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改性及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和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改性及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胞迁移 各向异性微结构 聚醚醚酮 透明质酸 二氧化钛静电纺丝
【摘要】:材料表面的生物界面建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所涉猎的研究领域广,研究方法多,并且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将一些具有优异性能但是生物惰性的材料进行生物改性,可以大大拓宽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医学领域的的可应用范围;将一些材料的表面进行表面图案化,可以使医学移植材料在植入生命体时显现出意想不到的功用。本文的研究背景就是以此展开,总结起来有以下两部分:利用“一步法”将特种塑料聚醚醚酮表面进行生物活化的同时在其表面构筑纳米纤维结构,利用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诱导细胞迁移。第一部分,利用“一步法”将特种塑料聚醚醚酮表面进行生物活化的同时在其表面构筑纳米纤维结构。聚醚醚酮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秀性质的特种塑料,其特有的生物无毒性以及骨相似力学性质,在骨移植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质,但是聚醚醚酮的生物惰性表面使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们利用聚醚醚酮以及二氧化钛所具有的光引发性,在紫外照射的条件下,将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修饰在聚醚醚酮表面,与此同时长链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也会与二氧化钛静电纺丝作用,将聚醚醚酮与二氧化钛静电纺丝两者连接起来,从而在聚醚醚酮表面构筑仿骨表面纤维结构。经过生物实验表明,修饰后的聚醚醚酮表面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修饰有二氧化钛静电纺丝的表面具有很好的促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我们所设计的这种生物界面建立方法对于聚醚醚酮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二部分,利用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诱导细胞迁移。细胞迁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细胞行为,胚胎发育、伤口愈合、肿瘤细胞的转移等过程都与细胞迁移行为有关。在材料表面构筑可控诱导细胞迁移界面对于研究细胞行为、以及进行生物材料移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翻录的方式在PDMS表面构筑出微柱结构,然后将抗细胞黏附的PEG分子链修饰在PDMS表面,通过倾斜蒸镀的方式在微柱的一侧沉积20纳米厚的金纳米层,接下来将促细胞黏附的的RGD多肽修饰到金表面,最终得到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我们通过表面图案化将各向异性结构的不对称性特点转达到与其黏附的细胞上,从而使细胞发生不对称黏附引发细胞“极化”产生定向细胞迁移行为。经过实验表明,我们所构筑的微结构具有定向诱导细胞的功能,对于研究各种细胞的迁移行为机理以及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体内扩散都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细胞迁移 各向异性微结构 聚醚醚酮 透明质酸 二氧化钛静电纺丝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30
- 1.1 聚合物表面的微纳结构图案化构筑11-18
- 1.1.1 表面图案化概述11
- 1.1.2 微纳结构界面的构筑方法及应用11-12
- 1.1.3 光刻技术12-14
- 1.1.4 微接触印刷技术14-15
- 1.1.5 胶体晶体刻蚀技术15-16
- 1.1.6 胶体晶体辅助可控沉积技术16-17
- 1.1.7 胶体晶体辅助可控刻蚀技术17-18
- 1.2 生物界面材料18-24
- 1.2.1 生物界面简介18-19
- 1.2.2 细胞与材料表面的作用机理讨论19-20
- 1.2.3 材料基底影响细胞行为的因素20
- 1.2.4 材料的表面化学基团20-21
- 1.2.5 材料的力学性质21-22
- 1.2.6 材料表面的微纳图案化结构22-24
- 1.3 各向异性微结构24-30
- 1.3.1 各向异性微结构简介24
- 1.3.2 各向异性光学材料24-25
- 1.3.3 各向异性浸润性材料25-30
- 第二章 通过二氧化钛静电纺丝和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在聚醚醚酮表面构筑生物相容性以及促成骨分化界面30-44
- 2.1 前言30-32
- 2.2 实验部分32-36
- 2.2.1 实验试剂和使用仪器32
- 2.2.2 实验动物32
- 2.2.3 合成透明质酸甲基丙烯酸酯32-33
- 2.2.4 制备二氧化钛静电纺丝薄膜33
- 2.2.5 制备聚醚醚酮二氧化钛静电纺丝复合结构(Ti O2-MeHA-PEEK)33-34
- 2.2.6 表面性质检测34
- 2.2.7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34-35
- 2.2.8 基底细胞扫描电镜分析35
- 2.2.9 基底细胞活性分析35
- 2.2.10基底细胞荧光分析35-36
- 2.3 结果讨论36-42
- 2.3.1 聚醚醚酮和二氧化钛静电纺丝纤维阵列的构筑和表征36-42
- 2.4 本章小结42-44
- 第三章 基于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构造细胞定向迁移界面研究44-55
- 3.1 引言44-46
- 3.2 实验部分46-49
- 3.2.1 实验试剂和使用仪器46
- 3.2.2 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46-48
- 3.2.2.1 PDMS微柱阵列制备46-47
- 3.2.2.2 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制备47-48
- 3.2.3 表面性质检测48
- 3.2.4 细胞迁移实验48
- 3.2.5 细胞环境扫描图片以及荧光实验48-49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9-54
- 3.3.1 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表面的模型讨论49-50
- 3.3.2 具有各向异性的细胞黏附微结构表面性质表征50-51
- 3.3.3 3T3细胞在各向异性细胞黏附表面的黏附情况51-53
- 3.3.4 细胞迁移实验表征53-54
