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心理干预 鼻炎 变应性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干预对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2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并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治疗后RQL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在睡眠、非鼻(眼)症状、情感3个维度评分中,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moderate to severe allergic rhinitis on the basis of drug therapy. Sixty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moderate to severe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drug therap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used b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12 weeks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anxious with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Q).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changes were evaluated.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9.0 softwa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RQLQ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RQLQ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leep, non-nasal (eye) symptoms and emotion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P0.05n.2 group.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drug therapy can reliev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moderate to severe allergic rhinit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drug therapy alone.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课题 宁夏科技惠民计划项目(No:2015KJHM05)
【分类号】:R765.21
【正文快照】: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常见的呼 吸道疾病之一,影响全球10%~25%的人群。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研究者们逐渐发现AR也是一种身心疾病[1]。AR患者的躯体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等,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新;560例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2 孙鹏;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7例报告[J];中原医刊;2000年10期
3 于万海,成晓棉,仲明,吕颖,王军;敏愈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4 黄爱珍;仙特明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84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1期
5 刘风仙,王贺宇,崔宗新;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01年01期
6 顾之燕;认识和诊治变应性鼻炎的指导性文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7 邹红云;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况[J];地方病通报;2002年04期
8 张国民,谢铠鹏,梁礼建,缪增华;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3期
9 范铁锁,王红;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3期
10 亓晓茗,黄春林,吕春雷,周长波;免疫调节剂治疗变应性鼻炎[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继军;孙海燕;;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尹静;谢强;;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综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赵菁;;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朱愉;;近几年研究变应性鼻炎最常用的几种客观指标[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于兆安;;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变应性鼻炎52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葛妤;;变应性鼻炎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邓华;;国内防治变应性鼻炎的进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韩德民;张罗;黄丹;武阳丰;董震;许庚;孔维佳;暴继敏;周兵;汪审清;王德辉;王秋萍;;11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赵岩;张罗;韩德民;刘承耀;;变应性鼻炎评分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3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4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9 赵越;哪些药可以治鼻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玲玲 刘洋;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专家共识——重在规范实用[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迪;变应性鼻炎综合诊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燕云;MicroRNA-135a对变应性鼻炎小鼠Th1/Th2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孙荣;从DC-Th轴探讨CD86-siRN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冯文大;广东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临床特点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赵娜;IL-6基因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刘洪军;MiR-146a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增效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杨雅琪;鼻腔滴入慢病毒介导的MicroRNA-135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6年
8 周s,
本文编号:1476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47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