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进化视域下求偶语境中激素对隐喻偏好的调节
发布时间:2020-10-29 16:17
达尔文的进化论普及多年后,语言的起源和演化却仍旧是人类难解的谜题。生物医学的发展揭示语言的演化与人类生物构造和机理的演化密不可分,如发音器官或大脑。虽然语言认知的脑神经机制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解开语言进化谜题的关键因素却很可能是语言的社会语用功能。语言是人类祖先在集体劳作中人际交往需求的产物,还是大脑智能进化的副产品?如果是人际交往的需求,究竟是怎样的具体交往需求给语言进化提供了压力,促使其经历一代人之内和代与代之间从突变到淘汰或保留的变迁?人类哪些生物机理参与了这样的进化过程,影响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又是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下调节我们的言语行为?迄今为止,研究发现寥寥。因此本研究探索基于达尔文元理论的“侃天者假设”性选择理论对修辞语隐喻进化的解释力;选取了对两性交往具有进化意义的生物激素——性激素和催产素,着重检验了二类激素和大脑是否存在调节两性在性选择情境下的语言使用策略和感受性,以及具体的调节机制。研究一探索了女性对求偶语境下男性赞美语言的感受性是否随月经周期的波动而变化。实验结果首次表明,女性在求偶语境下更偏好使用隐喻赞美她们外表的男性。而且,恋爱中的女性在排卵期雌激素高水平时而单身女性却在黄体期雌激素低水平时更偏好新异隐喻的男性创作者。隐喻的男性创作者给初次交往的女性留下更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性选择中居于选择者地位的女性对隐喻的偏好很可能会导致男性大脑智能在隐喻创作上的竞争,从而反过来推动大脑智能的进化。研究二进一步探索了男性在求偶语境下的隐喻创作行为是否与男性的伴侣品质相关。实验结果发现,男性在求偶语境下比在工作语境下有更强的隐喻创作动力,创作出数量更多、表达更具吸引力的隐喻赞美句,且与男性的产前睾丸素水平和艺术创造力成正相关,也赢得更多女性的约会意愿。有趣的是,女性仅仅通过求偶语境下男性创作的隐喻赞美句就推断出男性的聪明度,而这样的推断和男性的实际语言智力水平相关。性选择中居于追求者地位的男性在求偶语境下不自觉的隐喻创作行为与其伴侣品质间的关系表明,隐喻创作具有性选择的某种竞争优势——智力创作上难以被对手模仿的难度。这一优势通过性选择中赢得更多的女性伴侣得以突显并遗传下去。研究三基于被试内双盲安慰剂控制组范式,探究了女性在求偶语境下隐喻偏好行为的生理基础和具有进化意义的激素在脑神经水平上的调节机制。在求偶语境下,女性分别在排卵期和黄体期接受两次同样的药物实施,核磁共振扫描探测大脑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激活与抑制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背侧前扣带回是该实验条件下催产素调节的关键脑区;换言之,在求偶语境下,排卵期雌激素高水平女性的背侧前扣带回及其与眶额回的功能链接受到催产素抑制,从而降低了对男性隐喻创作者的吸引力。这一发现暗示了排卵期雌激素和催产素在性选择机制上的相反作用:前者促进女性对具有进化优势的男性隐喻创作者产生兴趣和短期交往意愿,后者则通过背侧前扣带回来反向抑制这种趋势。这为陌生男女恋爱关系确定之前的求偶情境下,催产素对女性加工男性求爱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探索性的参考。背侧前扣带回在社会情感认知中的决策和判断功能在女性加工和感受当前语境下的交际语言时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因为该区域催产素受体丰富而受到催产素的调节,这个调节过程具有值得深入探究的语言进化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采取了生物医学研究手段,验证并探索了隐喻进化的性选择机制的可能性,挖掘了语言进化的人类生理基础,是自然科学研究路径下的语言交叉研究。本研究一方面揭示了集大脑智能和情感表达为一体的隐喻广泛存在于当今诗歌散文,尤其是涉及两性交往内容的语言体例中的原因;另一方面,从自然进化的视域探究了隐喻的进化不利性(具有创作和理解的难度)与今天广泛存在的矛盾。这为我们理解今天两性交往中的语用策略提供了参考,也为更广泛地研究语言的进化机制开拓了新角度。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318.0
