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神经支架的构建及其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1 19:21
  创伤、神经退变、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神经一旦断裂损伤将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途径中断,相应的靶器官功能受到影响,进而机体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受损周围神经的恢复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的方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受损神经的再生提供了新思路。作为神经细胞临时生长的微环境,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是确保神经能否再生成功的关键。理想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应具有(1)仿生周围神经所特有的天然结构,为神经细胞或组织提供合适的生长微环境;(2)力学性能,为神经再生提供力学支撑;(3)诱导活性,促进种子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及再生轴突的生长;(4)导电性能,为细胞或组织的生长传递所需的生物电信号;(5)降解性能,为受损神经的再生提供生长空间,同时避免对新生神经造成挤压。静电纺纳米纤维能很好地仿生天然细胞外基质(ECM),在神经组织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作为新型碳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纳米结构及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高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和导电性能等...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神经支架的构建及其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应用


典型的神经元结构(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uron)

示意图,周围神经,神经,截面


第一章绪论2膜(Endoneurium)、神经束膜(Perineurium)和神经外膜(Epineurium)[5]。神经内膜是围绕在SCs鞘外的一层薄膜,由SCs的基底膜和结缔组织组成。多根神经纤维经轴向排列形成神经束(Fascicle)。神经束外层包裹着以扁平细胞和胶原纤维交替的同心圆板层结构为特征的神经束膜。其将神经纤维分隔成束,使得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被集合在一起有序地发挥神经传导功能。最后若干神经束组成神经干,由致密的结缔组织鞘膜(神经外膜)包裹而形成神经束的集合体即周围神经。图1-2为周围神经的结构示意图[5]。图1-2周围神经截面结构示意图[5]1.1.2周围神经的损伤与再生周围神经具有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使得神经损伤较为常见,外伤创伤、缺血缺氧、神经退变等都会引起神经损伤。周围神经一旦损伤,导致神经传导途径中断,相应靶器官功能受损,进而机体功能发生障碍。尽管损伤后的周围神经,在特定的微环境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自我再生能力,但其修复能力是有限的[6]。研究表明,当周围神经缺损较孝距离较短(通常小于5mm)时,在特定条件下可逐步修复;当神经缺损较大、距离较长时,再生的神经轴突难以精确桥接缺损神经的近-远两端[7],进而神经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对于较严重的神经缺损常常会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受损神经的再生与修复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周围神经损伤后,其远近残端会发生一系列细胞水平的变化[8]。如图1-3所示,神经断端远侧的轴突会发生退行性改变(Wallerian变性)即轴突与髓鞘变形崩解。损伤后,大量巨噬细胞迁移和聚集至受损部位与SCs一起吞噬崩解变性的

示意图,神经再生,周围神经,神经


窬???裕?芪?窬?偕??讨校琒Cs能够分泌各种利于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从而诱导和促进近端轴突出芽形成生长锥并向断端远侧生长[14,15]。研究表明神经趋化性和神经营养性的作用是有距离限制的[16,17],以大鼠坐骨神经为例,当损伤神经的近远端相距5-10mm时,神经的选择性再生会很明显,反之,该作用减弱。综上所述,缺损的周围神经能够再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Cs及其他巨噬细胞为神经再生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微环境。因此,理想的神经修复与再生应最大程度地促进SCs的迁移、增殖与髓鞘化,进而促进缺损神经的再生。图1-3周围神经组织损伤后神经再生示意图[2]1.1.3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尽管短距离的神经缺损(小于5mm)可以自我修复,但如何修复长距离的周围神经缺损及相应功能的重建仍是再生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8]。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缝合、再生通道、神经营养因子及药物治疗和物理刺激等。由于神经长距离缺损后,近远端神经回缩使得两断端存在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石墨烯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J]. 董文,包敏,李碧云,袁卉华,娄向新,张彦中.  功能高分子学报. 2014(02)
[2]生物可降解电活性苯胺聚合物[J]. 李保松,齐宏旭,陶磊,危岩.  高分子通报. 2011(04)
[3]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TiO2多孔材料的研究[J]. 王立久,徐海珣.  新型建筑材料. 2010(06)
[4]周围神经趋化性再生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叶晓生,张世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05)
[5]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缓释载体[J]. 王建广,刘俊建,范存义,莫秀梅,何创龙,陈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3)
[6]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研究的概况[J]. 聂俊辉,曾园山,郭家松.  解剖与临床. 2003(03)
[7]组织工程及周围神经修复[J]. 王身国,侯建伟,贝建中.  高技术通讯. 1999(02)

博士论文
[1]石墨烯的修饰及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D]. 唐征海.华南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25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225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