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核酸检测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TM32的核酸检测系统研究
【摘要】:目前,疾病预防和治疗往往基于生物样品如血液和尿液中的化学参数的测量。通常,样品需要送到中心实验室由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也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可以得到。因此,需要小型、快速和易于操作的设备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床旁快速检测(POCT),一种紧凑和灵活的临床检测设备,把疾病诊断从中心实验室带到病人身边并能快速的获得检测结果。核酸检测可以为传染性和遗传性疾病提供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核酸扩增提供了一种简单和优雅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耐高温的聚合酶和温度循环使DNA链变性和复性。不幸的是,PCR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循环使设计变得复杂、耗能和笨重,,从而使微观尺度的PCR不能很好的集成到POCT平台上。为了克服传统PCR扩增的局限性,等温的核酸扩增成为最新的研究方向。它避免了由核酸扩增阶段的温度循环带来的额外复杂性和相关的控制机制,从而为基于POCT平台的核酸扩增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本论文主要设计一种基于滑移芯片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POCT设备,该设备包含了核酸扩增、光学检测和温度控制。 本文完成了基于STM32的核酸检测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由微流控芯片、温控模块和光学模块组成。本文在滑移芯片上实现了环介导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采用了滑移芯片技术,为核酸扩增提供反应平台,实现了对微量试样的灵活操作,通过旋转即可反应并得到结果的特点使其具有使用简单、快速和高效的优点;核酸扩增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使温控模块的设计得到简化。温控模块对核酸反应的温度进行控制,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和便于产品化,采用了基于热电制冷器(TEC)的接触式加热方法,通过改变热电制冷器的电流方向来改变其制冷和加热的工作状态。光学模块主要对试样中的荧光染料进行激发并检测其发射光从而判断目标检测物的有无。 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ZET6为核心,实现了温度采集、温度控制、光电信号检测、LCD显示、串口、按键等功能。系统的软件设计使用了标准外设库从而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温控精度是核酸扩增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采用了增量式PID温控算法和PWM技术实现了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并通过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实现在线PID参数自整定。 本系统的温控解决方案能够对核酸反应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并能够在线对微弱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实现了用于核酸检测的便携式的POCT设备。
【关键词】:POCT 微流控芯片 STM32 温度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74;R197.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9
- 1.1 引言10
- 1.2 床旁快速检测(POCT)10-11
- 1.3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11-12
- 1.4 微流控 PCR 芯片12-15
- 1.5 微流控 PCR 芯片的温度控制系统15-18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18-19
-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9-24
- 2.1 温控模块19-20
- 2.2 光学模块20-22
- 2.3 微流控 LAMP 芯片22-24
- 3 系统硬件设计24-45
- 3.1 ARM Cortex-M3 内核24-26
- 3.2 STM32F103 微处理器26-27
- 3.3 最小系统设计27-32
- 3.4 温度采集模块设计32-34
- 3.5 温度控制模块设计34-42
- 3.6 光电信号检测模块42-43
- 3.7 TFT-LCD 显示模块43-45
- 4 系统软件设计45-52
-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45-46
- 4.2 温度采集模块设计46-48
- 4.3 温度控制模块设计48-49
- 4.4 光电信号检测模块49-50
- 4.5 TFT-LCD 显示模块50-52
- 5 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52-63
- 5.1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52-54
- 5.2 增量式 PID 控制54-55
- 5.3 PID 控制算法的改进55-56
-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56-59
- 5.5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 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59-63
- 6 实验和结论63-71
- 7 总结与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王欢;王乃红;杨群身;傅雪梅;王丽红;李莹;赵欣;;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细节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7期
2 王乃红;李文;;血站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7期
3 李浩;任诚诚;孙雪梅;;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的使用前确认[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4 李秋凤;;血液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的误区及定位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5 刘荣;纪杰;;核酸检测 传感生命[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年11期
6 黄杰;高尚先;;核酸检测参考物质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07年24期
7 朱海峰;朱永宝;陈富强;张妍;曹磊;;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8 冷婵;王中梅;于磊;姚凤兰;汪德海;葛红卫;;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07期
9 马书章;田晓娟;佟利家;;血源筛查核酸检测应用现状及研发中应关注的问题[J];首都医药;2012年24期
10 毕昊;;采用核酸系统进行核酸检测过程中常见错误总结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峰;朱永宝;陈富强;张妍;曹磊;;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结果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黄杰;高尚先;;核酸检测参考物质研究进展[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文海燕;王静;刘衡川;;悬浮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核酸检测中应用进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森;郭建;杨忠思;杨志夏;刘波;;核酸检测模式下如何做好血液库存管理[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5 任芙蓉;王憬惺;赵海燕;张远志;文国新;姚富柱;高国静;严力行;江朝富;白旭华;美黑丽·铁木尔;涂源泉;朱发明;郑优荣;崔莉;龚晓燕;郑鹏;Paul Ness;Hua Shan;;我国5城市献血者HIV及HCV核酸检测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浩;曹明;;浅谈传染病医院的临床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范行良;李长贵;高荣宝;邱平;邵铭;秦成峰;王军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比较[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赵晓洋;宫济武;林东;周航;孙峥;田利红;刘燕明;;我国献血者筛查风险模型与核酸检测应用的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叶贤林;王良华;尚桂芳;杨立新;周一炎;;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在血液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10 常宏伟;李开春;范玉珍;李朝阳;臧远成;高玲;王德全;杨卫;;流感病毒RT-PCR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特点[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锦军;省血液中心成核酸检测试点单位[N];江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核酸检测可提高输血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朱国旺;核酸检测成为传统血液安全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李孝忠;太仓有了核酸检测厂[N];苏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项铮;缓解血荒难题 核酸检测亮相[N];科技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唐学良;政策促血筛核酸检测市场放量[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杨俊坚;罗氏诊断发力核酸检测[N];医药经济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李瑶;核酸检测的中国机会[N];医药经济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项铮;诺华诊断推新技术NAT进中国[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梁姗 实习生 张竞成;用血患者有了“安全锁”[N];南宁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惠琼;蓝舌病病毒核酸通用检测试剂盒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王利勇;基于水溶性碳纳米粒子的核酸检测[D];河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俊鹏;血液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比较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卓妍;实施核酸检测后献血者HBV筛查策略的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3 尹峰;基于STM32的核酸检测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张德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新技术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美玉;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核酸检测策略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6 赵丹;基于等温扩增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核酸检测的新策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谢珊;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的CODEHOP检测及-16、-18型核酸检测质控物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赵志超;核酸检测与线粒体染色荧光染料的合成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2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56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