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并白内障PACD解剖结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15:05
本文选题: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 切入点:眼球前节生物学特征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原发性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增高导致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可逆性丢失为特征性视神经病变,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按照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GeographicalEpidemiological Ophthalmology(ISGEO)分类,根据房角的开放与否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primary angle closure disease,PACD)。依据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或是否伴有高眼压及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PACD分为4种临床亚型:原发性房角关闭可疑(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suspect,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PAC),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急性房角关闭危象(acute angle-closure crisis,AACC)。先天性眼部解剖结构的异常是PACD发病的基础,且具有地域性,种族性,与性别及年龄相关,我国是PACD高发区域,老年女性为甚。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渐进混浊增厚,晶状体大小和位置与眼轴的不协调增加PACD发病危险因素。不同临床亚型PACD前节生物学解剖究竟有何特殊特征?晶状体随年龄变化如何影响PACD发病?我们仍然不清。随前节光学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检查仪器设备的改进及软件的更新,可以精确的测量前房、房角及晶状体虹膜的参数。因此,我们基于AS-OCT测量PACD前节生物学解剖结构特征,探讨晶状体变化对PACD的影响,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后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晶状体屈光介质混浊,不但影响视功能,且加快PACD的发展,甚至导致PACG的发生发展而致盲,为保留或改善视功能,PACD合并白内障行晶状体摘除是必要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对PACD合并白内障按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及视神经损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目前大量文献侧重于单纯的白内障摘除或联合房角分离的对前节结构的研究。然而对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如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分次手术,甚少详尽阐述研究,究竟联合手术与分次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如何?我们仍然不清。因此,我们对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分次手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众所周知,白内障摘除或小梁切除术后,往往并发黄斑水肿,甚至严重影响视功能康复,然而随着白内障摘除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手术技巧的日益成熟,黄斑水肿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PACD合并白内障不同疾病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各种治疗方式,尤其是对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黄斑水肿如何影响?既往研究甚少。因此我们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黄斑厚度的影响研究,以期待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或黄斑水肿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第一部基于AS-OCT测量,探讨PACD前节结构生物学解剖特征,及晶状体随年龄变化对PACD的影响;第二部分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分次手术的安全及有效性;第三部分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PACD合并白内障对黄斑区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第一部分、正常人群与PACD人群眼部前节结构生物学解剖特征研究一、目的:基于AS-OCT测量,比较正常人群与PACD人群眼前段解剖参数变化。二、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门诊就诊人群,对正常人群及PACD人群(分PACS、PAC、PACG三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AS-OCT测量前房,房角及晶状体虹膜解剖参数,运用ZAAP软件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正常人群与PACS,PAC,PACG的比较,同时校正年龄,屈光状态的影响;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眼前节各测量参数与年龄、性别相关关系。三、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正常人群53人(106眼),PACD人群113人(113眼),男性48例,女性74例,其中PACS 40人(40眼),PAC32人(32眼),PACG 41人(41眼);1、AS-OCT测量眼球前节生物学解剖结构参数结果1.1前房参数ACD,ACW,ACA,及ACV比较:正常人群组分别为2.63±0.323,
本文编号:1639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396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