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教授五官科急症针灸疗法
本文关键词:谢强教授五官科急症针灸疗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末,则对更远的病灶或全身影响更大,许多头面躯干部腧穴也能对远部病变产生作用,这就是十四经穴“穴位可以对远隔部位的病变发生作用”的主治规律。如绝骨穴治愈落枕、头痛,委中或承山穴治愈急性腰扭伤,《扁鹊心书》载窦材针关元治愈鼻衄,《名医类案》载黄子厚灸百会治愈久泄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么这一主治规律的现代机理如何?老师通过长期博览医书.查阅现代研究资料,积极思索,并运用现代神经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独创性地提出了“转移兴奋灶”这一学术思想,并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局部病灶兴奋性增加,而出现疼痛、充血、水肿、增生、发炎的症状,治疗上就可通过刺激远端兴奋点,使新部位产生更强大兴奋,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兴奋.使局部疼痛消失和充血消散、促进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选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颇适用于治疗痛证、炎症、肿瘤。
4针刺运动疗法
这是老师治疗五官科痛证的又一独特思想。该疗法采用针刺和运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疾病,即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并认为,针刺与运动均具有止痛作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则疼痛缓解迅速而且更持久。该疗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被学者首次提出,用于运动医学。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亦十分重视该疗法,认为针刺运动疗法有其独特疗效。该疗法的适应症很广。如运动系统疾病,内脏疾患、神经系统疾患等。针对耳鼻喉科疾病,老师多用于治疗咽喉痛,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或脓肿)、急性喉炎等。
5、老师在临床上使用无创痛针灸疗法,治疗手段甚广、治疗病种较多,颇受患者欢娅。如用氦氖激光治疗喉肌弱症、耳穴贴压治疗声带小结和息肉、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鼻出血、慢性咽炎、耳鸣、失眠、头痛等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系统观察了用氦氖激光治疗喉肌弱症34例,痊愈率达94.12%。因此,可以进一步说明,无创痛针灸疗法因其无痛、安全、有效是科学可行的。
(二)、突出疗法互补
老师认为中医临床有药(中药)、针(针刺)、推(推拿)、气(气功)四大治疗手段,每种手段又有众多的疗法,这许许多多的疗法叉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临床应取长补短,使之优势互补,是提高中医疗效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就是老师的疗法互补学术思想。我们在跟师应诊中,常见老师用“无创痛针灸”与“有创痛针灸”以及针灸中药互补互补等多疗法互补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急症及疑难病症,均有满意疗效。
谢强教授五官科急症针灸疗法
李唯钢谢强(指导)
(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南昌330006)
谢强,男、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优秀教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噪音言语听力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任委员、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谢强教授重视针灸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他曾于上世纪跟随我国针灸学~代宗师魏稼教授潜心学习针灸理论及临床,悉得真传。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研究探讨历代中医各家有关针灸的学术思想、理论、成就、渊源、影响以及所属流派,发表论文、论著七十余篇;全面继承了魏老学术思想和i临床经验,并将魏老学术思想进一步升华和发展,应用于五官科临床。观五官科临证,前人首推针治。他忧虑今之五官科擅长针术者无几,多弃针不用专事药治,唯恐五官科针术失传。遂潜心发掘五官科针法,集众家之长,融于一身,创立了独俱特色的五官科针灸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发掘并发展了传统针法,丰富和完善了针灸医学,因而理验俱车,终于成为一代名师。纵观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如倡导五官科针灸疗法、开创五官科无创痛针灸疗法、注重疗法互补;尤其是五官急症重刺营放血针法、通经接气针法、转移兴奋灶针法、针刺运动针法、“开音1号”和“开昔2号”穴针法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皆可归结于对有创痛针灸的发展和创新。
