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中IL-23和IL-17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鼻息肉 切入点:IL-23 出处:《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本实验通过检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白介素-23(1L-23)和白介素-17(1L-1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I L-23、I L-17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鼻息肉患者60例,以同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每位患者外周血各5m,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 bent adsorption exper iments, ELISA)检测外周血中I L-23和I L-17的表达;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下,鼻息肉组收集术中切除的息肉组织,对照组收集下鼻甲部分组织,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 oxylin-eosin,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 stochemistry, IHC)观察I L-23、IL-17的阳性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 nophil, EOS)等炎细胞浸润情况。实验结果采用3PSS13.0软件处理,运用x±s对数据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Fear son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 L-23和I L-17的含量分别为50.16±11.22pg/m和12.32±4.65pg/mL,对照组分别为43.64±5.57pg/ml和3.58±2.05pg/ml,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2;t=10.53,P=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01)。 (2)鼻息肉组织中I L-23及IL-17的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4.27±3.81/HP)和24.62±6.30/HP,对照组分别为2.93±1.46/HP)和5.21±2.09/HP,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01;t=6.55,P=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01)。 (3)鼻息肉患者血清与组织中I L-23、I 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其表达均呈正相关(r=0.85,P=0.001; r=0.82,P=0.001);鼻息肉组织I L-23和I L-17阳性细胞计数与EWS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表达均正相关(r=0.92,P=0.001;r=0.86,P=0.001)。 结论: 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和局部组织中,I L-23和I L-17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提示I L-23和I L-17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有意义。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正相关结果,提示二者可能通过I L-23/I L-17轴在促进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6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杰;娄季宇;王金兰;;IL-23/IL-17与多发性硬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9期
2 游文霞;胡学强;;IL-23和IL-17在结核病中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9年04期
3 苏净;曹秉振;;IL-17、IL-23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4 徐中;赵健雄;王学习;祁永福;许馨文;;IL-23/IL-17轴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5 刘仁杰;万毅新;王晓平;石军年;段天林;李景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郑紫丹;万晓强;刘梁英;;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23和IL-17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2期
7 罗家明;秦新月;陈黎燕;尹红蕾;;甲基强的松龙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IL-23/IL-17轴机制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年06期
8 苏文婷;王宏林;费烨;汪蓓青;徐慧;陈向东;;寻常型天疱疮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9 袁琼兰,钱海蓉;在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研究中观察到血单核细胞IL-1β、IL-8和IL-17mRNA表达增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5期
10 秦霞,刘钟滨;白细胞介素17家族[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英姬;朴美兰;金永德;;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影响[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宏;宾爱弟;;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IL-17、IL-23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屈慧明;行敏;耿龙;;紫草素对IL-23诱导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7抑制的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宏;梁军亮;;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赵莎;单保恩;艾军;张超;;IL-17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徐西琳;邵冰;熊维宁;熊盛道;;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对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徐西琳;邵冰;熊维宁;熊盛道;;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对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夏婧;张湘燕;许梅;韩婧;;IL-17、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成玲;孙海波;刘冰;;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及遗传学研究进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华;何韶衡;孙丽;陈萍;;哮喘患者血浆IL-17及IL-10水平的测定与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丹;Th17及其细胞因子在不同病理特征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萌;RNA干扰白介素-23基因表达对小鼠支气管哮喘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杜国盛;IL-23、IL-17与移植免疫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杨沫毅;急性哮喘小鼠中T-bet通过IL-23受体对Th17细胞增殖和致炎机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5 吴俊华;鼻息肉组织中BMP信号活性及E-cadherin表达失调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徐西琳;表达IL-17的正义质粒对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防御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国华;mPDL1-hIg对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博;IL-17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何宋兵;CD4~+IL-17~+细胞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表型特征、分化募集机制及临床意义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马翔宇;白细胞介素-17(IL-17)正向调节星形胶质细胞IL-6正反馈表达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青;鼻息肉中IL-23和IL-17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仁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7、IL-23检测及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3 倪杰;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秀娟;FOXP3、T淋巴细胞亚群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赵冲;鼻腔黏膜淋巴系统引流障碍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泸州医学院;2010年
6 梁军亮;IL-17和IL-23在湿疹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苏斌涛;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体内IL-17、IL-23的动态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曙光;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和IL-17的变化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常炜;种植体周龈沟液中IL-17、IL-23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陈祖尧;TNF-α、MMP-9在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程中的作用[D];泸州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31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3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