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RGD多肽修饰多孔钽植入兔股骨钽-骨界面成骨机制的体内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18:41
【摘要】:目的观察RGD多肽修饰多孔钽植入兔股骨髁后钽-骨界面成骨及组织生长情况,探究RGD修饰对多孔钽材料成骨的影响;观察钽-骨界面Integrin、FAK、ERK、P-ERK及COL-Ⅰ的表达,探讨RGD修饰多孔钽促成骨及骨整合的机制,为多孔钽和RGD修饰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孔钽制成长约7mm、直径3.5mm的圆柱体,消毒备用。选取实验动物28只,分为3组;RGD组12只,裸钽组12只,空白组4只。造模:兔股骨髁制造长约7mm,直径约3.5mm的圆柱形骨缺损孔,植入材料,冲洗、缝合。RGD组:植入RGD多肽修饰的多孔钽;裸钽组:植入未修饰的多孔钽;空白组(sham组):只造模,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16周四个时间点取材。1大体观察:肉眼观察标本骨缺损修复及周围组织情况。2 SEM观察钽-骨界面、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组织生长情况。3标本经脱钙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界面组织。4免疫组化检测各组钽-骨界面组织中Integrin、FAK、ERK、P-ERK及COL-Ⅰ蛋白表达情况。5不脱钙硬组织切片VG染色及Goldner’s染色观察钽-骨界面及钽棒内部组织生长情况,计算新生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多孔钽表面骨接触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三组中均无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RGD组与裸钽组植入钽棒后各时间点均无钽棒松动脱落,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钽棒末端的组织覆盖越致密;空白组中骨缺损逐渐被纤维组织填充、覆盖。2 SEM观察结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RGD组与裸钽组中钽棒与宿主骨的结合越紧密,16周时两组中钽棒均实现骨整合。3 HE染色结果:三组标本界面组织中均无明显的炎症细胞聚集;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钽-骨界面中的新生骨组织也增加;RGD组的新生骨组织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两组。4免疫组化结果:Integrin:术后2、4周时,RGD组表达均高于裸钽组及空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6周中三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K:术后2、4、16周时,RGD组表达均高于裸钽组及空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三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K:术后2周,三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6周RGD组与裸钽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RGD组与裸钽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时RGD组表达高于裸钽组(p0.05),裸钽组高于空白组(p0.05)。P-ERK:术后2、4、8周,RGD组表达均高于裸钽组及空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周,RGD组表达高于裸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L-Ⅰ:术后2、4周,RGD组表达高于裸钽组及空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三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周RGD组表达低于裸钽组及空白组(p0.05),裸钽组与空白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VG染色结果:RGD组中新生骨长入面积百分比与植入物表面接触百分比均高于裸钽组(p0.05)。6 Goldner’s染色结果:RGD组与裸钽组中新生骨组织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骨组织越成熟;RGD组中骨组织的成熟度明显高于裸钽组,16周时RGD组中新生骨组织基本改建完成,实现成熟矿化。结论1 RGD修饰后的多孔钽在修复骨缺损中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实现钽与骨整合。2 RGD修饰促进钽-骨界面新生骨组织形成,促新生骨成熟,加快多孔钽骨整合速度。3 RGD修饰多孔钽后可促进成骨相关因子Integrin、FAK、ERK、P-ERK及COL-Ⅰ的高表达,MAPK通路的激活,促进成骨细胞分泌,使得COL-Ⅰ表达增高,促进界面成骨,提高骨整合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18.08
【图文】:

外观,实验动物,多肽,华北


图 1 多孔钽棒外观Fig. 1 Appearance of porous tantalum column.(2)RGD 修饰多孔钽棒的制备方法选取上述消毒后的多孔钽棒,参考 Elmengaard 等人[20-21]的环 RGD 多肽修的方法,采用物理吸附。室温下钽棒入 100μmol/L 的环 RGD 多肽 PBS 溶,振荡过夜,PBS 漂洗,去除未吸附的 RGD 多肽,超净工作台自然干燥消毒,备用。修饰用环 RGD 修饰浓度参考国内、外学者前期大量实验研度能有效促进修饰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22-23]。2)实验动物分组、动物模型建立(1) 实验分组本次研究实验动物由华北理工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6 月龄新西兰兔 28雌性,平均体重 2.8kg(2.4~3.0kg)。实验动物的处理过程获得华北理工动物中心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动物模型,骨缺损,股骨髁,股骨外侧髁


铺无菌手术单。取股骨髁外侧纵行切口,长约 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兔股骨外侧髁,于股骨外侧髁中心处用 3.5mm 钻头垂直于股骨髁侧面进行钻孔,转孔时无菌盐水持续冲洗降温,减少组织损伤,转出长约 7mm、直径约3.5mm 的圆柱形骨缺损孔,调整骨缺损大小,钽棒恰好能植入骨缺损为度,钽棒末端完全植入股骨髁骨组织内(图 2)。植入内植物前,生理盐水冲洗,清除骨屑。RGD 组:将 RGD 修饰后的钽棒植入骨缺损孔中;裸钽组:将未进行任何修饰的钽棒植入骨缺损孔中;空白组(Sham 组):只行造模手术,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钽棒完成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缝合。术后前 3 天 40 万单位/d 青霉素肌注;伤口每日消毒,直至愈合。

空白,骨缺损,软组织


图 3 术后 2 周 RGD 组、裸钽组、空白组大体标本Fig.3 The images of samples in all group at 2 weeks after operation4 周时 RGD 组及裸钽组钽棒末端的组织覆盖较 2 周时明显增加,钽棒无退出及松动;裸钽组钽棒末端软组织覆盖较 RGD 组薄,中央可见明显凹陷,轮廓均较清晰;空白组中软组织覆盖较 2 周时增加,骨缺损孔中的填充组织较 2 周时明显增多,骨缺损边界模糊。(图 4)图 4 术后 4 周 RGD 组、裸钽组、空白组大体标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胜;吕燕;王兴;;不脱钙骨及种植体骨磨片不同染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2 陈真;许贤林;;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5年04期

3 武秀萍;HEE Moon Kyung;胡小璐;李冰;李世峰;冯云霞;;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对Beagle犬骨整合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4 甘洪全;王茜;张辉;赵宏坤;王辉;宋会平;毕成;王志强;李琪佳;;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3期

5 高媛媛;周子谦;柳慧芬;童昕;;RGD多肽修饰的无机小牛骨粉对MC3T3-E1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5年04期

6 韩操;马宁;李忠义;王正东;颜南;朱世龙;;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06期

7 丁月峰;王学娟;;Erk1/2信号通路在上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8 甘洪全;刘鑫;赵济华;耿丽鑫;王茜;王志强;李琪佳;;国产多孔钽材料兔竖脊肌植入组织学及生物学效应[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9 梅梅;易杰;张疆_";;黏着斑激酶在整合素信号转导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年10期

10 张岭;李琪佳;甘洪全;刘英杰;王志强;;医用多孔钽材料对大鼠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史册;Ⅰ型BMP受体介导的BMP信号在骨重塑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张施洋;石墨烯/聚酰胺66功能材料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辉;RGD多肽修饰国产多孔钽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迎;表面处理工艺对纯钛种植体生物学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媚媚;成年家兔游离长段股骨寄养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及影像学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2 陈聪;ERK5信号通路及流体剪切力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曲亚运;生物材料表面吸附蛋白质介导细胞粘附和生长的生物学信号通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0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