l急症刺营放血针法9
老师认为,刺营放血广泛适宜于由内外邪毒结聚、脏腑气血失调、经络闭阻不通所致的疾病,尤其适宜于咽喉急症。咽喉急症属“喉痹”范畴,多因风热火毒上扰、壅闭咽喉,致气血壅滞、经络闭阻而为病。刺营放血能通经活络、宣泄热毒、开窍利咽喉。老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一丛刺患部、点刺三商穴及耳轮三点放血,取得了显著疗效,发掘并发展了传统喉科针法。
咽喉急症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之刺营部位与方法
主要采取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
1.1丛刺患部放血适宜咽病,喉病不用。施术时,医者先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定舌头,暴露口咽腔,然后,持5寸长毫针对准咽腔红肿患部,如咽峡、侧束、后壁、扁桃体等处用丛刺法轻浅地刺5一lO下(即在患部作比较集中的点状丛刺),直刺0.Iem,微出血即可。
12.董刺三商定放血三商为奇穴,位于拇指指甲根部,其桡侧缘为少商,尺侧缘为老商,之间为中商,三穴合称三商。施术时,医者先用手捋患者一侧手臂。从上臂往下沿腕直捋至拇指末端,往返十数下,使拇指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握紧拇指根部,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速刺三穴,斜刺0.1cm,急人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1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拇指穴位。
1.3点刺耳轮三点放血施术时,医者先用左手揉摩患者一侧耳轮约5分钟,使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捏紧耳轮相应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刺三点,直刺0.1cm,急人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I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耳轮三点。
适应症
综合刺营放血法具有通经活络、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适宜于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的急证。咽喉急证,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是指多种咽喉急证,其中包括急喉痹、烂乳蛾、急乳蛾、喉关痈、急喉喑等,分别与西医的急性咽炎、溃疡膜性咽峡炎、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创伤性喉炎等咽喉科急性炎症相似。
机理探讨
咽喉急症统属中医“喉痹”范畴,多因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理应宣散邪毒,但医家常虑辛宣之药过于耗散,恐其升火助焰,伤津耗液,更伤咽喉;故临证之时,畏缩不前.难于择药。老师认为,综合刺营放血有着通经活络、行血化瘀、宣泄热毒、散结消肿、祛邪安正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咽喉肿闭,,疗效颇佳。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医学入门》明确指出:“咽疮忌汗,最不误人,惟砭针出血,即汗之之义也。血出,多可愈。”老师更强调,咽喉急证以患部刺营放血最为重要,因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热结咽喉,应遵《内经》“结者散之”之旨,最宜刺患部出恶血,宣泄其热毒,能迅速散结消肿,使经络通、气血畅、咽喉开.则邪去正安。正如《外科发挥》所说:治喉痹,以“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不若刺患处之为神速耳。”此外,肺受邪热,壅闭咽窍,叉须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宜刺三商以宣泄肺热,此为“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疫喉浅论》)。手太阴肺经终于拇指,故刺拇指处的三商三穴较刺少商…‘穴的宣泄热毒之力更强。耳轮三点为咽喉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且有着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刺之能促进咽部急性炎症的迅速消退。从现代对针刺的实验研究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老师刺营放血治疗咽部急性炎证的独特疗效。如林文注等提出: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细菌性和病毒性引起的炎症和发热均有较好的抗炎和退热作用.尤其是可以改善局部炎区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还能抑制变质和渗出性病变的发展,促进增生修复过程,但又能抑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造成的后遗症,使炎症趋向好转和痊愈。(《实验针灸学》)可见,老师采取的针刺患部、三商穴、耳轮三点的综合刺营放血法.三部配合,相得益彰,增强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较单一部位的刺营放血疗法取效更捷,疗效尤著。
2通经接气针法?
