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基于大孔介孔硅纳米粒子的仿生矿化前驱体转运系统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8-25 02:42
【摘要】:目的骨缺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由肿瘤、外伤、感染等疾病造成。大面积的骨缺损常常使用自体骨或者异体骨移植进行治疗。然而,受限于自体骨的有限来源和异体骨的吸收排斥反应等,开发更优的人工骨支架材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骨组织工程中,常常使用支架材料为细胞生长提供3D环境,使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等作为成骨诱导补充剂进行骨再生的优化。但是大量使用生长因子如骨形态蛋白等已经被证实可能会带来如异位成骨、脂肪液化等不良影响,因此探索一种非生长因子类的材料作为成骨补充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骨组织构成和形成过程认知的增加,基于胶原纤维的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骨组织是蛋白质、矿物质和胶原纤维等的混合物,由纤维内矿化的胶原纤维作为物理组织结构的第二层级,为骨组织提供了物理应力结构基础。在骨基质的研究中,通过使用多聚物诱导的液体样前驱体(polymer-induced liquid-precursor)生成无定形磷酸钙仿生矿化前驱体(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biomineralization precursors,ACP biomineralization precursors),能成功获得胶原纤维内矿化。在这个生物矿化的过程中,多聚物通过螯合饱和钙磷溶液中的钙离子和磷离子形成无定形磷酸钙仿生矿化前驱体。这种无定形磷酸钙仿生矿化前驱体通过粘附在胶原纤维上的特定位点渗透进入胶原纤维内部,进行结晶固化,最终形成沿着胶原纤维长轴排列的羟基磷灰石矿物晶体。这种无定形磷酸钙作为骨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原料,除了具有促进胶原纤维内矿化的性能外,亦被证实可以调节细胞功能和组织分化。因此,这种无定形磷酸钙仿生矿化前驱体具有作为成骨补充剂的潜能。但是无定形磷酸钙仿生矿化前驱体的液态样特性限制了其原位矿化胶原纤维的局部使用,因此需要一种转运体系将其转运至特定部位以开发更多临床应用潜能。介孔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客体负载性能,已经作为物质转运体系广泛运用于生物活性因子转运,也为转运仿生矿化前驱体提供了思路。在本实验研究中,通过合成羧基化的大孔径介孔硅,构建仿生矿化前驱体转运体系,对所制备材料的理化性能、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性能和机制以及体外成骨诱导性能进行研究,探索其作为成骨补充剂的应用潜能。方法实验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一.以合成的传统MCM-41型介孔硅为模板,利用扩孔剂三甲苯(TMB)进行孔径扩大,制备具有超大孔径的单分散介孔硅体系。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氨基功能化在介孔硅表面接枝氨基功能基团,然后使用琥珀酸酐(succinic anhydride)开环反应在介孔硅表面接枝羧基基团-COOH,获得表面羧基功能化的大孔介孔硅(carboxylate-functionalized large pore mesoporous silica,CLMSN)。使用CLMSN负载聚丙烯胺盐酸盐(poly allylamine hydrochloride,PAH)介导的无定形磷酸钙(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ACP)PAH-ACP,获得PAH-ACP@CLMSN。对合成步骤中所得的纳米粒子LMSN、CLMSN、和PAH-ACP@CLMSN进行物理化学表征分析,通过透射电镜(transi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能量色散X射线广谱检测(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X-射线粉末(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graph,XPS)、氮气吸附脱附实验(nitroge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综合验证表面羧基功能化及PAH-ACP的负载。