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骨骼肌肉生物力学建模及坐姿舒适性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318.01;U471.3
【部分图文】:
来辅助实验的进行,通过研究究适合应用在以韩国为主要消了性别的不同,研究得出韩国M.Grujicic[24-25]等人(2010)通过及驾驶员在不同布置条件下肌员的影响,并且建立了长时间活动(Cumulative muscle activi(Contact shear force)。Ras的角度对飞机经济舱的座椅设ATIA 平台仿真模拟的方法,对]建立了基于多体力学的驾驶员舒适度和关节扭矩存在关系,
2.5 生物力学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2.5.1 驾驶室环境模型驾驶室环境主要包括座椅、方向盘和踏板,通过多刚体系统来实现。座椅包括靠背和座垫。头枕靠背之间的连接通过铰接来实现,可以绕着铰接的轴转动;靠背和座垫之间也是通过铰接来实现,可以调节座垫和靠背之间的夹角。所建立的驾驶室模型如图 2.2 所示。本文为了研究不同参数的变化对于人体生物力学参数指标的影响,在编制程序的时候将整个模型做成参数化模型,这样通过输入参数,可以输出所需要的结果。
图 2.3 通过缩放准则生成的不同百分位的个体人体模型与驾驶室环境的配合能够反映驾驶员在驾驶时候的状态,需要对驾驶员人体模型和驾驶条件进行设定,两者主要的接触界面有靠背、座垫、歇脚板、踏板和边界条件参见表 2.1。由于 AMS 是一个基于多刚体系统的软件,在该外部环境的接触是通过一系列的支撑点来实现,而不是用面接触,处的反力,而不是人体压力分布。这些支撑点的设置可以参见图 2.4表 2.1 边界条件的施加内容 边界条件背部与座椅靠背 通过一系列的支撑点,摩擦系数(0.2~0.5大腿与座垫 通过一系列支撑点,摩擦系数(0.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正华;喻凡;庄德军;;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9期
2 王人成,杨年峰,朱长虹,黄昌华,金德闻;人体下肢摆动相冗余肌力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3 朱颂祥;李迪;毕新雯;唐玲;;驾驶员坐姿模型及坐姿舒适性模糊综合评价[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04期
4 张希安;叶铭;张琳琳;聂文忠;王成焘;;基于优化和力—肌电关系的肌肉力混合计算方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年06期
5 刘荣,纪青,卢国君,阎琳琳,纪仲秋;人体疲劳的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健;sEMG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0年04期
7 潘慧炬;;肌肉力学特性研究进展及其若干问题[J];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8 滕俊章;李焱;吕治国;龚礼洲;陈莹;;基于虚拟人的驾驶员踏板操作舒适性分析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S1期
9 李晓杰;姜力;闫鸿浩;赵铮;;变应变率下的肌肉本构方程[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春荣;面向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人体建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罗仕鉴;基于生物学反应的驾驶舒适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柴春雷;基于驾驶姿势预测模型的人机工程设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徐孟;面向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景辉;重型商用车驾驶员坐姿舒适性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申旭;叉车驾驶室关键参数设计及仿真[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杜晓明;驾驶员—座椅压力分布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5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1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