别进行分组,男性24名,女性37名,在被试负重0、2、4、6、8min状态下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量并计算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2.对采集数据进行均值计算,找到随疲劳程度的变化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3.对61名被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数据进行R语言统计分析,找到疲劳程度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建立疲劳指数模型并验证;4.对61名被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数据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找到疲劳程度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1.通过计算,随着疲劳程度加深,在0、2、4、6、8min疲劳状态下,61名被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值分别为63.61、62.14、60.84、59.48、58.43,呈明显下降趋势。2.疲劳程度对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的检验P值0.05,结果表明疲劳程度对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显著。计算不同负重时间区间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百分比并进行指数回归,疲劳程度Y的计算公式为:Y=log_(0.979)V/V_o,该模型有良好的识别率。3.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无关,但是与时间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1.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减小。2.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固定下降规律,可以建立疲劳指数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疲劳状态识别率。3.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时间呈负相关,时间越长,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越慢。可得出结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疲劳程度存在直接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212;R318
【图文】:

基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疲劳驾驶研究


SPSS绘图

因数


SPSS因数定义

多元线性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伟;王召;罗智敏;胥红波;;正中神经起点及走行异常一例[J];解剖学杂志;2009年02期

2 杨存田;徐群渊;高秀来;李楠;蔡青;王海燕;;家兔正中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元的定位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1987年02期

3 尹维田,路来金,高庆国;正中神经与桡神经皮支在腕部的分支并连二例报告[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4 关华忠;鲁若迅;陈爽;;两侧双肱动脉一例报告[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吕国光;贾志友;刘力生;韩淑敏;郑士学;;山羊正中神经感觉纤维来源及节段性分布规律的研究—HRP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6 朱f^,俞寿民,邵静山;正中神经在肘部和肘上部受压综合征的有关解剖结构[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年02期

7 赵玉池;正中神经肘部走行变异一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年04期

8 姜保国,李吉,董建明;正中神经血供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9 张岳西;低位正中神经一例[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9年01期

10 王克模;;穴位特征及针感传入纤维类别—人体钨丝微电极法研究工作总结[J];针刺研究;198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强;戴伟民;揭园庆;余国峰;范晓峰;吴安;吕尧;李运平;;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恢复的前瞻性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A];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黄强;戴伟民;揭园庆;余国峰;范晓峰;吴安;吕尧;李运平;;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恢复的前瞻性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艳华;张殿英;张培训;殷晓峰;寇玉辉;王静;郁凯;李轩;张宏波;姜保国;;家兔正中神经不同节段损伤修复过程中再生放大规律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沙轲;;大鼠颈中神经节切除对正中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邵岩;顾立强;李绍光;张景廖;谢颍涛;;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在神经干中分布的组织化学及神经纤维定量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强;戴伟民;揭园庆;;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杨国栋;田建平;景俊;康军;裴强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昏迷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沙轲;;电刺激大鼠颈交感神经对正中神经的影响[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吕秀花;张莉;段云友;;E-成像(SWE)测量正中神经硬度的初探性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杨水源;吴宏;曾泗宇;童艳丽;梅清华;;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致双侧正中神经损害[A];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陈少娟;市二院成功开展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昏迷催醒技术[N];天水日报;2006年

2 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毕擎 宋黎胜 整理;小手握大屏 当心“手机手”[N];健康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郭静;别让鼠标“咬”了手[N];广东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君;正中神经调控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李永平;复合神经动作电位对损伤神经的定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锐;中国华东地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临床、电生理及致病基因突变特点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高凯鸣;利用选择性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寅;基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疲劳驾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9年

2 刘绵绵;脑卒中恢复期正中神经电生理变化与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阿地拉·阿不都外力;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4 韩秀秀;超声成像技术对腕管综合征中正中神经改变的超声表现与神经传导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5 李文娟;正常正中神经高频超声显像及其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6 李欢;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及DTI、DTT技术在正常青年人腕管内正中神经的应用研究与定量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沈明阳;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8 马伟松;桡动脉掌浅支植入正中神经卡压段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张莉;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与分型及术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王红;基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束放电探讨家兔内关穴电针有效刺激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03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03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