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脂肪填充中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2:13

  本文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脂肪填充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对植入物术后不同时期的厚度作定量测量,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植入部位、植入物厚度等因素对植入物成活率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自体脂肪颗粒或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注射移植填充额部、颞部、颊部患者。将收集到的病例依据注射填充物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单纯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患者,B组为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注射填充患者。根据填充部位的不同分别将A、B两组分为A1、A2、A3和B1、B2、B3,A1组为单纯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额部,A2组为单纯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颞部,A3组为单纯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颊部,以此类推,B1、B2、B3组分别为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填充额部、颞部、颊部。根据植入物厚度的不同分别将A、B两组分为A h、A b和B h、B b,A h组为植入自体脂肪颗粒厚度大于等于0.70cm,A b组为植入自体脂肪颗粒厚度小于0.70cm,B h组为植入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厚度大于等于0.70cm,B b组为植入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厚度小于0.70cm。2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d、术后1mon、术后3mon、术后6mon拍摄照片并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受区软组织厚度,通过观察软组织厚度变化及其内部回声了解其存活情况。术后各时期植入物成活率=(术后各时期测得软组织厚度-术前测得软组织厚度)/(术后即刻测得软组织厚度-术前测得软组织厚度)×100%。3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A、B两组间,A b、A h两组间和B b、B h两组间各时间段植入物成活率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A、B两组超声观察发现液化灶情况的比较以及二次手术情况的比较用x2检验。比较A1、A2、A3三组间和B1、B2、B3三组间各时间段植入物成活率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比较A、B两组内术后3mon与术后6mon植入物成活率的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 A组与B组统计分析结果示,植入物成活率比较术后1mon(t=-11.390,P=0.000),3mon(t=-7.715,P=0.000),6mon(t=-10.622,P=0.00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测得液化灶情况比较x2=4.728,P=0.03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二次手术情况比较x2=8.114,P=0.004,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A1、A2、A3三组统计分析得出术后1mon植入物成活率A2组与A1组、A2组与A3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术后6mon植入物成活率A2组与A1组、A2组与A3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术后3mon植入物成活率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B1、B2、B3三组间术后不同时期植入物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A b、A h两组间植入物成活率比较术后1mon(t=2.578,P=0.015),3mon(t=3.329,P=0.002),6mon(t=2.363,P=0.026),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b、B h两组间植入物成活率比较术后1mon(t=2.873,P=0.008),3mon(t=3.310,P=0.003),6mon(t=2.274,P=0.031),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A组植入物成活率术后3mon与术后6mon比较t=6.240,P=0.000,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植入物成活率术后3mon与术后6m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复合PRF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成活率高于单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其术后出现液化灶的机率及二次手术的机率均较低,术后3个月植入物体积达到稳定状态。2植入部位对自体脂肪颗粒复合PRF移植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而对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成活率有影响。3植入物厚度对植入物成活率有影响。植入物过厚会降低植入物的成活率。4超声可作为监测植入物动态变化的可靠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脂肪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自体移植 超声 液化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2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1
  • 引言11-13
  • 第1章 临床研究13-29
  • 1.1 设计与方法13-18
  • 1.1.1 一般资料13
  • 1.1.2 手术材料和仪器设备13
  • 1.1.3 术前检查13
  • 1.1.4 术前谈话与签字13-14
  • 1.1.5 移植量的评估14
  • 1.1.6 数据采集14-15
  • 1.1.7 手术方法15-16
  • 1.1.8 术后护理16
  • 1.1.9 植入物成活率计算方法16-17
  • 1.1.10 病例分组17
  • 1.1.11 统计学方法17-18
  • 1.2 结果18-22
  • 1.2.1 基本资料分析18-19
  • 1.2.2 数据分析结果19-22
  • 1.3 讨论22-25
  • 1.3.1 PRF对自体脂肪颗粒成活率的影响22-23
  • 1.3.2 植入部位、植入厚度对自体脂肪颗粒成活率的影响23-24
  • 1.3.3 误差分析24
  • 1.3.4 经验总结与不足之处24-25
  • 1.4 小结25-26
  • 参考文献26-29
  • 第2章 综述 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研究进展29-45
  • 2.1 自体脂肪移植概述29-31
  • 2.1.1 自体脂肪移植历史29-30
  • 2.1.2 脂肪组织结构特点30-31
  • 2.1.3 颗粒脂肪移植的适应症31
  • 2.2 影响移植脂肪颗粒成活率的因素31-36
  • 2.2.1 移植脂肪颗粒的取材方法31-33
  • 2.2.2 移植脂肪颗粒的提纯方法33-34
  • 2.2.3 移植脂肪颗粒的注射方法34-35
  • 2.2.4 脂肪颗粒移植后的护理35
  • 2.2.5 辅助脂肪移植相关技术35-36
  • 2.3 PRF36-38
  • 2.3.1 PRF的制备37
  • 2.3.2 PRF的基本特性37
  • 2.3.3 PRF与PRP相比较37-38
  • 2.3.4 PRF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中的应用38
  • 2.4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并发症38-39
  • 2.5 移植自体脂肪颗粒成活情况的测量39-40
  • 2.5.1 术者与患者的主观评判39
  • 2.5.2 弯角规测量39-40
  • 2.5.3 影像学测量40
  • 2.5.4 三维扫描技术40
  • 参考文献40-45
  • 结论45-46
  • 附录A 面部填充记录表46-47
  • 附录B 附图47-58
  • 致谢58-59
  • 导师简介59-60
  • 作者简介60-61
  • 学位论文数据集61

  本文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脂肪填充中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6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