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睡眠呼吸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情况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 睡眠呼吸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conners父母量表 视听整合持续注意力测试 同型半胱氨酸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睡眠呼吸障碍(SDB)是常见的睡眠相关类疾病之一,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A)、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CSA)、睡眠相关低通气障碍、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及单纯鼾症等。儿童SDB主要病因为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引起上气道阻塞,从而导致睡眠时出现打鼾、张口呼吸,引起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的反复发生,进而引发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一系列改变,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国内外多项调查研究表明,成人睡眠呼吸障碍可影响认知、行为、情绪等的变化,这可能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的快动眼睡眠期减少有关,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提示血脂代谢及血浆Hcy与OSAHS认知障碍的发病相关。对于儿童而言,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改善SDB患儿的注意力障碍,提示儿童SDB同样可影响认知行为,导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但是,SDB是否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注意力障碍均有影响,Hcy和血脂代谢异常是否同样可以影响SDB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探索。目的:探究SDB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情况以及与血脂代谢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1.观察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因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憋气就诊于齐鲁医院耳鼻喉科并行PSG,确诊为睡眠呼吸障碍的儿童78例(年龄≥4岁),对照组选取同时段就诊于儿科保健门诊行健康查体,依据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及专科查体排除睡眠呼吸障碍的儿童50例(年龄≥4岁),两组儿童均按年龄分为学龄前(4~6岁)组和学龄(6~13岁)组,并将不同年龄段的SDB儿童按病程长短分为1年组,1~3年组,3年组。2.所有入选儿童均在排除智力障碍后,由专业人员依据DSM-Ⅳ判定是否患有ADHD,随后学龄前组儿童注意力评估采用conners父母量表,学龄组儿童评估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注意力测试。所有观察对象均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Hcy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统计注意力测试结果,分析SDB儿童与非SDB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率和注意力测试结果的差异性,以及病程对注意力测试结果的影响。统计Hcy与血脂水平结果,分析其是否与SDB患儿ADHD的发病相关。结果:1.SDB组的注意力障碍发生率(35.90%)高于非SDB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学龄前儿童中,SDB组在学习问题、品行、多动指数、多动-冲动障碍方面的评分高于非SD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中,SDB组的反应时间及错误+漏报数均显著高于非SD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学龄前SDB儿童中,3组不同病程的儿童PSQ评分相比,在品行、多动-冲动及多动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SDB儿童中,3组不同病程的IVA-CPT结果相比,在反应时间及错误+漏报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SDB儿童与非SDB儿童相比,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与AHI呈正相关(P0.05);超重的SDB儿童与超重的非SDB儿童相比,HDL-C显著降低(P0.05),但与AHI及LSa02均无相关性(P0.05)。4.合并与未合并ADHD的SDB儿童相比,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B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率显著升高,且病程越长,注意力障碍发生程度越严重;SDB儿童的Hcy高于非SDB儿童,并与SDB严重程度相关,且合并较未合并ADHD的SDB儿童的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提示Hcy可能同样在儿童SDB患者的注意力障碍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尚未发现血脂代谢紊乱参与SDB儿童注意力障碍发病的证据。
[Abstract]:Background : Sleep apnea ( SDB )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sleep related diseases , including obstructive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 OSA ) , central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 CSA ) , sleep - related hypoventilation , sleep - related hypoxia and simple snoring . Results : The incid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SDB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 - SDB group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66;R749.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屏前时间”过长易使青少年患注意力缺陷障碍[J];科技传播;2010年14期
2 徐应杰;儿童注意力缺陷症的矫治和随访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袁秋枝;;小学生注意力缺陷及矫正[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年03期
4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J];医药与保健;2012年05期
5 李献忠 ,姚剑琴;儿童注意力缺陷是毛病吗?[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7年01期
6 朱海峤;善待注意力缺陷的孩子[J];医药与保健;2002年11期
7 钟燕,康如彤,刘康香;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血铅水平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8 范松丽,李进华,刘静,尚煜,蒋燕清,袁文兴;注意力缺陷障碍患儿脑电图6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9期
9 Rupprecht T.;Schellmoser S.;Wagner M. ;王经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评价个体疾病发生率的旧测试方法是否能为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信息[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10 卢林,施琪嘉,钟运芬,王之敏,陈张意;武汉市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相关因素调查:12个年级的2199份问卷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琳;高天雪;;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产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学术交流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2 谢巧玲;刘振寰;;刘振寰教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经验[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徐海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A];河南省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研讨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陈艳妮;邵冬冬;张婕;左雪梅;黄燕霞;;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特点的研究[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雯;张日f;徐洁;;一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杨烁慧;陆方;冯威;詹松华;龚志刚;;儿童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放射冠前区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徐有水;;中医药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述要[A];第三届浙江省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六卷 中西医分卷)[C];2006年
8 余雪;刘翔平;金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缺损:行为抑制还是能量库[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赵龙莲;张辉;胡广书;;脑电生物反馈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储康康;王明春;李莎莎;詹明星;陈一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孝文;儿童看电视过久易出现注意力缺陷[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 心理疾病咨询活动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7年
3 欧阳花;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不容忽视[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坐不住或许不是孩子的错[N];辽宁日报;2003年
5 记者 崔立新;“淘气包”应及早做心理检查[N];中国人口报;2004年
6 王文斗;过分安静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动症[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7 钟新;过半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使用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陈福新;多动症病因与防治[N];医药经济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不是所有“多动”都叫病[N];中国妇女报;2013年
10 王佳;多动症患儿也可能很“文静”[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蕾;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证候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丽娟;强志定意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伴注意力缺陷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刘雅璇;对睡眠呼吸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情况的探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张郦君;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呼吸功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龚丽文;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环境和营养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韵;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特点及心理社会性发展特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庆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身心发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王丽珍;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诱发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5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46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