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蜣螂疏水壳聚糖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09 14:34
   研究背景据统计每年各类伤害发生上亿次,而失血过多则是导致受创致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受创后急救止血是治疗的关键。传统急救止血材料如普通纱布、止血带或绷带等,止血效果有限,难以适应复杂出血的情况,急需更加灵活、简便高效的止血材料。受创后止血过程最早的反应程序是血管收缩,从而减慢血流,促进凝血及止血。止血材料要起作用,通常是聚集血小板和激活凝血系统来实现,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满足作为理想急救止血剂的材料。壳聚糖由于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安全性,以及兼具抗菌特性和成本低廉等特点,是一种最具潜力的可不断开发的急救止血剂。研究目的从蜣螂疏水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止血效果考察和机制探究三方面揭示其作为止血材料的可行性,并探究影响其止血的因素,为新型止血材料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室自主专利技术提取制备蜣螂疏水壳聚糖,对制备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元素分析仪和接触角等仪器进行理化分析,以红外光谱仪和核磁波谱仪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以CCK8和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采用血液凝集和止血实验研究蜣螂疏水壳聚糖的止血功效,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其与血液中主要成分如红细胞、核酸、蛋白和无机盐等成分之间的作用关系,从而初步探明凝血机制。结果和结论蜣螂壳聚糖提取产率约为17.27%,蜣螂疏水壳聚糖改性产率约为91.54%。蜣螂疏水壳聚糖与疏水市售壳聚糖相比,溶解性好,黏度低,取代度高。接触角、红外、核磁结果显示合成了疏水壳聚糖。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蜣螂疏水壳聚糖对细胞无毒性作用;血液凝集与小鼠凝血实验表明,蜣螂疏水壳聚糖具有优良的止血作用;止血机制探究表明,蜣螂疏水壳聚糖与细胞膜上的物质有着某种作用,能富集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牢固链接各个细胞。核酸和蛋白与蜣螂疏水壳聚糖之间均无凝集作用,而无机盐离子与蜣螂疏水壳聚糖之间存在牢固的离子键合作用,能形成离子凝胶。因此,推断蜣螂疏水壳聚糖能与血液中的血细胞和无机盐作用形成血凝块而止血,而非依赖瀑布凝血机制。
【学位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636.1;R318.08
【部分图文】:

接触角,纯水,疏水性


图 3-1 接触角测试结果由图 3-1 的结果可知,纯水与 CCS 的接触角为 49.35°,纯水与 CS 的接触角为67.26°,纯水与 CHMC 的接触角为 91.51°,纯水与 HMC 的接触角为 104.46°,疏水改性前后差异极其显著,表明合成了疏水产物,且产物的疏水性较强。从实验结果也发现,HMC 的疏水性比 CHMC 强,这与溶解性实验结果一致。3.2.2 结构表征3.2.2.1 红外分析4000 3000 2000 1000 0CSHMCC-CSC-HMC138816211670289429333459

核磁,图谱,质子,壳聚糖


图 3-3 核磁图谱如图 3-3 所示,在δ=1.08 左右出现了-CH3对应的三重质子峰,δ=1.18 左右出现的质子峰,其中亚甲基的峰面积明显大于甲基的峰面积,说明有烷基长链的.90 左右出现了羟基和氨基的质子峰。该实验结果与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一致应发生在壳聚糖的氨基上,且生成了疏水壳聚糖。3.2.3 生物学表征3.2.3.1 CCK8 实验0.60.81.01.21.4lviabilityCCSCSCHMCHMC

流式,细胞凋亡


空白对照 CCSCS图 3-6 细胞凋亡流式检测图100500024Apoptoticrate(%)Concentration(ug/ml)CKCCSCSCHMCHM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超斌;;皮革疏水机理的研究[J];皮革科技;1987年10期

2 周卯星,黄利群;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疏水基的气相色谱测定[J];日用化学工业;1991年02期

3 Daniele Pezzoli;Eleni K.Tsekoura;Remant Bahadur K.C.;Gabriele Candiani;Diego Mantovani;Hasan Uludag;;疏水基取代的分枝状聚乙酰亚胺衍生物:促进原发性血管细胞中的转染(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7年06期

4 郭兰磊;祝仰文;徐志成;宫清涛;靳志强;张磊;张路;;疏水基支链化对甜菜碱表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年08期

5 金雅凤;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AES的疏水基分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赵梅,金雅凤,王军,俞英珍;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疏水基分布及EO数[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3年01期

7 班文彬;刘伟区;申德妍;侯孟华;;两种含高疏水基水性聚合物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6期

8 童身毅,金晓岚,程琳;疏水基改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年12期

9 牛金平,罗希权;国内外表面活性剂及其原料的现状与未来(待续)[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3年04期

10 李润景;沈红;柴林玉;;疏水面料纤维含量分析方法探讨[J];纺织检测与标准;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阳;杨志懋;丁秉钧;;低温常压下催化氧化法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于海洋;汤朝晖;陈学思;;两亲性聚(L-谷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直链十二烷基苯平均分子量的毛细管色谱测定法[A];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第一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报告(摘要)汇集[C];1980年

4 杨林峰;赵剑曦;;大豆蛋白-瓜尔胶共价复合物的合成和正交实验法对最优配方的选择[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晓藜;谭业邦;;两亲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臣;不同疏水基的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温华强;蜣螂疏水壳聚糖的止血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芦原萱;SBA-15结构改进及吸附、催化性能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年

3 张润香;中低密度生物芯片点样仪研制及亲疏水基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倪洁;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李晓敏;主链聚季铵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王侠;疏水化改性的介孔硅材料携带及释放纳米气泡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5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15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b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