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的远期随访研究
本文关键词: 高度近视白内障 远期随访 角膜内皮细胞 视功能 视觉相关生存质量 出处:《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后5-6年远期疗效,探讨远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观察手术远期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及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手术安全性分析;并结合视觉质量及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了解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远期视觉相关生存质量。方法:(1)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共65人,96眼),随访复诊进行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后发障发生情况,眼底检查及黄斑OCT。根据患者眼轴长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眼轴26-30mm,B组,眼轴长≥30mm。(2)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白内障分级,手术眼别,单双眼,手术方式收集同一时间段眼轴22-24mm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一一配对作为对照组。门诊复诊,进一步检查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裂隙灯检查眼前段,人工晶体位置,有无后发障,眼底镜检查眼底情况。(3)应用视功能调查表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调查表对65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患者及对照组65例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两组术后远期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状态。结果:(1)手术方式: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43眼,其中33眼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53眼,其中45眼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视力:本组病例术后5-6年脱盲率89.58%(矫正视力≥0.05),脱残率为60.42%(矫正视力≥0.3);以视力≥0.5为标准,比较A、B两组视力,视力10.5的患者A组24眼,B组7眼。经卡方检验,X2=6.18,P=0.015,可认为以视力≥0.5为标准,A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B组。(3)后发障发生率:本组病例后发障发生率26.04%(25眼),其中Ⅰ级10眼,Ⅱ级6眼,Ⅲ级3眼,已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6眼,无后发性白内障67眼。(4)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本组病例中视网膜脱离5眼(5.61%),1眼患者放弃治疗,视力NLP,4眼行网膜复位术,最终随访视力指数到0.1。另有3眼曾眼底检查发现可疑干孔,予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最终随访未出现视网膜脱离。(5)手术前后眼轴:手术前眼轴长度29.12±2.72mm,术后5-6年复查眼轴长度29.19±2.78ram,按配对T检验,t=3.013,P=0.04。术后复查眼轴均数有轻微的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际差别数值较小,临床意义不大。(6)眼底检查和黄斑OCT:结果发现96眼患者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伴黄斑病变51眼,包括黄斑区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漆裂纹,Fuchs斑,黄斑裂孔,黄斑前膜,CNV,黄斑区出血。随着眼轴的增长,黄斑区病理性改变发生率显著增加,A组发生率29.82%,B组发生率87.18%,经卡方检验,X2=30.59,P0.01。术后视网膜脱离5眼(5.61%)。(7)眼压:本组病例检测眼压为:10.3-20mmHg,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眼压高或青光眼待排除患者。(8)术后5-6年视力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术后BCVA≥0.3和0.3两组比较,可认为前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显著小于后者,黄斑病变也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可以认为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术后BCVA差;年龄、手术方式对术后BCVA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9)术后5-6年BCVA影响的多因素分析:控制了年龄、手术方式等因素后,眼轴长度(OR:0.753,95%CI: 0.577~0.982),角膜散光(OR:0.411,95%CI:0.178^095)、黄斑病变(OR:0.087,95%CI: 0.023~0.326)是术后5-6年BCVA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术后远期BCVA较差;同时随着眼轴长度和角膜散光度的增加,术后远期BCVA恢复差;影响强度:黄斑病变最大(13.143),其次为眼轴长度(4.394)、角膜散光度(4.323)。角膜曲率、手术方式、年龄尚不能认为是术后远期BCVA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10)高度近视白内障组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对照组两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年龄行Pearman法做相关性分析检验,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年龄均显著相关,高近组和对照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40(P0.01)。(11)高度近视白内障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2340.73±265.29,细胞面积变异系数41.92±7.65,六角形细胞百分比36.8±6.9:对照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2354.65±239.05,细胞面积变异系数38.12±5.91,六角形细胞百分比37.9±7.2。两组比较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变异系数高近白内障组偏高,六角形细胞百分比正常眼轴对照组稍高。(12)两组病例眼前段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上方虹膜损伤、萎缩、瞳孔变形,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组13例,正常眼轴白内障组9例,经卡方检验,P=0.336,两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人工晶体移位、夹持等并发症。(13)高度近视白内障组后发障发生率26.04%,正常眼轴白内障组后发障发生率22.92%。经卡方检验,两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12)。(14)高度近视白内障组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对照组黄斑区比较,高度近视白内障组黄斑病变51眼,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组眼底黄斑病变6眼,黄斑前膜3眼。经卡方检验,P=0.00,两组黄斑变性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5)视力与视功能、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得分相关性分析,两组视力与VF问卷分数均显著相关,高近组和对照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0.45(P0.01);两组视力与VRQOL问卷分数显著相关,高近组和对照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0.43(P0.01)。(16)两组视功能调查得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4.680,df=38.417, P0.05,说明两组视功能得分均数存在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功能得分较低。(17)两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调查得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3.424, df=37.273, P0.05,说明两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得分均数存在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患者得分较低。(18)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组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组视功能各指标得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组各标本得分均较低,其中差别稍小的是立体视觉与色觉。(19)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组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高度近视组得分较低,其中差异稍小的是自理能力指标。结论:(1)按WHO视力损伤分级,本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5-6年脱盲率89.58%(矫正视力10.05),脱残率为60.42%(矫正视力≥0.3)。影响术后5-6年视力的主要因素为黄斑病变,其次为眼轴长度、角膜散光。眼轴≥30mm白内障患者术后远期视力显著低于眼轴30mm白内障患者,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高度近视白内障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5-6年角膜内皮计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发障的发生率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就手术眼前段并发症而言,眼轴长并不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3)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5-6年视功能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调查得分均与视力显著相关,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术后5-6年患者。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79.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Uhlmann S.;Wiedemann P.;喻平平;;屈光性晶状体置换联合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2 吴予;;如何治疗儿童高度近视[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9年01期
3 胡诞宁;高度近视的遗传规律探讨[J];遗传学报;1979年01期
4 胡诞宁;;高度近视的遗传规律探讨[J];医学研究通讯;1979年08期
5 张德秀,史传衣,,张林;高度近视的慢性单纯性青光眼32例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01期
6 张健;;高度近视患者能献血吗[J];求医问药;2008年08期
7 寄华;高度近视 慎防失明[J];当代矿工;1999年04期
8 孙涛,王玲,班梅,张应进;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朱靖,张晓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J];眼科新进展;2000年06期
10 张宁,王晓雄,万金方,刘晓娇,喻长泰;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诞宁;;我国近年高度近视增加是否会导致近视并发征的增多[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幼生;彭跃崧;;高度近视的辩证分析[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3 谷寅;胡珊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付生;刘其生;郭年波;唐鹏钧;吴克雄;;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眼科、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付生;刘其生;郭年波;唐鹏钧;邓冬英;;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许琦彬;孙朝晖;;高度近视斜视的病因和手术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
本文编号:1501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50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