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本文关键词: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5卷2期6月号…………………………………
名老中医经验
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
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
谢
二十一世纪起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在全国开展了“发掘整理传统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尤其重视发掘和整理中医传统临床针灸和外治疗法,使之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是当前医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观古今中外,五官科主要归属于外科领域,临床以针治和外治为主,外治大多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能直接迅速地改善病灶的病理使之趋向痊愈。可见,针治和外治比药物内服的疗效直接和快捷。中医的针灸疗法、中药吹粉、擒拿术、提刮法、金针拨障术是中医五官科的五大传统特色疗法。
这些针灸和外治疗法,临证取效迅速、立竿见影。如当代老中医江苏干祖望等的喉科擒拿法、江西魏稼的五官科针灸疗法(笔者老师)、江西张慧玲、吴其昌(夫妻)及河南蔡福养等的喉科吹药、辽宁黄香九的扁桃体烙法、北京唐由之的金针拨障术等等是持五法较具特色者,疗效卓著。
可是,他们年事已高,有的已谢世多年,而现在五官科医者临证大多弃针灸和外治不用,专事药物内治,致使这些针灸和外治疗法近乎失传。因此亟待我们去抢救和发展这些即将失传的宝贵的临床经验。
喉科医家常说:“喉风不用针、不放
血、不吹秘药非喉科良医也。”可见,针灸
?6?1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330006)
强1
和外治是首选,药物内服次之。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内经》许多篇章就指出治喉痹(急性咽喉炎)刺少商、中冲等穴放血,肿闭立开,咽喉宽松。
清代,《重楼玉钥》分上下两卷,下卷专谈针灸治咽喉急症(喉风三十六症),多收立竿见影之效。
笔者临床常用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扁桃体烙法没使用),而且普遍开展了针灸和中药粉剂外吹疗法,几乎对每一位患者均施行针灸疗法,针药结合,疗效显着。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外治很适宜于五官科疾病。如中药粉剂外吹疗法、针灸疗法:
1中药粉剂外吹疗法:
五官为粘膜广泛覆盖,粘膜及粘膜下有丰富的血微循环、淋巴微循环、神经末梢、机械感受器、腺体。中药粉剂直接作用五官粘膜可迅速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
当前药事管理很严格,任何制剂均需审批.医院搞制剂有很多管理程序,不能随意制作外用药了。我们可以将特色验方申请研制成医院制剂,也可选用中药中现有的中药单体或细粉以及经擂研就可成细粉者或烧灰存性者。临证辨证选药配伍外吹,这样的现场配伍的外吹药是不需申报医院制剂的。如此,不违反药事管理制度,是合理可行的。
如喉科吹药,选芒硝、玄明粉、珍珠
!!2006/2
名老中医经验!!!!!!!!!!
粉、梅片、硼砂、朱砂、西瓜霜、百草霜、鹿角霜、柿霜、血余炭、僵蚕、人指甲、竹蜂、露蜂房、灯心草、青黛、熊胆、麝香、牛黄、猴枣、枯矾、胆矾、人中白、人中黄、薄荷脑、菊花脑、血竭、石膏、乳香、没药、儿茶、琥珀、马勃、雄黄等。
选药配伍时,首选能迅速改善微循环、促进腺体分泌、改善神经末梢感觉的药物,就能迅速达到消炎、消肿、止痛、促进炎性分泌物渗出并稀释炎性分泌物、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止咳化痰等等,如西瓜霜、梅片、玄明粉等为必选之药,再根据辨证而选它药。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5卷2期6月号
2.1.1丛刺患部放血:适宜咽病,喉
病不用。施术时,医者先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定舌头,暴露口咽腔,然后,持5寸长毫针对准咽腔红肿患部,如咽峡、侧束、后壁、扁桃体等处用丛刺法轻浅地刺5-
10下(即在患部作比较集中的点状丛刺),
直刺0.1cm,微出血即可。
2.1.2点刺三商穴放血:三商为奇
穴,位于拇指指甲根部,其桡侧缘为少商,尺侧缘为老商,之间为中商,三穴合称三商。施术时,医者先用手捋患者一侧手臂,从上臂往下沿腕直捋至拇指末端,往返十数下,使拇指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握紧拇指根部,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速刺三穴,斜刺0.1cm,急入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1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拇指穴位。
2针灸疗法:
如针刺能迅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功能、肌紧张度、微循环等等,从而达到消炎、消肿、止痛、消除异物感和不适感。临床上除辨正取穴施针外,我并且擅用三种针法:即通经接气法、转移兴奋灶针法、刺营放血针法。现介绍之:
2.1.3点刺耳轮三点放血:施术时,
医者先用左手揉摩患者一侧耳轮约5分钟,使局部充盈血液,然后左手捏紧耳轮相应部位,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快刺三点,直刺0.1cm,急入急出,有似电闪,约出血0.1毫升即可,接下按同法刺另一耳轮三点。
适应症
综合刺营放血法具有通经活络、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适宜于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的急证。咽喉急证,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是指多种咽喉急证,其中包括急喉痹、烂乳蛾、急乳蛾、喉关痈、急喉喑等,分别与西医的急性咽炎、溃疡膜性咽峡炎、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创伤性喉炎等咽喉科急性炎症相似。
机理探讨
?7?
