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创伤后耳石症临床资料分析
本文选题:创伤 切入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8例创伤后耳石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8例创伤后耳石症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对创伤伤情进行分型、定位,判定受累半规管并实施耳石复位治疗。结果:118例患者伤情分布:颅骨骨折占比最高(29.7%),之后依次为头皮裂伤(23.7%)、复合伤(15.3%)、头皮血肿(14.4%)、轻度脑挫裂伤(11.9%)及脑震荡(2.1%)。受伤部位分布:额颞部外伤占比最高(48.3%),其次为顶部(20.3%)、后枕部(18.6%)及颌面部(12.7%)。创伤后发生BPPV发病率3~7d最高,其后为7~14d、0~3d,14d~1个月发病率最低。118例创伤后BPPV患者中后半规管型占比最高达57.6%,水平半规管型占33.1%,混合性占9.3%。结论:额颞部创伤、颅骨骨折患者易继发BPPV,发病高峰期在创伤后3~14d,创伤后BPPV以后半规管型最常见,水平半规管型次之,少数可表现为混合型。创伤后BPPV经手法复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118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otolith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injuries in 118 cases was as follows: the highest ratio of skull fracture was 29.710, followed by scalp laceration, compound injury 15.3D, scalp hematoma 14.4G, mild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11.9th) and concussion 2.1th. The distribution of position: the ratio of frontotemporal trauma was the highest (48.3%), followed by the top part (20.3) and occipital area (18.6%) and maxillofacial area (12.77.The incidence of BPPV was the highest in 37 days after trauma.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was 57.6,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was 33.1and mixed was 9.30.Conclusion: frontotemporal trauma,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was the lowest in 7 ~ 14 days and 3 days ~ 1 month. Conclusion: the ratio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type to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type is 57.6,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type is 33.1 and mixed is 9.3%. The patients with skull fracture were prone to secondary BPPV.The peak period of onset was 314d after trauma. After BPPV, the most common type was semicircular canal, the second wa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and a few of them were mixed. After trauma, BPPV could be treated by manual reduction.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莹;;莫名头晕,或是耳石移位所致[J];健康天地;2008年07期
2 陈来元;;天旋地转耳石症 小病花去三千元[J];新天地;2009年02期
3 秦斌;高波;;眩晕半年竟是耳石症[J];医药与保健;2010年02期
4 谢广廉;;眩晕久治不愈须警惕耳石症[J];求医问药;2011年08期
5 秦斌;高波;;眩晕半年竟是耳石症[J];中华养生保健;2013年06期
6 殷善开;耳石系统的功能测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5年04期
7 三三;;莫名眩晕当心耳石症[J];人人健康;2010年23期
8 李艳鸣;;导致眩晕的耳石症[J];金秋;2014年12期
9 李艳鸣;;耳石症也可导致眩晕[J];山西老年;2013年11期
10 上官翰京;;耳石、耳屎也能引起头晕[J];乡村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佳惠;;以耳石微化[x解析台pc周悐海域p蠜Z之洄游及h虻乩们樾蝃A];海峡两岸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共同开发青年科学家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柴辛娜;李明;张随成;胡圣虹;;基于鱼耳石元素空间分布鉴定鲫鱼生长年龄[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宋昭彬;付自东;何春林;沈丹舟;;胭脂鱼仔、稚鱼耳石日轮确证及热标记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任冬妮;高永华;冯庆玲;;鲤鱼耳石结构及蛋白质调控矿化机制的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良锋;李胜荣;罗军燕;;密云水库和白洋淀水域鲤鱼星耳石碳酸钙晶体结构特征及其环境信息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永华;李胜荣;任冬妮;冯庆玲;;人工养殖鲤鱼耳石中元素丰度与水体相应元素浓度的关系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管卫兵;胡达吾;丁华腾;;长江口附近日本鳗鲡玻璃体耳石微结构特征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茂林;张秀梅;;水体钙离子浓度对褐牙鲆幼鱼鱼体和耳石元素成分的影响[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宋昭彬;付自东;谢天明;;松潘裸鲤野生仔鱼耳石生长轮研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秀启;陈毅峰;何德奎;陈锋;;西藏拉萨河双须叶须鱼的耳石特征和年龄鉴定[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秦斌 耳鼻喉科副主任技师 高波 王建军整理;眩晕半年竟是耳石症[N];健康报;2009年
2 山西太原 王润芳;治疗耳石症有新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郁维;“对发眼卵受精处理形成鲑鳟鱼耳石日轮标记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N];中国渔业报;2012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叶依 特约记者 石国本;治眩晕先治耳朵里的“小石头”[N];健康时报;2006年
5 崔佳 李孝庚;眩晕治疗上了新台阶[N];保健时报;2009年
6 黄娟 窦媛媛;女性方向感差找到生理依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本版编辑邋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 蒋子栋 武汉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 孔维佳;哪种眩晕最常见[N];健康报;2007年
8 明秀君;头痛治头有时害死人[N];民族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姜涛;基于耳石形态和微化学特征的我国鲚属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英俊;傅里叶分析在鱼类耳石形态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叶振江;中国海洋鱼类耳石形态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高永华;黑龙江地区野生鲤鱼耳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于鑫;鱼类耳石形态和微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6 任冬妮;淡水鲤鱼耳石结构、性质及其生物矿化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王玉X;耳石微细结构和微化学示踪技术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杨良锋;密云水库和白洋淀鲤鱼耳石矿物与环境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鑫;雅鲁藏布江双须叶须鱼年龄生长、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浩;小黄鱼早期生活史不同发育阶段耳石元素指纹和群体识别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臣;基于大麻哈鱼耳石的化学标记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史民;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南极电灯鱼耳石结构及其年龄鉴定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5 赵海龙;太平洋中部黄鳍金枪鱼耳石形态及微量元素[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谢凯;太平洋中部大眼金枪鱼耳石形态及微量元素[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高玉珍;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耳石微结构及其年龄与生长[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8 曾祥波;鲢、鳙和草鱼仔幼鱼耳石形态及种类鉴别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付自东;胭脂鱼仔、稚鱼耳石微结构及标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忠利;黑尾近红湆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8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