二.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OES)测定纳米粒子中Si、P、Ca粒子的释放动力学以获得纳米粒子中仿生矿化前驱体的释放动力学,同时使用TEM对纳米粒子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检测。使用纳米粒子对2D胶原纤维进行仿生矿化,探索PAH-ACP@CLMSN系统中仿生矿化前驱体释放、粘附并进入胶原纤维内进行晶核反应获得胶原纤维内矿化的机制,并使用3D胶原海绵对PAH-ACP@CLMSN胶原纤维内矿化能力进行进一步验证。三.使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和巨噬细胞系RAW264.7对不同浓度的LMSN和PAH-ACP@CLMSN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CCK-8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H-ACP@CLMSN对r BMSCs细胞凋亡有无影响。通过检测LMSN和PAH-ACP@CLMSN纳米粒子对COL I、OPN、OCN、RUNX2基因、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钙化结节沉积的影响,初步判断其是否具有成骨诱导潜能。同时使用TEM、ICP-OES检测巨噬细胞对纳米粒子的吞噬作用。将FITC荧光颗粒整合至CLMSN中,对PAH-ACP@FITC-CLMSN粒子的摄取进行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纳米粒子对r BMSCs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一.在高温高压扩孔剂反应下,有效地获得了介孔直径约为14.88nm的大孔介孔硅纳米颗粒;成功对介孔硅表面进行了羧基功能化,这种羧基功能化不仅有利于PAH-ACP前驱体的负载,更为后续介孔硅在生物体系内应用的实验中展现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打下基础。PAH-ACP前驱体能有效负载于CLMSN中,这将有利于后续胶原纤维矿化及成骨的应用。二.仿生矿化前驱体的释放动力学曲线证明CLMSN能在溶液中有效转运和释放仿生矿化前驱体PAH-ACP,其释放的过程为10天内的快速释放和10-30天内的缓慢释放。PAH-ACP@CLMSN在胶原纤维外释放的仿生矿化前驱体通过侧向扩散、粘附在胶原上特定位点后进入胶原纤维内,进一步通过晶体成核反应进行胶原纤维内仿生矿化。这种仿生矿化转运体系对2D和3D胶原的纤维内矿化均有效。PAH-ACP@CLMSN的降解从早期即开始,大约60天后完成其降解,这种降解速率对于仿生矿化转运体系没有不良影响。三.经羧基化改性后的PAH-ACP@CLMS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均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应用基础。巨噬细胞对PAH-ACP@CLMSN和LMSN的内化作用不需要特别的介质介导,在与细胞接触的早期即可产生内化作用。巨噬细胞对纳米粒子的内化作用未对巨噬细胞形态产生不良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PAH-ACP@CLMSN和LMSN的内化作用对细胞骨架细胞形态和细胞功能未产生不良影响。PAH-ACP@CLMSN相较于LMSN和未添加纳米粒子的空白组而言,能有效增加ALP活性、促进细胞外矿化结节的形成、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性能。结论综上,PAH-ACP@CLMSN作为一种释放PAH-ACP仿生矿化前驱体的大孔纳米颗粒,兼具胶原纤维内仿生矿化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性能,具有作为成骨相关组织工程中的成骨诱导补充剂的潜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8;R318.08
【图文】:

