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丘脑—皮层通路的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

发布时间:2018-04-26 23:38

  本文选题:青光眼 + 闭角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技术,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丘脑—皮层通路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25例PACG患者(PACG组)和22名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接受静息态fMRI。将双侧丘脑的各7个亚区作为ROI,分别为初级运动、感觉、枕叶、前额叶、前运动、后顶叶及颞叶丘脑ROI,与全脑皮层体素作静息态fMRI功能连接分析,并进行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CG组丘脑与视觉传导通路(顶叶/楔前叶、额叶/额下回)及非视觉传导通路(中央旁小叶、中央后回、边缘叶/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减低,丘脑与视觉传导通路(枕叶、顶叶/顶下小叶、颞叶/颞下回)以及非视觉传导通路(小脑前叶/山顶)功能连接增加。结论 PACG患者存在包括丘脑视觉传导通路及非视觉传导通路的连接异常,提示丘脑在PACG患者神经学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functional junction of thalamus-cort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by resting fMRI technique.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PACG and 22 age-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st fMRI. Seven subregions of bilateral thalamus were used as ROI, which were primary motor, sensory, occipital, prefrontal, premotor, posterior parietal and temporal thalamus, respectively.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were tested by t-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alamus and 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parietal / precuneal lobe, frontal lobe / inferior frontal gyrus) and non-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paracentral lobules, posterior central gyrus, marginal lobe / perihippocampal gyrus) were decreased in PACG group.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alamus and 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occipital lobe, parietal / subparietal lobe, temporal lobe / infratemporal gyrus) and non-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anterior cerebellar lobe / peak) were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re are abnorm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and the non-visual conduction pathway in the patients with PACG, suggesting that the thalam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uropathogenesis of PACG patient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219)
【分类号】:R7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晔;李金锋;刘梦雨;马林;;年龄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陈志晔;李金锋;刘梦雨;马林;;性别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项蕾;张志强;许强;卢光明;;原发全面强直阵挛癫痫功能连接密度图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10期

4 张方风;陈春辉;姜璐;;基于复杂网络的大脑功能连接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1年02期

5 张敬;任华;张权;张云亭;;正常人工作记忆任务和静息状态下前额叶皮层内侧面的功能连接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9期

6 陈文利;白洁;王毅;丁里;Jing-Huei;;功能磁共振评价人类大脑功能连接的方法、变量及影响因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6期

7 陈旭辉;焦静静;柯铭;武弋;;静息状态下脑网络建模及功能连接特性[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李春星;李华;卓兵芝;高磊;;岛叶皮质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6期

9 刘珍银;邱士军;;静息态功能连接与解剖结构连接在人脑中联合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季公俊;廖伟;张志强;卢光明;;全面强直阵挛癫痫静息态功能连接脑网络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庆宝;董峰;闫芬;李贝;冯士刚;张武田;沈钧贤;唐一源;;汉字加工过程中的功能连接分析[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阎锐;姚志剑;汤浩;韩莉;罗国平;卢青;;中青年抑郁症患者脑区功能连接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方风;陈春辉;姜璐;董奇;;手指运动中大脑功能连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贺永;臧玉峰;吕英立;蒋田仔;;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人脑运动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的研究[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朱心怡;李锐;王鹏云;李娟;;亚临床抑郁老年人的海马功能连接异常[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郝鑫;李文福;张庆林;;高学术成就大学教授的脑结构和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唐一源;冯士刚;张武田;于庆宝;董峰;阎芬;李贝;宋鹤山;张万琴;;左梭状回在中、英文词形加工中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张宇;刘春红;董杰;李峰;铁常乐;周福春;李丽君;景斌;马辛;王传跃;;5-HTTLPR多态性对杏仁体与额顶叶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刘波;刘岘;陈俊;龙玉;陈志光;尚晓静;莫伟钊;李晓凡;;针刺穴位和非穴位对脑部功能连接影响的MR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坤成;王亮;;早期Alzheimer病海马功能连接的改变:静息状态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宝辉;MC4R rsl2970134基因相关成人肥胖的脑结构和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谭相良;非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脑静息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许惠娟;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与脑卒中运动康复[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岳春贤;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线粒体外膜转位酶40基因多态性调控脑功能网络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王超;多巴胺系统基因对脑网络调控机制的影像遗传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尹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脑功能及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周波;阿尔茨海默病及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的丘脑功能连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桑莉;正常人小脑蚓部亚区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艳波;右侧颞叶癫痫患者网络功能及结构的磁共振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丁菊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网络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垒;沉浸的脑结构和功能脑网络的探索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叶靖;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杏仁核功能连接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会平;广泛性焦虑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李永斌;海洛因成瘾者大脑伏隔核功能连接变化及MMT对其影响的fMRI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韩易;生理脱毒期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线索诱发作业下伏隔核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陈书q,

本文编号:1808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808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