【部分图文】: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社会转向”开始萌芽[24,23]。科维克瑟斯提出,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隐喻的使用受到情境、话语、概念-认知和身体四个因素的影响,是根植于我们的身体和使用情境,并在交流互动中积累起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概念认知[25]。Steen[27,26]强调隐喻的三种不同功能:语言层面的、思维层面的和交际过程中的(见图 2-1)。在语言层面上,隐喻不同于明喻,不涉及语法和语言形式的交互,其作用是填补语言系统中的词汇空白;在思维层面上,常规隐喻和概念隐喻形成对立,主要为间接理解提供概念框架;在交际过程中,“故意使用”和“无意使用”的隐喻为隐喻产生的特定参照或信息话题提供可选择的阐释。因此,隐喻的社会转向也催生了众多基于真实语料和语言情境的研究方法,如从内省法转向隐喻语料的 MIPVU 识别模式[23],从质性分析的阐释转向脑神经科学的实证实验[28]。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隐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领域和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多方法的趋势(更多例子见 2.2.2)。
隐喻在创作和使用过程中还受到多种语境的影响[25](见图2-2)。“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包括形成隐喻概念的物理、社会和文化的情景;“言语语境”(discourse context)是指谈话中某个特定隐喻使用的上下文语境;“概念-认知语境”(conceptual-cognitive context)从前述的分类中独立出来,指产生隐喻的同时作为该隐喻生成的语境发挥作用;“身体语境”(bodily context)涉及人类身体本身(既是全人类也是个人特有的)的隐喻概念化,与“具体化”的术语保持一致。“整体语境”(global context)对应于同一个言语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知识,譬如社会文化知识;“当前语境”(local context)指隐喻使用的具体交际情境,影响的是隐喻使用者的交际行为,如诗歌的创作。
女性被试先完成所有问卷,然后坐在离电脑屏幕舒适距离处观看E-prime 2.0.呈现的实验刺激。她们被告知,所见句子均为男性参与者在想象第一次受邀登门拜访未来女友的住所后所作。实验分为两阶段,两阶段连续进行。第一阶段出现的面孔刺激与 60 个不同赞美句一一匹配或单独显示(n=10),以随机顺序(即完全随机)呈现给被试。进行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呈现的所有面孔以及另外 70 张新面孔以不同的随机顺序再次呈现。在两个阶段中均使用 E-prime生成随机序列。第一阶段持续约 10 分钟,被试须在 5 秒内对 70 张男性面部照片中的每一张面孔吸引力进行评分,评分从 1 分(毫无吸引力)至 9 分(极具吸引力),这些照片与赞美句匹配(n=60)或单独呈现(n=10)。在第二阶段中,同样的 70 张面孔再次被呈现,但未匹配赞美句,并随机与另外 70 个控制组新面孔随机交叉呈现。被试首先需对面孔的个人吸引力进行评分(分数 1-9,5 秒内完成),接下来判断她们是否熟悉该面孔(即被试是否在第一阶段见过该面孔)。最后,被试需写下熟悉面孔所匹配过赞美句的任何信息。实验对被试熟悉度的判断及赞美句内容回忆过程无时间限制(见图 3-1)。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61149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318.0
【部分图文】: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社会转向”开始萌芽[24,23]。科维克瑟斯提出,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隐喻的使用受到情境、话语、概念-认知和身体四个因素的影响,是根植于我们的身体和使用情境,并在交流互动中积累起来的对这个世界的概念认知[25]。Steen[27,26]强调隐喻的三种不同功能:语言层面的、思维层面的和交际过程中的(见图 2-1)。在语言层面上,隐喻不同于明喻,不涉及语法和语言形式的交互,其作用是填补语言系统中的词汇空白;在思维层面上,常规隐喻和概念隐喻形成对立,主要为间接理解提供概念框架;在交际过程中,“故意使用”和“无意使用”的隐喻为隐喻产生的特定参照或信息话题提供可选择的阐释。因此,隐喻的社会转向也催生了众多基于真实语料和语言情境的研究方法,如从内省法转向隐喻语料的 MIPVU 识别模式[23],从质性分析的阐释转向脑神经科学的实证实验[28]。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隐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领域和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跨学科多方法的趋势(更多例子见 2.2.2)。