老师临证发现遇到针下得气感应不能通达病灶局部时,即在该经的针感反应中止之处再下针以引之.使经气接通,直至针感反应一步步直达病灶局部。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实践,从而总结出“通经接气针法”的学术思想及独特针技。
方法10
例如病灶在头面部,取远端手部穴位,进针时针尖宜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边运针边候气.直至针感反应通达病灶为止。若行针时针感反应在半途中止,则应在中止处加针以引气,使经气接通直达病灶。
适应症
适宜于炎症、痛症、肿瘤等。在五官科方面,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巾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机理探讨
2.1潭于古代文献《金针赋》“若关节阴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气出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入耳而为听,其宗气上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说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经气皆可上达五官,而经脉“气”的作用是能使人有良好的平衡、视、听、嗅、味等官感。因此通过循经通经接气,可使针刺“得气”直人病所,从而达到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之目的,故颇适宜于治疗五官科疾病,尤其适宜于急症。
2.2源于近代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①发现与调查:所谓循经感传现象,是指沿经出现的特殊的感觉传导。当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常会在经络路线上出现感觉传导或感觉异常现象,表现为酸、胀、麻、蚁走感。或流水感,并沿经络路线扩散。1948年。当时日本著名针灸学家柳谷索灵在《针灸医术入门》中描述针刺穴位时,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沿经络出现,象通过了电流似的感觉不断向前传导……。”1950年长滨善夫和丸山昌朗报道了l例甚为详细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它的循经路线不同于体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线路,而与中医经络走行的路线相一致。[973年卫生部颁发了循经感传现象普查工作的统一方法和分布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按照感传出现的不同程度分为四型:A敏感型,刺激井穴后,有6条经脉以上的感传能够通过经脉全程者;B较敏感型,有2条经脉以上能达全程,或3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者;C稍敏感型,有1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或2条经脉以上能超过腕、踝关节;D不敏感型,各经感传均不能超过腕、踝关节,或只有I条经感传能超过腕、踝关节者。调查还发现,四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按敏感型、较敏感型、稍敏感型、不敏感型顺序依次递增,说明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出现较少。
②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与疾病有关: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遭受损害的病人,感传出现率较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感传敏感人的家族谱系调查,其子代的感传出现率远高于其他人。与温度(包括气温和肢体局部温度)有关:温度与感传出现率有一定关系,夏秋季节感传出现率较冬春季为高,循经加热,可使循经感传的敏感度增加。此外与不同的刺激方法、强度等有关。
③循经感传现象的激发:改变刺激方法,反复“接力”,引短为长,用“短程接力”的方法,可以延长感传路线,提高感传的敏感程度。
3转移兴奋灶针法
中医重视四关以下的穴位,即肘膝以下孔穴除作用于局部外,多治远隔部及全身性病变,穴位愈接近肢柬,则对更远的病灶或全身影响更大,许多头面躯干部腧穴也能对远部病变产生作用,这就是十四经穴“穴位可以对远隔部位的病变发生作用”的主治规律。如“上病下取”之合谷治愈牙疼,“引火归源”之涌泉治愈耳鸣;又如绝骨穴治愈落枕、头痛,委中或承山穴治愈急性腰扭伤,《扁鹊心书》载窦材针关元治愈鼻衄,《名医类案》载黄子厚灸百会治愈久泄等,都说明了这~点。那么这一主治规律的现代机理如何?老师通过长期博览医书,查阅现代研究资料,积极思索,并运用现代神经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针灸远端穴“转移兴奋灶”这一学术思想;并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局部病灶兴奋性增加,而出现疼痛、充血、水肿、发炎、增生的病理反应,治疗上就可通过刺激远端穴位造成新的兴奋点,使新部位产生更强大兴奋,强于局部病灶的兴奋度,从而抑制局部病灶*奋,使局部疼痛消失和充血消散,促进炎症吸收消退和增生组织吸收、软化、消散,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方法
