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7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03 09:53

  本文选题:鼻炎 + 变应性 ; 参考:《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IL-27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2009年,武夷山)诊断标准将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64例患者分为持续性轻度与中重度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16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ELISA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R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7的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持续性AR患者IL-17蛋白水平升高(t=-5.654,P0.01),IL-27蛋白水平降低(Z=-4.944,P0.01),IL-27蛋白水平在对照组、轻度组、中重度组各组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IL-17与IL-27在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22)。 结论: 1IL-17、IL-27在A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IL-17促进变应性鼻炎的发生,IL-27可能通过抑制Th17产生IL-17从而间接抑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 3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IL-27的含量随着变应性鼻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4IL-27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成为AR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interleukin 17 (IL 17) and IL-27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lergic rhinitis AR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nasal science group (Wuyishan 2009) of Otolaryngology and neck surger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64 patients diagnosed as allergic rhinitis were divided into mild group and moderate severe group and 16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x and 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s of IL-17 and IL-27 in peripheral blood of normal controls and AR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L-17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analyz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6.0 softwa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IL-17 protein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R. The level of IL-27 in the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mild group and moderate and severe group.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0.05.IL-17 and IL-27 in the serum of the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R. Conclusion: 1 IL-17 and IL-27 play a certain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 2IL-17 promotes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L-27 may inhibit the occurr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directly by inhibiting IL-17 production by Th17. 3 the content of IL-27 in peripheral blood of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ease severity.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of 4IL-27 may become a new target of AR clinical therap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那学武;纪平;;冷冻治疗变应性鼻炎143例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朱惠竹,刘捷,诸小侬,王鸿,王津津;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3期

3 彭贵阳;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42种中药药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1期

4 马学忠,尹昕,马f ;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J];国医论坛;1996年03期

5 胡丽娟,梁国欣,陈绍仁,王丽芳,官杰,金四立,孟晓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测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成述昌;王秀媛;王儒九;丰绍祥;;微波热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6年03期

7 李兵,余和平;He-Ne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1997年05期

8 曾钢,黄光武,农辉图,小杉忠诚,余奇松;炎症介质(PAF)致变应性鼻炎血小板聚集的研究[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9 沈小明;;小儿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晓阳;连增林;李颖;;从风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建文;;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林志斌;陈冬;李添应;徐睿;;免疫捕获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祝君红;;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祁方;;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军;朱学伟;;吉林省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宇;;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刘素文;;鹅蝥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按揉法治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治过敏至少要坚持两年[N];健康时报;2008年

7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一文;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之区别[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文;过敏性鼻炎不可轻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可斌;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黄桂锋;培土生金法治疗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赵文明;中医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北京城区670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李家乐;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孟粹达;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7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谢燕清;鼻炎的炎症特征及其与下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张怡;主动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2 滑[

本文编号:1972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1972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