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线粒体DNA及其基因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09 14:43

  本文选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切入点:线粒体DNA 出处:《山东医药》2017年44期


【摘要】: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生物体提供约95%的能量,线粒体内含少量遗传物质,即线粒体DNA(mtDNA),受精时随母亲的细胞质进入受精卵,发挥遗传特性。mtDNA基因突变可改变呼吸链复合体的功能,直接影响电子传递过程或脱氧核苷(ADP)磷酸化,使ATP生成减少,能量代谢紊乱,引起耗能多的组织器官如大脑、心脏、脊髓、眼等受累,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为细胞质母系遗传病,其发生与mtDNA某些基因位点的突变有关,突变位点不固定,包括11778、3460、14484三个主要原发突变位点和其他继发突变位点,患者通常仅有一个mtDNA位点的突变,也可同时合并多个位点的突变。
[Abstract]:The main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s to produce ATP by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which provides about 95% of energy to organisms. Mitochondria contain a small amount of genetic material,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which enters the fertilized egg with the mother's cytoplasm during fertilization.The mutation of .mtDNA gene can change the function of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directly affect the process of electron transfer or phosphorylation of deoxynucleoside, reduce ATP production, disorder of energy metabolism, and cause energy-consuming tissues and organs such as brain, heart, etc.A series of symptoms.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is a matrilineal disease of cytoplas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utation of some gene loci of mtDNA, and the mutation sites are not fixed.There are three main primary mutation sites and other secondary mutation sites. Patients usually have only one mutation at mtDNA site, and may combine multiple mu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151;8176017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1BAB205046) 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GJJ160033) 江西省卫计委科技计划项目(20141031)
【分类号】:R7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博;韦企平;孙艳红;;线粒体功能异常造成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2 梁敏;瞿佳;周翔天;管敏鑫;;线粒体功能缺陷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眼视光学杂志;2009年03期

3 王相贤;Leber's视神经病[J];眼科新进展;1982年03期

4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可致高血压病[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余红;陈慧清;;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氏病)病例报告[J];江西医药;1984年01期

6 黄建纲,满淑真,张波;Leber氏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J];实用眼科杂志;1991年11期

7 孟晓峰;陈辉;杜培洁;宋国英;金学民;李晓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8 许倩倩;刘铁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朱斌,张丽珊,黄鹰,童绎,高静娟;核DNA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年06期

10 刘玲玲;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一家系[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丹丹;杨威;张学;;一个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与突变筛查[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王影;胡世兴;童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夏贤闽;徐永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最新进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报告[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4 马云霞;周永安;张景萍;张全斌;刘薇拉;任彩芬;李小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三个原发位点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宋杰;王静波;;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家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陈惠民;柴立民;;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与神经节细胞凋亡[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卢纯洁;;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一个双生子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周剑;韦企平;孙艳红;宫晓红;李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急性期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表现[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铭连;石慧君;庞朝善;常永业;解世朋;毛爱玲;;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线粒体DNA检测及中医治疗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毛义建;周翔天;童绎;瞿佳;管敏鑫;;一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李天舒;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危险因素被揭示[N];健康报;2009年

2 温州医学院院长 瞿佳邋周翔天 整理;探秘突然失明的Leber病[N];健康报;2008年

3 记者 叶小静邋通讯员 叶少芳;全球Leber病研究联盟昨成立[N];温州日报;2008年

4 查莉 武佼芳;市中心医院发现人类8种新发基因突变[N];邯郸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李湛祺 通讯员 查莉 武佼芳;8种人类新发基因突变被发现[N];健康报;2013年

6 记者 李天舒;耳聋早筛有了基因检测试剂盒[N];健康报;2012年

7 实习记者 万佳欢;儿童近视是否由基因决定[N];北京科技报;2006年

8 记者 白毅;一个新的“黑蒙症”致病基因被发现[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梁敏;线粒体ND4和ND6基因突变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娟娟;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哲;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马亚琳;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热点筛查及一个耳聋家系MYO7A基因新突变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5 田博;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位点检测及发病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王康;ND3突变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伴肌张力障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夏蔚;G11778A和T14484C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培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突变位点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胡宏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D];郑州大学;2004年

3 曾凡明;一个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史小玲;一仅有男性患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分子生物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张艳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张译心;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特点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点[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王慧博;中国人Leber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小燕;线粒体DNA G3635A突变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李武靓;ARMS2/HTRA1基因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关联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10 谈e,

本文编号:1726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726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