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踝关节不同应力位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23 06:36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同侧肢体和应力位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 23名健康受试者通过简易定制走道和足底压力测试平板进行踝中立位、踝内翻、踝外翻的足底压力测试,测试指标为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百分比、足底内侧峰值压强之和与外侧峰值压强之和的比值(M/L)、足趾峰值压强之和与足跟峰值压强的比值(A/P)。结果优势腿在第1跖骨的峰值压强明显大于非优势侧,第5跖骨峰值压强明显小于非优势侧。优势侧M/L显著大于非优势侧。除中足、第1趾,其余区域3种应力位的峰值压强存在显著性差异。内翻时各区域的接触时间百分比均大于中立时,外翻时除第2趾其余区域的接触时间百分比大于中立时。内翻、中立、外翻M/L分别为1.24±0.46、1.06±0.26、0.88±0.25;内翻时优势侧M/L大于非优势侧;内、外翻时A/P均大于中立。结论优势侧踝关节稳定性优于非优势侧。踝关节内翻、外翻时稳定性有所下降。内翻时身体往前、内侧偏移,外翻时则往前、外侧偏移以维持稳定。 

【文章来源】:医用生物力学. 2020,3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踝关节不同应力位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实验设备

足底,压力测试,趾骨


如图2所示,每位受试者分别进行踝中立位、内翻、外翻的足底压力测试,测试顺序随机。测试时受试者需采用自然步态,目视前方。受试者根据测试要求先进行2次预测试以适应测试环境。正式测试时需行走5个来回,保证左、右脚各5次完整地踏在足底压力测试平板上。配套Novel软件根据每只脚的5次测试结果,自动生成平均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每侧足部划分为10个区域:足跟(HF),中足(MF),第1至第5跖骨(M1~5),踇指(T1),第2趾骨(T2),第3、4、5趾骨(T345)。1.4 统计学分析

应力图,踝关节,应力,内翻


如图3所示,两侧肢体M/L存在明显差异(P=0.006),优势侧、非优势侧M/L分别为1.14±0.42、0.98±0.28。两侧肢体A/P没有明显差异,优势侧、非优势侧A/P分别为1.57±0.24、1.56±0.28。踝关节不同应力位M/L、A/P均有明显的差别(P<0.001)。内翻和中立M/L分别为1.24±0.46、1.06±0.26,外翻M/L为0.88±0.25,而且不同应力位与肢体存在交互作用(P=0.022),内翻时优势侧M/L大于非优势侧。中立、内翻、外翻A/P分别为1.44±0.18、1.64±0.22、1.62±0.32,内、外翻A/P均大于中立A/P。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踝关节内翻防护型半刚性踝护具的力学特征[J]. 孟强,关国平,牛文鑫,王璐.  医用生物力学. 2016(06)
[2]基于有限元分析腓肠肌作用力对足部生物力学的影响[J]. 刘颖,周思远,郑拥军,章浩伟,孙洋洋.  医用生物力学. 2016(05)
[3]内翻结合跖屈表面对落地时踝关节运动学和肌电活动的影响(英文)[J]. Divya Bhaskaran,Michael Wortley,Qingjian Chen,Clare E.Milner,Eugene C.Fitzhugh,Songning Zhang.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2015(04)
[4]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J]. 刘欣,黄真.  中国全科医学. 2015(33)
[5]踝关节扭伤的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研究进展[J]. 赵勇,王钢.  中国骨伤. 2015(04)
[6]25~27岁肥胖男青年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分析[J]. 王海军,杨洪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7]基于F-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的动静态足底压力分析[J]. 樊霄燕,周军杰,曹成福,陈贤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50)
[8]大学生慢跑时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特征[J]. 叶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6)
[9]踝关节稳定性与本体感受器[J]. 李作为,徐向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01)



本文编号:3405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405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