- 3.4 本章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才,李家顺,贾连顺,袁文,侯铁胜,李明,朱晓东;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椎体间植入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甘抗;郭晶;刘红;;聚醚醚酮口腔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年03期
3 王建营,朱治国,孙家跃,胡文祥;聚醚醚酮人造骨关节材料研究[J];化学世界;2004年01期
4 周聪颖;李启期;魏杰;马健;;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种植体骨整合效能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5 郭晶;甘抗;刘红;;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表面改性后的成骨效能[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6 王克军;郭卫春;唐谨;余铃;赵胜豪;;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为全髋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34期
7 贾庆卫,汤亭亭,戴克戎;碳增强的聚醚醚酮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4年03期
8 李启期;魏杰;周聪颖;马健;;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种植体成骨效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1期
9 贾庆卫,孙俊英,江宏卫,孙康,王禹基;碳增强的聚醚醚酮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Z1期
10 刘瑞;李明贺;及昕;韩成敏;;碳纤维增强型聚醚醚酮植入下颌骨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白兔体内后的生物相容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华;薛群基;沈维长;刘维民;;两种不同碳化硅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学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王贵宾;周政;牟建新;张淑玲;姜振华;;不同抗氧剂对聚醚醚酮熔融稳定性的影响[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李文雷;林宇津;王贵宾;张淑玲;;高强度无定型聚醚醚酮薄膜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4 张鹏;刘新才;周宏伟;陈春海;;含硝基侧基的功能性聚醚醚酮的制备及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谢光有;隋国鑫;杨锐;;混杂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焦素娟;周华;杨华勇;龚国芳;陈建敏;周惠娣;;改性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7 李文雷;周政;王贵宾;张淑玲;;多次挤出对聚醚醚酮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祝世洋;;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商赢双;王永鹏;张海博;刘梦竹;任淑;姜振华;;硼酸铝晶须/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10 王全兵;刘爱学;邓凯桓;;钼碳磷酸盐制备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谯小梅 李淑芳;共聚醚醚酮示范装置流程贯通[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李晓岩;聚醚醚酮树脂应用领域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庞利萍;威格斯聚醚醚酮用于牙科咬合棒[N];中国化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新才;可控交联聚醚醚酮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政;聚醚醚酮树脂稳定性的提高及相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娜;磷酸掺杂交联型季铵化聚醚醚酮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王永鹏;含硼聚芳醚酮的制备、性能及其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袁朝圣;大块非晶Nd基合金及聚醚醚酮的快速增压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闫鹏涛;聚醚醚酮口腔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野;支化磺化聚醚醚酮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鹏;含芴聚醚醚酮的合成与表征[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宇遥;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思迪;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改性及各向异性细胞黏附微结构的构筑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丽;有机硅树脂增韧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川;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杜巍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7 尹君;微波辐射合成聚醚醚酮[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李继琛;含有支化单元聚醚醚酮三元共聚物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尹小龙;聚醚醚酮/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原位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王海滨;氧化钆/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8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55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