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黄斑裂孔周边视网膜变性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 高度近视 眼外伤 黄斑裂孔 出处:《眼科新进展》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性(-6.00 D)黄斑裂孔和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患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情况。方法行玻璃体切割术的黄斑裂孔患者106例(106眼),分为两组:A组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组,68例(68眼);B组为外伤性黄斑裂孔组,38例(3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三面镜和玻璃体切割术中对周边视网膜检查,以确认周边视网膜的变性情况。结果A组中周边视网膜有变性区者52眼,占76.47%;B组中周边视网膜有变性区者8眼,占21.05%。两组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周边视网膜有变性区的8眼中,非压迫变白者6眼,检出率15.79%;格子样变性7眼,检出率18.42%;囊样变性4眼,检出率10.53%;其他类型变性2眼,检出率5.26%。结论外伤性黄斑裂孔其周边视网膜变性的发生率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明显较少。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high myopia (-6.00 D) with macular hole and traumatic macular hole in eyes with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area. Methods for vitreous body incision of macular hole were split in 106 (106 eye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for high myopic macular hole group, 68 cases (68 eyes); group B for traumatic macular hole group, 38 cases (38 ey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three mirror and vitreous body cutting operation of peripheral retinal examination, to confirm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peripheral retina. Results in the A group of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52 eyes, accounting for 76.47% in the B group;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8 eyes, accounting for 21.05%. of the two groups of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area were compar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 with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area in 8 eyes, non white oppression in 6 ey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15.79%; lattice degeneration in 7 ey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18.42% cystoid; degeneration in 4 ey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10.53 %; other types of degeneration in 2 ey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5.26%. conclusion traumatic macular hole the peripheral retinal degeneration incidence ratio of macular hole in high myopi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基金】: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403055);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503056)~~
【分类号】:R77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书红,王宇宏,朱敏,郭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继发黄斑裂孔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03期
2 廖燕红,周宏,蒋春琴,章微微;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特征[J];现代实用医学;2005年04期
3 Lalin S.C. ,Flynn H. ,陈立军;家族性特发性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04期
4 Albini T.A;Lakhanpal R.R;Foroozan R;Holz E.R;王大江;;猫抓病中发生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12期
5 Gross J.G.;潘佳鸿;;已修复的黄斑裂孔复发后自发性关闭[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1期
6 荆毓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6年07期
7 Larsson J.;Holm K.;L銉vestam-Adrian M.;王文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的裂孔盖及其他预测黄斑裂孔手术预后因素的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9期
8 Ko T.H.;Witkin A.J.;Fujimoto J.G.;J.S.Duker;王海燕;;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手术闭合的黄斑裂孔[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11期
9 李国栋;袁援生;李燕;游志鹏;姚静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黄斑裂孔一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11期
10 陆莹;赵菊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杰;吕林;;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少冲;龚宇;佘洁婷;刘杏;张国明;;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眼内充填气体类型选择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高建萍;郭小健;朱小华;曾军;陈百华;陈臻;;特发性黄斑裂孔自身特点对视力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姜彩辉;张卯年;;病案6 特发性黄斑裂孔[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陈芝清;;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或黄斑裂孔与黄斑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相互关系[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徐剑;俞存;;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微视野检查[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孙光丽;黄时洲;吕林;江福钿;吴德正;;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徐剑;俞存;李艳;方静;;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微视野检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雷春灵;;曲安奈德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赵铁英;黎明;樊宁;闻慧;聂丹瑶;古洵清;余宝花;;选择性进行黄斑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丛丹江 阎红;修复黄斑裂孔有新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泽锋;频域OCT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光感受器内外节的变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瑞洁;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吴鹏;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D];滨州医学院;2014年
3 赵军;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参数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洁;内界膜瓣翻转术重建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构及视力的临床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高愫;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疗效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6 胡艳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观察[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7 邹慧;曲安奈德与吲哚菁绿辅助的内界膜撕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视网膜微结构及功能比较[D];吉林大学;2016年
8 李莉;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微结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钱丽君;特发性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的抑郁发生状况[D];浙江大学;2016年
10 曹维;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的配对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1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50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