形貌观察,功能化,扩孔,羧基


29图 1. 介孔硅 TEM 形貌观察扩孔前的介孔硅(bar=100 nm);b.扩大孔径后的介孔硅 LMSN(bar=100 nm);c.LM超薄切片(bar=100nm);d.羧基功能化的大孔介孔硅 CLMSN(bar=50nm)。TEM images of LMSN before pore expansion (bar=100 nm); (b).TEM images of LMSN aftension (bar=100nm); (c) TEM images of epoxy resin-embedded, sectioned LMSN (bar= 100 n images of carboxyl functionalized large pore mesoporous silica (bar=50nm).

孔径分布,衍射峰,小角衍射,理化性能


图 2.介孔硅理化性能表征a. XRD 小角衍射(0-5°)未见明显衍射峰;b. XRD 广角衍射(0-5°)在 2θ =22°左右明显衍射峰;c. N2 吸附与脱附曲线; d. 由 BET-BJH 法测得的孔径分布图。(a) Small-angle XRD profiles of LMSN; (b) Wide-angle XRD profile of LMSN, the broad band at 22° isindicative of non-crystalline scattering;(c) N2 adsorption 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d) mesopor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LMSN, CLMSN andPAH ACP@CLMSN.

元素分布图,纳米颗粒,形貌,超薄切片


图 3.PAH-ACP@CLMSN 纳米颗粒 TEM 及 EDS 元素分布图a.PAH-ACP@CLMSN 的 TEM 透射电镜图(左:PAH-ACP@CLMSN 的 TEM 大体形貌 bar=0.2μm;右:PAH-ACP@CLMSN 超薄切片 TEM 内部形貌 bar=100 nm);b.PAH-ACP@CLMSNEDS 元素分布图(bar=100 nm)a. TEM of PAH-ACP@CLMSN (a. left, bar=0.2μm); TEM images of sectioned, epoxy resin-embeddedPAH-ACP@CLMSN (a. right, bar=100 nm); b. Elemental mapping of PAH-ACP@CLMS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勾晓;;有序介孔硅及其功能化材料吸附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科学家;2016年15期

2 丁晟;李钒;杨q;王春来;田丰;;介孔硅材料在止血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19年02期

3 胡坪华;邱莉苹;宁方红;张敏;章弘扬;王月荣;;氨基表面修饰有序介孔硅对槲皮素的载药性能及药物释放影响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年11期

4 王连洲,施剑林,禹剑,阮美玲,严东生;钛掺杂对介孔硅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1999年01期

5 高丰琴;郭新燕;王云芳;王珊;王晓芳;;有序介孔硅对苯胺蓝染料吸附脱色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6 雒国凤;陈巍海;卓仁禧;张先正;;功能化介孔硅纳米载体的设计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15年12期

7 张兆荣,索继栓,张小明,李树本;介孔硅基分子筛研究新进展[J];化学进展;1999年01期

8 许笑目;张兴帅;陈志柠;王静;郭玉忠;黄瑞安;王剑华;;无序介孔硅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慢活化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年05期

9 曾胚羡;郑少秋;曹婷;朱春玲;;生物分子“盖帽”的介孔硅药物控释系统[J];功能材料;2017年04期

10 裘阳;杨灵芳;王乐乐;杜颖;张露;;纤维介孔硅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治军;宋志红;何静;;无机介孔硅材料表面有机改性与其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董正平;孙建;李茸;;钯负载磁性中空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程]家;程冬炳;贺枫;卓仁禧;;具有肿瘤细胞靶向的多功能介孔硅球实现酶敏感的药物传递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4 刘佳;;超分子多功能介孔硅智能药物递送平台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5 王林英;王安杰;李翔;周峰;刘佳;;以沸石为母体采用降解法合成介孔硅铝分子筛[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介孔材料、MOF、吸附和催化专场)[C];2009年

6 李欣;洪春雁;潘才元;;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的介孔硅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王林英;王安杰;李翔;周峰;刘佳;;以沸石为母体采用降解法合成介孔硅铝分子筛[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虞叶骏;张坤;吴鹏;;双模板法合成具有发散状结构的介孔硅球[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9 孙琴琴;李婉珍;丁龙华;苏彬;;基于介孔硅控释系统的电位型生物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10 高格;袁立永;柴之芳;石伟群;;功能化纤维状介孔硅微球对U(Ⅵ)的高效高选择性吸附[A];“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盛;基于大孔介孔硅纳米粒子的仿生矿化前驱体转运系统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肖栋;基于多肽纳米阀的刺激响应型介孔硅智能药物控释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胡春林;基于儿茶酚化合物修饰介孔硅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王春雷;介孔硅铝材料的合成、介观结构的仿生应用与纳米空间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虹;功能化介孔硅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刘云;酶响应/激光响应性介孔硅纳米药物控制释放系统的构建及生物学评价[D];重庆大学;2015年

7 梁志杰;功能化介孔硅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选择吸附特性与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张威;负载仿生矿化前驱体的介孔硅纳米颗粒再矿化Ⅰ型胶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谭津;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阵列的制备、表征及分析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李欣;多种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对介孔硅纳米粒子的修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龙;介孔硅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2 何宇雨;手性介孔硅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吕云;手性介孔硅材料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婧轩;假晶转变制备大颗粒介孔硅材料及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5 刘楠;泡沫介孔硅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光照标签的溶胶-凝胶法制备[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6 孟静静;基于空壳介孔硅的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李德雄;负载甲硝唑的季铵盐修饰的核壳型中空介孔硅颗粒的合成及抗菌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8 李艳霞;手性介孔硅材料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杜宏;煤矸石基介孔硅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吸附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10 吕洁;介孔硅纳米粒子在药物运输和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3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03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