采取在病灶的远端取穴,可选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针刺用泻法或用药物穴位敷贴发泡法,使穴位产生较强烈地刺激。
适应症
一般来说,此法多适宜于痛证、急性炎症,也适宜于虚火上炎导致的慢性炎症以及增生性疾病,如治胃
Il
病取足三里、内关,肘膝以下穴多治五官科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耳鸣、眩晕、鼻出血、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前苏联HH.鲁茨基在喀山国立工程师进修学院针灸训练班所作中国针疗法的报告中曾指出:“当器官功能减退时,用补法在患病器官邻近部位针刺;反之,当器官功能亢进时则宜刺激四肢远端部位。可能与按照负滤导法则的针灸反射作用有关。”
机理探讨
(i)古代考证:《灵枢?本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灵枢?九针r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难经》“经脉者,行血气,通阴51t,以营于身者也”。这说明了经络的主要作用就是“行血气”。“气血”指什么?“血”当然是指血液,而“气”则类似于神经功能,以及它的活动过程。老师亦认为.“经脉”应包括生理上的神经、解剖上的血管,因为血管在肉眼及实际观察上易于辨别出来,而神经在解剖上不易觉察(对古人而占),所以古人只能从功能上去认识神经,从解剖上去认识血管。
(2)现代医学考证:巴甫洛夫认为,疾病形成的机制,神经系统在人体占主导地位,“是由于外部环境刺激(理化、生物、社会因索)和内部环境刺激(异常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造成机体与环境正常关系的破坏所致。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是以激发与调整神经的调节功能与管制功能为第一要图。”又说:“由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反射性影响,在高等动物的适应外界刺激上是特殊重要而有决定意义的。”这说明治疗上选用远隔部穴位具有更大意义。
(3)选穴仍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有人说:”既然针灸治疗的机理是通过大脑皮层而调节神经的调节功能与管制功能的结果,那么,‘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人体任何部位都有末梢感受器,用针灸刺激电就都能影响到大脑皮层使之发生调节作用,又何必斤斤计较予某穴冶某病,某病取某穴呢?”这种说法,不仅在事实上抹杀了穴位的特殊功效、经络学说,而且在理论上也曲解了巴甫洛夫学说。因为“末梢向心性神经感受器接受刺激以后,其传人的冲动到达大脑皮质具有一定的相应区,不管是兴奋刺激,或抑制刺激,当到达大脑皮质以后,即在该区产生兴奋或抑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停留在本区,而且可以向四周扩散。”
4针刺运动针法为老师治疗痛证的又一独特针祛。该疗法采用针刺和运动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疾病,即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并认为,针刺与运动均具有止痛作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则疼痛缓解迅速而且更持久。该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被学者们首次提出,且进行了系统的深入观察,70年代后期,又对运动对针刺止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近二、三十年来不断地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亦十分重视该疗法,认为针刺运动针法有独特疗效。
针床6运动方法与配穴方法
运动方法一般有五种:①主动运动,②被动运动,③按摩运动,④呼吸运动,⑤混台运动,混合运动为前四种运动的结合运用。针对咽喉痛,老师采取咀嚼、吞咽和深呼吸运动,即针刺的同时结合缓慢咀Ⅱ爵、吞咽和深呼吸。配穴方法有很多种,老师多采取患部压痛点(即“阿是穴”)和远端(四肢末端)取穴,如咽喉痛取咽阿是穴和合谷穴。
适应症
该针法的适应症很广,如运动系统疾病、内脏疾患、神经系统疾患等引起的痛证。在五官科方面,老师多用于治疗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机理探讨
认为针刺运动止痛实质上是神经系统的一种作用,并认为针刺止痛可能是由于针刺选择的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从而选择性的抑制伤害性传人,而运动止痛可能性通过三方面完成:第一.运动引起的传人信号和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传人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相互作用产生止痛;第二,运动引起的传人信号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第三,主动运动时,传出冲动控制伤害传人,产生止痛。
