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
本文关键词: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胫骨止点骨道的位置,总结规律,为临床实现个体化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提供更全面、更可靠、更具代表性的理论依据。并探讨3D-CT对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道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8月收治的5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端统一采用Endobutton(SmithNephew公司,美国)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采用经前内侧入路技术制备股骨隧道。股骨端采用前交叉韧带印迹中心定位,胫骨端采用关节镜直视下前交叉韧带残端定位,导向器辅助钻取与移植物直径严格匹配的骨隧道。分别对58个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及重建后单束骨道,胫骨平台及骨道。根据Lysholm评分分级办法,将随访时Lysholm评分≥80分病例作为优良组,80分以下为不良组。标记、测量股骨及胫骨骨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结果:3D-CT三维重建法清晰地反映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及其出入口的位置、固定物及移植物等情况。膝关节功能优良组与不良组患者的术侧膝关节的股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D-CT能够清晰重建骨隧道及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从而指导术者改进手术。
【关键词】:组织工程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移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7.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2
-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6
- 1. 研究对象12
- 1.1 纳入标准12
- 1.2 排除标准12
- 2. 研究方法12-15
- 2.1 膝关节功能评定12
- 2.2 手术方法12-13
- 2.3 建模方法13-14
- 2.4 测量方法14
- 2.5 重建后管理程序14
- 2.6 重建后随访14-15
- 3. 主要观察指标15
- 4. 统计学分析15-16
- 结果16-18
- 讨论18-26
- 小结26-27
- 致谢27-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32-42
- 参考文献37-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42-43
- 导师评阅表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步方,卫小春;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的翻修[J];实用骨科杂志;2004年03期
2 朱亮亮;赵建宁;;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9期
3 徐长明;杨乐;胡传亮;胡玉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感染[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05期
4 孙康,徐强,王立德,汤欣,张羽飞;早期与晚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3期
5 吴昊;Stéphane Plaweski;Philippe Merloz;;计算机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系统改善重建效果的作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6期
6 胡明迹;张培;沈泽光;汤黎明;冷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韧带力学转归的研究[J];淮海医药;2010年06期
7 秦宏敏,包聚良,Rudolf Schabus;等距和非等距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对比实验[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03期
8 徐卿荣,朱振安;前交叉韧带重建位置需个体化[J];上海医学;2004年02期
9 李明义;林志峰;张志谦;林俊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10 李会芳;崔鲁霞;樊会云;梁二芳;;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蛟;张帆;姜涛;王景靓;王守云;;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89例治疗体会[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梁军波;周晓波;;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姚杰;樊瑜波;;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隧道对关节应力环境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周维锋;徐建杰;童松林;许凌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张妍;掌孝荣;;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6 周谋望;葛杰;;膝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李建华;印钰;;利用膑腱中1/3作移植物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及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万霞;;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护理配合[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9 徐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周谋望;葛杰;;膝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竞青;骨桥蛋白和地塞米松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干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冠奇;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佰川;保留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8年
3 黄吉利;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庆;单隧道双束和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陈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解剖运动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邬晓勇;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解国辉;前交叉韧带重建时的初始张力[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高加智;骨隧道封闭状态下保留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9 李棋;骨隧道与肌腱移植物不同长度匹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平;rhBMP-2联合rhVEGF165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9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