2.1急症剌营放血针法
刺营放血广泛适宜于由内外邪毒结聚、脏腑气血失调、经络闭阻不通所致的疾病,尤其适宜于咽喉急症。咽喉急症属“喉痹”范畴,多因风热火毒上扰、壅闭咽喉,致气血壅滞、经络闭阻而为病。刺营放血能通经活络、宣泄热毒、开窍利咽喉。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丛刺患部、点刺三商穴及耳轮三点放血,临床取得了显着疗效。
咽喉急症综合刺营放血针法之刺营部位与方法
主要采取丛刺患部(咽病刺患部,喉病则不刺)、点刺拇指三商穴和耳轮三点(即耳轮上、中、下各一点,等距离)放血的方法。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5卷2期6月号…………………………………
名老中医经验
咽喉急症统属中医“喉痹”范畴,,多因风火邪毒郁闭咽喉所致,理应宣散邪毒,但医家常虑辛宣之药过于耗散,恐其升火助焰,伤津耗液,更伤咽喉;故临证之时,畏缩不前,难于择药。我认为,综合刺营放血有着通经活络、行血化瘀、宣泄热毒、散结消肿、祛邪安正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咽喉肿闭,疗效颇佳。正如《儒门事亲》所说:“大抵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医学入门》明确指出:“咽疮忌汗,最不误人,惟砭针出血,即汗之之义也。血出,多可愈。”咽喉急证以患部刺营放血最为重要,因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热结咽喉,应遵《内经》“结者散之”之旨,最宜刺患部出恶血,宣泄其热毒,能迅速散结消肿,使经络外通、气血畅、咽喉开,则邪去正安。正如《科发挥》所说:治喉痹,以“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不若刺患处之为神速耳。”此外,肺受邪热,壅闭咽窍,又须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宜刺三商以宣泄肺热,此为“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疫喉浅论》)。手太阴肺经终于拇指,故刺拇指处的三商三穴较刺少商一穴的宣泄热毒之力更强。耳轮三点为咽喉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且有着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刺之能促进咽部急性炎症的迅速消退。从现代对针刺的实验研究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刺营放血治疗咽部急性炎证的独特疗效。如林文注等提出: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对细菌性和病毒性引起的炎症和发热均有较好的抗炎和退热作用,尤其是可以改善局部炎区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还能抑制变质和渗出性病变的发展,促进增生修复过程,但又能抑
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造成的后遗症,使炎症趋向好转和痊愈。(《实验针灸学》)可见,针刺患部、三商穴、耳轮三点的综合刺营放血法,三部配合,相得益彰,增强宣泄热毒、消肿开闭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退热作用,较单一部位的刺营放血疗法取效更捷,疗效尤着。
2.2通经接气针法
我临证常发现遇到针下得气感应不能通达病灶局部时,即在该经的针感反应中止之处再下针以引之,使经气接通,直至针感反应一步步直达病灶局部。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及临证实践,从而认识了“通经接气针法”。
方法
例如病灶在头面部,取远端手部穴位,进针时针尖宜朝上,使针感反应向上,边运针边候气,直至针感反应通达病灶为止。若行针时针感反应在半途中止,则应在中止处加针以引气,使经气接通直达病灶。
适应症
适宜于炎症、痛症、肿瘤等。在五官科方面,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结膜炎、麦粒肿、青光眼、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机理探讨
2.2.1源于古代文献:《金针赋》“若
关节阴涩气不过者,以龙虎龟凤通经接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气出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入耳而为听,其宗气上于鼻而为嗅;其浊气出于胃走唇口而为味。”说明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经气皆可上达五官,而经脉
?8?!!!!!!!!!!!!!!!!!!!!!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
名老中医经验!!!!!!!!!!