针刺运动止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针刺i商床实践表明运动对针刺止痛作用有明显的影响,运动具有提高针刺止痛疗效、提高治愈率的作用(HE京市中医研究所经络室,1978;远藤唯男1975;Mannheim,E.P.1975)。临床研究资料亦表明,在针刺期12
问运动患部是使疼痛获得持久缓解的重要因素。同时,许多实验研究也表明运动传出对感觉(痛觉)传人有控制作用。
5“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针法
“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收载于陈贵廷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991年)是老师在人体新发现的二个经验穴,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这二个穴位处针刺对喉病引起声音嘶哑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因而命名为“开音1号”和“开音2号”穴。此二穴的发现,将有益于促进嗓音治疗学科领域的发展。
部位、操作手法、主治功效及适应症
开音1号穴,位于自人迎穴向颈正中线旁开0.5寸处,朝甲状软骨后缘杓会厌皱襞处斜刺0.7寸,用雀啄迸针手法.此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阳明郁热,起到消肿散结、利喉开音的作用,适宜于治疗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声带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引起的声音嘶哑。
开音2号穴,位于自水突穴向颈正中线旁开0.5寸处,向环甲关节处斜刺0.7寸,用雀啄进针手法,此穴能活利关节、益气壮肌,达益气生津、利喉开音的作用,适宜于治疗由于喉肌无力、声带松驰、声门关闭不全所引起的声音嘶哑。
针刺两穴配于合谷穴,用泻法,适宜于治疗急性喉炎、急性创伤性声带炎等引起的声音嘶哑,
机理探讨
开音l号穴和开音2号穴均位于颈前足阳明经循行区域,较之人迎、水突穴更接近喉部,而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泻之则能清泄郁热,补之则能益气壮肌。根据现代研究,声门上区具有淋巴丰富,汇聚于杓会厌皱襞的生理特点,故针刺开音1号穴朝杓会厌皱襞斜刺,这一针利点有加速喉部淋巴液的循环而消除声带充血、水肿、肥厚而达到开音的作用。开音2号穴下为环甲关节处,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喉侧缘环甲关节处分布有丰富的机械感受器,当刺激这些感受器时,能对声带运动进行再调节,故有增强声带紧张度和促进声带闭合而达到开音的作用。
小结
谢强教授忧虑今之五官科擅长针术者无几,多弃针不用专事药治,唯恐五官科针术失传。遂潜心发掘五官科针法,集众家之长,融于一身。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五官科针灸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纵观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如倡导五官科针灸疗法、开创五官科无创痛针灸疗法、注重疗法互补;尤其是五官急症重刺营放血、通经接气、转移兴奋灶、针刺运动针法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治疗五官急性炎症、痛证方面有独到之处,皆可归结于对有创痛针灸的发展和创新。
谢强五官美学思想探讨
邓尊辟谢强(导师)
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
谢强教授认为,五官位于人体的头面部,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具有视觉、听觉、位觉、嗅觉、味觉以及吞咽发音等功能。通过五官的感知和表露,使人们能够接受外界客观美的信息而产生美感,以及输出内心情感信息给外部世界。它们既是美感产生的起点,又是喜、怒、傥、思、悲、恐、惊等心理情志活动的一面镜子。人们往往将其放在最优先的审美位置上。可见,五官健美是人体身心健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官的损害,将会影响器官自身的形态美、功能美,从而影响和破坏人体的整体美。
1五官在人体美中的地位
五官的感知是美感产生的起点,由于器官之间组合相配得当,充分表现出布局的和谐美;
五官之间又相互通连.充分体现了结构的协调美;并且五官与机体紧密相连,充分反映了局部与全身统一的整体美。
1.1五官感知——美感产生的起点
美感的产生是与五官的感知分不开的,它们是人脑与外界之间美感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从美感效应的心理一一生理机制全过程来看,五官是传递信息、产生美感效应的起点。正如《内经》所说:“目辨五色”、13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计划方案、教学研究、党团工作、自然科学、经管营销、医药卫生、求职职场、行业论文、人文社科以及谢强教授五官科急症针灸疗法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谢强教授五官科急症针灸疗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2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