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两种单肺通气技术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3:00

  本文关键词: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两种单肺通气技术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一次性无菌可控支气管封堵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够实施肺隔离进行单肺通气,但是对于体外循环下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这一特殊手术方式,其通气效果和安全性尚有待探究。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两种人工气道在体外循环下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中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西京医院2015年09月至2016年2月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患者58例,采用SAS9.1.3系统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成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管组(BB组)两组。术前一天进行入选条件筛查,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进入手术等候区域后,进一步进行入选条件核对及筛查,如果符合入选标准,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随机分组。DLT组采用经典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插管操作,并经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确定肺隔离位置;BB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进行插管操作,并通过气管导管向右侧支气管置入封堵管,并经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确定肺隔离位置。术中测定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以及插管后三分钟(t3)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心率、中心静脉压、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作为插管反应指标。记录两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插管成功需要的插管次数、主路和侧路的套囊压力、肺塌陷程度以及气道粘膜损伤评分来比较两组气管插管的难易和损伤情况。测定术中气管移位次数、术中气道粘膜损伤情况作为两组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术中指标。同时测定单肺通气前(t4)、单肺通气后体外循环开始前(t5)、手术结束时(t6)三个时间段的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用来观察两组的单肺通气效果。测定气管插管拔除后声嘶喉痛发生率以及术后第一天到第七天肺部并发症情况作为两组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术后指标。分别做组间和组内比较,来探究封堵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体外循环下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单肺通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结果比较。导管移位次数bb组共4次,dlt组无移位;术后肺部并发症bb组发生3例(11.11%),而dlt组为6例(21.43%),bb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小于dl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气道粘膜损伤情况、声嘶、喉痛、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bb组均低于dlt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bb组相对于dlt组,可以减少气道粘膜损伤,降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的发生率,降低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气管插管情况与肺塌陷效果比较。气管导管平均固定时间bb组和dlt组分别为168s和145s;插管次数dlt组有一例插管两次,bb组均一次操作成功;主套囊压力分别为18.50cmh2o和18.0cmh2o;肺塌陷程度bb组有1例为中等程度,dlt组有2例为中等程度,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道粘膜损伤评分bb组(0.15分)明显低于dlt组(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bb组封堵管套囊的平均压力为120cmh2o(临床实测均超出测量范围,估计实际值大于120cmh2o);dlt组左侧支气管套囊的平均压力为13cmh2o,两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应在使用封堵管时关注套囊内压及其对气道内壁可能造成的损伤。3.血流动力学结果比较。气管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t2时点cv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无临床意义。t3时点,bb组map平均值为70mmhg,DLT组平均值为85mm 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T组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BB组,提示与比BB相比,置入DL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明显。4.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结果比较。血气分析中,T4时点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DLT组平均为38mmHg,BB组平均为35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力学指标中呼末二氧化碳分压T4时点DLT组和BB组分别为33.5mmHg和30.5mmHg;吸气峰压T4时点DLT组和BB组分别为16cmH2O和18cmH2O,两个观察指标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从血气分析结果、呼吸力学指标、气管插管和肺塌陷情况看两种人工气道肺隔离单肺通气效果确切,均能保证机体供氧并为手术提供良好视野。2.两种机械通气的气道粘膜损伤率、术后声嘶喉痛发生率、总体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有显著差异,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导管。3.综上说明,在体外循环下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中,使用封堵管肺隔离单肺通气效果与双腔管无差异,而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明显降低。因此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可在此类手术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肺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管 体外循环 胸腔镜 二尖瓣置换/成形术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14
【目录】:
  • 缩略语表5-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5
  • 文献回顾15-27
  • 1 材料27-30
  • 1.1 主要使用试剂27-28
  • 1.2 主要使用器材28
  • 1.3 研究设计目的和类型28-30
  • 2 方法30-39
  • 2.1 病例选择30
  • 2.2 纳入标准30
  • 2.3 排除标准30-31
  • 2.4 剔除标准31
  • 2.5 标准化麻醉实施31-32
  • 2.6 入室信息采集32-33
  • 2.7 术中信息33-37
  • 2.8 数据采集流程图37-38
  • 2.9 不良事件记录表38
  • 2.10 统计学处理38-39
  • 3 结果39-55
  • 3.1 一般情况41-43
  • 3.2 两组总体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43-46
  • 3.3 气管插管与肺塌陷程度比较46-48
  • 3.4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48-52
  • 3.5 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指标比较52-55
  • 4 讨论55-62
  • 小结62-63
  • 参考文献63-70
  • 附录70-85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85-87
  • 致谢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庆,赵如明,邹学超,刘继;单肺通气安全时限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学;2001年12期

2 刘晓江,高光洁,姚靖,张铁铮,王凤学;注射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在开胸单肺通气时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6期

3 沈宁,陈中刚,甘小亮,马武华,黑子清;舒氧康在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医学;2005年08期

4 张晋东;杨晓明;张国荣;任俊清;孙晓东;宋志鸿;范勤;纪军;;单腔双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年01期

5 黄中华;叶凤青;李静;胡彦艳;秦丹丹;张学刚;;低流量单肺通气对体温影响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01期

6 郑澍;李德龙;廖燕凌;陈彦青;;沐舒坦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7 刘琴湘,邹冬玲,黄素清;单肺通气不同时间对血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年09期

8 张孟元,姚慧;88例全麻下单肺通气的处理体会[J];山东医药;1999年20期

9 张秀燕,詹鸿,陈浩文,黄焕娟,陈荣昌;气管内气体吹入对单肺通气效应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10 李伟,王剑,蒋艳波,许梅曦;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白介素-8的影响[J];癌症;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利远;郭建荣;郭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围术期单肺通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洁;钟泰迪;;单肺通气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郭伟;郭建荣;;单肺通气麻醉的研究现状[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4 陶蕾;;长托宁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刘胜强;温小红;;单肺通气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2013年福建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郭建荣;郭伟;任利远;金孝\

本文编号:28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8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