“气”的作用是能使人有良好的平衡、视、听、嗅、味等官感。因此通过循经通经接气,可使针刺“得气”直入病所,从而达到通经脉、调气血、驱邪气之目的,故颇适宜于治疗五官科疾病,尤其适宜于急症。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5卷2期6月号
2.2.2.2影响循经感传出现的因素:
与疾病有关: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遭受损害的病人,感传出现率较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感传敏感人的家族谱系调查,其子代的感传出现率远高于其它人。与温度(包括气温和肢体局部温度)有关:温度与感传出现率有一定关系,夏秋季节感传出现率较冬春季为高,循经加热,可使循经感传的敏感度增加。此外与不同的刺激方法、强度等有关。
2.2.2
究
源于近代循经感传现象的研发现与调查:所谓循经感传
2.2.2.1
现象,是指沿经出现的特殊的感觉传导。当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时,常会在经络路线上出现感觉传导或感觉异常现象,表现为酸、胀、麻、蚁走感,或流水感,并沿经络路线扩散。1948年,当时日本著名针灸学家柳谷素灵在《针灸医术入门》中描述针刺沿经络出穴位时,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现,象通过了电流似的感觉不断向前传导……。”1950年长滨善夫和丸山昌朗报道了1例甚为详细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它的循经路线不同于体表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线路,而与中医经络走行的路线相一致。1973年卫生部颁发了循经感传现象普查工作的统一方法和分布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按照感传出现的不同程度分为四型:A敏感型,刺激井穴后,有6条经脉以上的感传能够通过经脉全程者;B较敏感型,有2条经脉以上能达全程,或3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者;C稍敏感型,有1条经脉以上感传能过肩、髋关节,或2条经脉以上能超过腕、踝关节;踝D不敏感型,各经感传均不能超过腕、关节,或只有1条经感传能超过腕、踝关节者。调查还发现,四种类型在人群中的比例按敏感型、较敏感型、稍敏感型、不敏感型顺序依次递增,说明典型的循经感传现象出现较少。
2.2.2.3循经感传现象的激发:改变
刺激方法,反复“接力”,引短为长,用“短程接力”的方法,可以延长感传路线,提高感传的敏感程度。
2.3转移兴奋灶针法
中医重视四关以下的穴位,即肘膝以下孔穴除作用于局部外,多治远隔部及全身性病变,穴位愈接近肢末,则对更远的病灶或全身影响更大,许多头面躯干部腧穴也能对远部病变产生作用,这就是十四经穴“穴位可以对远隔部位的病变发生作用”的主治规律。如“上病下取”之合谷治愈牙疼,“引火归源”之涌泉治愈耳鸣;又如绝骨穴治愈落枕、头痛,委中或承山穴治愈急性腰扭伤,《扁鹊心书》载窦材针关元治愈鼻衄,《名医类案》载黄子厚灸百会治愈久泄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幺这一主治规律的现代机理如何?通过长期博览医书,查阅现代研究资料,积极思索,并运用现代神经学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我认识了针灸远端穴“转移兴奋灶针法”;我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刺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局部病灶兴奋性增
加,而出现疼痛、充血、水肿、发炎、增生的病理反应,治疗上就可通过刺激远端穴位
?9?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2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外语学习、党团工作、办公文档、出国留学、专业文献、文档下载以及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亟待抢救和发展中医五官科传统特色针灸和外治疗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6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