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细胞膜片技术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00:58
  目的探讨利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构建成骨细胞膜片并用于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大鼠BMSCs以高密度接种于培养皿中,并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诱导3周,待形成膜片后用细胞刮刮起膜片,实验组将成骨细胞膜片植入大鼠8mm直径颅骨缺损区,在非成骨诱导条件下诱导形成的细胞膜片植入大鼠8mm直径颅骨缺损区为对照组,同时设置空白组。术后6、12周每组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在体外成功构建出成骨细胞膜片,将膜片植入大鼠颅骨缺损处12周后观察到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新骨。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成骨细胞膜片,为人类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文章来源】:重庆医学. 2020,49(1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细胞膜片技术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显微镜下BMSCs形态及细胞膜片大体观察

空白图,实验组,空白,颅骨


组织学检查:术后6周,可见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缺损区域大部分仍然呈纤维组织覆盖,但在实验组缺损区散在有一些软骨样组织生成,其中可见许多软骨细胞,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面积占缺损区面积比对照组更大,而空白组仍为纤维组织,仅在缺损周围区域有少量新骨。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区域有更多的软骨转化为新骨组织,散在分布在缺损区域,放大图可见有许多成骨细胞、骨基质、骨陷窝等结构。对照组也有一些新生骨生成,散在分布于缺损区域,但实验组新生骨占缺损区比例较对照组更多,而空白组缺损区仍由成纤维细胞所占据,见图5。统计分析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区面积为(18.8±1.7)%,对照组为(4.3±2.3)%,空白组为(3.2±1.5)%。实验组比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更多新生骨组织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空白组新生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图4 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大鼠颅骨X线检测

标尺,显微镜,细胞膜,沉积物


X线检测:术后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有一部分絮状矿化阻射影,其中实验组阻射影面积较对照组更大,而空白组则呈明显透光影,无矿化组织。术后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相较于术后6周,絮状阻射影面积都增大,密度均增高,但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不透影面积更大,部分区域密度趋近于正常骨组织,而空白组缺损区域仍然呈明显透光影,但其缺损边缘有少部分不透光影,见图4。组织学检查:术后6周,可见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缺损区域大部分仍然呈纤维组织覆盖,但在实验组缺损区散在有一些软骨样组织生成,其中可见许多软骨细胞,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面积占缺损区面积比对照组更大,而空白组仍为纤维组织,仅在缺损周围区域有少量新骨。术后12周,实验组缺损区域有更多的软骨转化为新骨组织,散在分布在缺损区域,放大图可见有许多成骨细胞、骨基质、骨陷窝等结构。对照组也有一些新生骨生成,散在分布于缺损区域,但实验组新生骨占缺损区比例较对照组更多,而空白组缺损区仍由成纤维细胞所占据,见图5。统计分析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区面积为(18.8±1.7)%,对照组为(4.3±2.3)%,空白组为(3.2±1.5)%。实验组比对照组及空白组有更多新生骨组织的生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空白组新生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


本文编号:3352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352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