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生活方式对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的疗效
本文关键词:调整生活方式对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的疗效 出处:《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难治性耳鸣以及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生活方式调节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50例,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5日—2016年7月30日,其均给予生活方式调整干预,对比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及睡眠障碍情况。结果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平均起效时间为(17.86±12.58)天,患者治疗后的TEQ评分为(8.59±1.50)分,低于治疗前的TEQ评分(11.89±1.20)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睡眠障碍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生活方式调整干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其耳鸣及睡眠障碍情况,提高其满意度,意义重大。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ractable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regulation value. Methods of intractable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50 case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selected time for the January 25, 2016 to July 30, 2016, which were given the adjustmen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in contrast to intractable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 onset time is (17.86 + 12.58)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EQ score (8.59 + 1.50),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EQ score (11.89 + 1.20)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ll patients with sleep obstacle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accept the adjustmen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innitus and sleep disorders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耳鼻喉科;
【分类号】:R740;R764.45
【正文快照】: 耳鸣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成年人的10%~15%,50%以上的耳鸣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1]。耳鸣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心烦等不良的心理,从而较易导致 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或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碍,而患者的睡眠障碍会使得其耳鸣程度加重,出现恶性循环情况,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杰,彭涛,杨占强,陈万海;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2 ;运用平衡医学理论治疗睡眠障碍获得成功[J];医学信息;2000年04期
3 王敏杰;骨折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体会[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沈晓明;应重视儿童睡眠和睡眠障碍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5 王心明,严明秀;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4期
6 林世栋;睡眠障碍与失眠[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4期
7 刘长贞,田安思;小儿睡眠障碍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7期
8 刘彩凤;杨萍萍;赵丽云;;睡眠障碍应用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11期
9 彭安娜,石淑华,徐海清,吴静,黄晓娜;婴幼儿睡眠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年02期
10 张林;王琳;萨丽媛;何佳;;东北某高校313名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岭;佘玉宇;孙晓花;宋海东;金翠梅;刘影;李敏哲;金翠梅;吴慧娟;华杏珠;何臻;;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花蓉;;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A];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志彬;;住院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张玉麟;;从中医认识睡眠障碍[A];华东地区睡眠医学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5年
5 黄颜;;睡眠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玉梅;沙维伟;张晓斌;肖正军;周朝昀;叶青;卜茹;宏辉;孙金荣;王万章;;扬州市城区青少年睡眠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周国岭;;睡眠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贺弋;韩珍;陶虹;;中西医结合临床睡眠障碍学教学再实践与探讨[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程彦臻;乔娟;林思恒;尹艳茹;;常见睡眠障碍及其治疗回顾[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杨顺英;;睡眠障碍[A];玉溪市第四届精神科学术年会暨心身疾病综合治疗研讨会讲义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又;40%以上的人存在睡眠障碍[N];光明日报;2002年
2 邢远翔 罗刚;睡眠障碍不容低估[N];健康报;2002年
3 朱立明;睡眠障碍——健康的杀手[N];科技日报;2001年
4 记者孟宪励;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健康[N];人民日报;2003年
5 中国消费者报 裴立英;睡眠障碍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部 魏赓;睡眠障碍及其治疗[N];西藏日报;2005年
7 靖九江;近7成医生存在睡眠障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璐;帮孩子消除睡眠障碍[N];保健时报;2007年
9 顾平;什么是睡眠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邢宏义;老年性睡眠障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雁;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与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赵中亭;“疏肝调神”针法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神经编码与功能重构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周亚竹;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评价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李婷;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许龙;社区老年人社会资本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许佳蕾;成人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丁静;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D];山东大学;2015年
7 王丽娜;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相关性初步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蕾蕾;安徽省某三所学校高职学生网络欺凌与睡眠障碍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宋锐;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杜纳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05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40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