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体外培养与轴突牵拉装置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神经体外培养与轴突牵拉装置的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外周神经接口 神经培养 轴突牵拉生长 微位移 背根神经节
【摘要】:神经接口是一种建立人体神经系统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机制的通道,将其用于神经功能修复可实现残障人士的机能补偿与功能重建,其中基于组织工程技术的双向外周神经接口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双向外周神经接口通过体外培养和机械牵拉等方法培养神经轴突,再进行生物电刺激与神经移植诱导其功能修复,同时将采集到的神经信号用于控制假肢运动,并把假肢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建立双向信息传输通路,从而实现残障者对假肢的闭环自主控制。由于神经轴突需要严格的体外培养条件以及机械牵拉的高精度要求,目前商用的神经培养装置不能提供轴突牵拉的实验手段。为此,本文设计了一套神经体外培养与轴突牵拉装置,从而使轴突生长地更长更定向,可为双向外周神经接口研究搭建实验平台,也为神经体外培养提供新方法与新技术。该实验平台由体外培养牵拉装置和微位移控制平台组成。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旧装置进行结构改造,并选用PTFE材料加工成型,使装置内微环境获得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微位移控制平台包括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实现神经轴突牵拉的控制,包括PC机和控制器等;机械系统包含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杆,共同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将机械系统和培养牵拉装置置于CO2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和牵拉。本文还选用Renishaw XL-80激光干涉仪对实验平台进行微位移测量校准,来获取装置的位移输出信息,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测量结果表明,步距1μm和2μm行驶的位移精度符合误差测量基本要求,满足本实验的牵拉需求。最后,选用1-3天SD大鼠背根神经节进行实验验证。实验初步设定以每100秒1μm微位移进行牵拉,最终得到3个时间段的牵拉长度,计算出平均每次行驶的微位移都符合位移测量的误差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初步实现神经轴突的牵拉生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外周神经接口 神经培养 轴突牵拉生长 微位移 背根神经节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14-16
- 2 神经体外培养技术16-22
- 2.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6-17
- 2.2 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变性和再生17-18
- 2.3 神经体外培养原理18-20
- 2.4 机械力促进轴突生长机制20-21
- 2.5 本章小结21-22
- 3 神经培养与轴突牵拉装置设计22-47
- 3.1 设计思路22-23
- 3.2 培养牵拉装置结构设计23-28
- 3.3 牵拉微位移控制平台28-37
- 3.4 微位移测量校准37-41
- 3.5 微位移校准测量结果与分析41-45
- 3.6 本章小结45-47
- 4 实验验证47-57
- 4.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7-49
- 4.2 背根神经节的提取和分离49-51
- 4.3 轴突培养与牵拉实验51-53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53-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5 总结与展望57-59
- 5.1 总结57
- 5.2 展望57-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琪,范永祥,张绍伟,葛正龙;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王皓;张静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3期
3 赵雪;申丽洁;;不同时龄旋毛虫新生幼虫的体外培养和收集方法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年09期
4 代杰文;胡冰;王昊;王松灵;;小鼠颌下腺器官体外培养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9年02期
5 庞富升;李松;胡江天;;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方法及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6 高红;孙莹璞;;窦前卵泡的分离与体外培养[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年02期
7 陈正仁;;体外培养疟原虫的讨论总结[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生物制品分册;1978年01期
8 周喜荣;喻亮;;纯自家血体外培养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报告[J];遵义医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9 苏天成;;疟原虫体外培养的国外研究进展[J];湖北医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10 姜鸿发;;体外培养研究羊瘙痒因子[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屏;王建安;;钾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郭永平;张敏芳;袁江姿;戴慧莉;钱家麒;;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周德存;;人幼儿心肌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宁;黄翠琴;张新高;林瑞庆;宋慧群;朱兴全;;猪蛔虫幼虫体外培养初探[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乔东访;路艳蒙;傅文玉;朴英杰;;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陈通文;王文凤;陈和亮;刘建中;;前列通淤提取液对体外培养前列腺基质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梁山;王平;刘育霞;张杰;王淑娜;;抑制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韶屏;王建安;;钾离子通道阻断剂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A];2007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熊文化;庞清江;杨长春;袁欣华;陈晓牛;;骨骺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观察[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综;体外培养卵细胞生存长达24小时[N];科技日报;2002年
2 罗照春;湖北医大完成人睾细胞移植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文娟;基于体外培养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孙黎明;繁茂膜海绵原细胞的鉴别、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德禄;影响山羊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芳;神经体外培养与轴突牵拉装置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邢震宇;镁离子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张阳;体外培养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陈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6 刘石;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和量效关系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7 王海峰;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余静;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体外培养肺泡上皮Ⅱ型细胞干性的维持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朱光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10 丁月红;IL-1β对体外培养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890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89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