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信号通路在机械循环压力作用下对终板软骨退变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AKT信号通路在机械循环压力作用下对终板软骨退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在体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培养基础上,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在间歇循环牵张力作用下退变的细胞模型,然后在进一步研究AKT/m 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于无菌的条件下分离、培养大鼠的终板软骨细胞,然后选择第二代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作为实验所用的细胞。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在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作用下的软骨细胞退变的模型。具体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P2代细胞);实验组1:FX5000-T间歇循环牵张力组;实验组2:FX5000-T间歇循环牵张力及AKT/mTOR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终板软骨细胞蛋白聚糖的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终板软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AKT、P-AKT以及位于AKT下游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以及细胞细胞基质分解代谢基因MMP-3、MMP-13、Adamts-5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大鼠的终板软骨细胞在间歇循环牵张力作用下,随着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作用时间的进行,大鼠的终板软骨细胞中软骨标志物:SOX9、二型胶原、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逐渐降低,随后又逐渐增高;提示刚开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在刚开始时受到了抑制。在机械循环牵张力的作用下,大鼠的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软骨细胞的基因标志物及AKT/m TOR信号通路的关键的基因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后,大鼠软骨细胞的基因标志物的表达明显降低,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及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程度明显加重。结论:间歇循环牵张力载荷通过激活AKT/mTOR/P70S6K细胞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AKT/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于体外间歇循环牵张力作用下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为的调控或干预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减缓,或者抑制大鼠终板软骨的退变。
【关键词】:椎间盘 终板软骨细胞 AKT/m TOR/P70S6K 细胞退变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
【目录】:
- 中英文缩写、略写词对照表5-9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前言12-15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和方法15-29
- 1. 实验研究内容15-16
- 1.1 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在体外机械循环牵张力作用下退变的模型15
- 1.2 观察机械循环张力加载前后终板软骨细胞的生物学表型改变15
- 1.3 AKT/mTOR信号通路在牵张力诱导终板大鼠软骨细胞退变过程中的作用15-16
- 1.4 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后,观察该信号通路在机械循环牵张力诱导下对大鼠终软骨细胞退变的影响16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16-28
- 2.1 实验动物16
- 2.2 主要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16-18
- 2.3 建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机械循环牵张力诱导模型18-21
- 2.4 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试验21
- 2.5 机械循环牵张力作用前后对终板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检测21-23
- 2.6 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实验23
- 2.7 Real time RT-PCR法检测mRNA的表达23-26
- 2.8 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质的表达26-28
- 3 统计学处理28-29
- 结果29-38
- 讨论38-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5
- 综述:AKT/m 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软骨分化及发育中的研究进展55-64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67
- 作者简介及相关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凤东;范顺武;Patricia Dolan;Michael Adams;;腰椎终板骨折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16期
2 马兆龙;邱勇;朱锋;王守丰;吴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9期
3 汪大武;张子林;殷文兵;张海青;徐寅生;徐静;;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4 徐亦农;张靖;王玉海;;终板的应用解剖[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5 仝彦格;李现林;谭毅;;终板源性腰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年02期
6 胡安文;罗光平;肖业生;杨长远;;冷光源下有限化手术治疗终板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22期
7 张帆;吕飞舟;王洪立;姜建元;;颈椎终板生物力学与终板形态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年06期
8 钟小玲;吴仁华;邱小康;;磁共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赵凤东;范顺武;丁献军;;腰椎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4期
10 苗胜;沙广钊;王永东;颜连启;宋良玉;郭政;范磊;邵林;;不同程度退变的软骨终板的影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骨伤;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飞;;腰椎终板炎的MRI表现[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袁维;董健;;大鼠尾椎终板下缺血模型的制作[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赵凤东;黄悦;范顺武;;MODIC终板退变的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陆骞;陈维善;;青春期兔颈椎终板分离损伤的组织学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臧虎;杨阳;彭传刚;朱庆三;;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高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曹国永;周跃;张传志;李华壮;郭志良;;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宁;陆骞;陈维善;陈其昕;徐侃;李方才;吴琼华;;终板生长软骨分离建立兔颈椎间盘退变模型[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郭永飞;陈德玉;何志敏;陈宇;刘军海;王新伟;袁文;贾连顺;;颈椎退变对终板倾斜角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少波;王圣林;;颈椎退变的终板及终板下骨的MRI信号改变[A];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陈帅;秦安;范顺武;;ADAMTS-5在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及相关调节机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庆丰;COX-2功能缺失通过影响Noggin/BMP-2信号通路延缓腰椎终板软骨骨化[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勇;终板池、终板相关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庄汝杰;腰椎间盘终板变化与慢性下腰痛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赵凤东;腰椎终板损伤及其相关因素[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卫明;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磊;腰椎退行性改变: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血流动力学及腰椎终板退变分布特点的相关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2 马明明;张力负荷下CC复合体介导的RhoA信号通路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影响与作用[D];皖南医学院;2016年
3 徐杨飞;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性骨折及终板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6年
4 张书丰;AKT信号通路在机械循环压力作用下对终板软骨退变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6年
5 李帅;经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李志刚;腰椎终板生物力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吕军;腰椎终板退变在腰腿痛人群中的分布及临床转归[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杨阳;国人男性颈椎上下终板高度的测量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9 苏优乐图;腰椎终板抗压强度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范小良;颈椎椎间盘与终板退变的MRI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AKT信号通路在机械循环压力作用下对终板软骨退变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33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