隐喻在创作和使用过程中还受到多种语境的影响[25](见图2-2)。“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包括形成隐喻概念的物理、社会和文化的情景;“言语语境”(discourse context)是指谈话中某个特定隐喻使用的上下文语境;“概念-认知语境”(conceptual-cognitive context)从前述的分类中独立出来,指产生隐喻的同时作为该隐喻生成的语境发挥作用;“身体语境”(bodily context)涉及人类身体本身(既是全人类也是个人特有的)的隐喻概念化,与“具体化”的术语保持一致。“整体语境”(global context)对应于同一个言语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知识,譬如社会文化知识;“当前语境”(local context)指隐喻使用的具体交际情境,影响的是隐喻使用者的交际行为,如诗歌的创作。
女性被试先完成所有问卷,然后坐在离电脑屏幕舒适距离处观看E-prime 2.0.呈现的实验刺激。她们被告知,所见句子均为男性参与者在想象第一次受邀登门拜访未来女友的住所后所作。实验分为两阶段,两阶段连续进行。第一阶段出现的面孔刺激与 60 个不同赞美句一一匹配或单独显示(n=10),以随机顺序(即完全随机)呈现给被试。进行第二阶段时,第一阶段呈现的所有面孔以及另外 70 张新面孔以不同的随机顺序再次呈现。在两个阶段中均使用 E-prime生成随机序列。第一阶段持续约 10 分钟,被试须在 5 秒内对 70 张男性面部照片中的每一张面孔吸引力进行评分,评分从 1 分(毫无吸引力)至 9 分(极具吸引力),这些照片与赞美句匹配(n=60)或单独呈现(n=10)。在第二阶段中,同样的 70 张面孔再次被呈现,但未匹配赞美句,并随机与另外 70 个控制组新面孔随机交叉呈现。被试首先需对面孔的个人吸引力进行评分(分数 1-9,5 秒内完成),接下来判断她们是否熟悉该面孔(即被试是否在第一阶段见过该面孔)。最后,被试需写下熟悉面孔所匹配过赞美句的任何信息。实验对被试熟悉度的判断及赞美句内容回忆过程无时间限制(见图 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于文军;江锦祥;杨莉;;心理痛与生理痛的共享神经机制[J];生理学报;2017年06期
2 朱湘茹;刘昌;;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下冲突适应过程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8年03期
3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一)[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05期
4 雷煜;王路斌;邵永聪;叶恩茂;杨征;;睡眠剥夺影响大脑情绪功能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22期
5 李江;秦健;王艺;;基于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脑区异常激活及认知改变[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年06期
6 瞿航;王韬;黄远军;谢鹏;;抑郁症心理干预治疗早期大脑自发活动功能连接的改变及相应的神经调节机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照;语言进化视域下求偶语境中激素对隐喻偏好的调节[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尹训涛;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注意功能神经基础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伊涛;海洛因成瘾者前扣带回结构与功能的静息态fMRI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2 陈玉洁;群际威胁对“目光追随现象”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朱湘茹;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下冲突适应过程的ERP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宁;阿片类药物成瘾者杏仁核网络及背侧前扣带网络的fMRI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1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86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