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1促进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探讨
本文选题:miR-21 + 视网膜母细胞瘤 ; 参考:《南昌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Weri-RB-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影响作用,及其与同源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p53/p21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对RB及Weri-RB-1细胞miR-2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蛋白印迹法对细胞凋亡比率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与视网膜正常组织相比,RB组织中miR-21过表达,并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Weri-Rb-1细胞中,miR-21抑制剂明显降低了miR-21的水平,并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0.01)。与miR-21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相比,miR-21抑制剂增加了细胞凋亡比率,并提高了凋亡相关蛋白PDCD4和Bax的表达(P0.01)。而且mi R-21抑制剂不仅抑制了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而且降低了MMPs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miR-21抑制剂还通过调节p53/p21蛋白通路,促进了细胞的周期阻滞。结论:miR-21抑制剂通过干扰PTEN/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p53/p21蛋白通路,抑制了细胞的存活、迁移与侵袭以及细胞周期阻滞。这些实验结果表明:RB中miR-21为促癌基因,为RB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与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croRNA-21 miR-21) on the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of retinoblastomaoma RBeri-RB-1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mologous phosphatase tension protein PTENU / 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 PI3KN / AKT signaling pathway p53p21.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miR-21 in RB and Weri-RB-1 cells was detected by liposome transfection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21 in RB and Weri-RB-1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ate of apoptosis an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proteins were studi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iR-21 in R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retina (P 0.01). In Weri-Rb-1 cells, the inhibitor of miR-21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evel of miR-21 and the cell survival rate.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miR-21 negative control group), mmiR-21 inhibitor in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DCD4 and Bax. Moreover, mi R-21 inhibitor not only inhibited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ut also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of MMPs. In addition, miR-21 inhibitors promote cell cycle arrest by regulating the p53/p21 pathway. Conclusion the cell survival, migration, invasion and cell cycle arrest were inhibited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PTEN / PI3K / 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the p53/p21 protein pathwa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R-21 is the oncogene and provides a new target and method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RB.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龙,王为农,杨新光,贺玲;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二例[J];眼科研究;2000年05期
2 靳梅,杨阳,翟东胜;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08期
3 林静君,周忠夏,李虹霓,郑康铿,黄奕霞;视网膜母细胞瘤50例分析[J];广东医学;2000年05期
4 靳梅,杨阳,翟东胜;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5 崔巧梅,高亚林;5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0年06期
6 梅金红,黄松,余克涵;12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田淑卿,姜正波,迟淑秀;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卞征,李一壮,梁慷;青春期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伤残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9 刘勇,郑汉,陈少军,王一;视网膜母细胞瘤延治及误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10 胡立宽,吴欣怡,王云彦,程孝国,程玉峰,李贞;视网膜母细胞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初探[J];山东医药;200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强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许建锋;国媛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张谊;黄东生;张伟令;;68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杜反珍;黄翠屏;;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原因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梁建宏;;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史季桐;;视网膜母细胞瘤分期及综合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万丽;吴中耀;杨华胜;颜建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眼部不同病理组织侵犯的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伟令;张谊;黄东生;王一卓;洪亮;朱霞;张品伟;李苹;周燕;;脑脊液NSE与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伟令;张谊;黄东生;王一卓;洪亮;朱霞;张品伟;李苹;周燕;;血清NSE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意义[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一卓;黄东生;张伟令;张谊;洪亮;赵军阳;史季桐;葛心;李松峰;;脑脊液中找肿瘤细胞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 通讯员 易优 张伟令;首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干细胞移植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眼睛有白点别不上心[N];健康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让孩子长“猫眼”的肿瘤[N];科技日报;2009年
4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张相祖;“猫眼”幼儿被摘除眼球[N];健康时报;2009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猫眼”孩子可能患肿瘤[N];健康时报;2006年
6 曾小强;惯性思维导致误诊[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章静波;“设计婴儿”——对生命是亵渎还是救助[N];健康报;2006年
8 编译 李勇;投资科学而非战争[N];医药经济报;2014年
9 主任医师 王晓;“猫眼”娃娃[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高书明;癌症会遗传吗[N];民族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之都;SHH基因沉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晓琴;MicroRNA 145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增殖和凋亡中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桂馥;MiR-21促进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探讨[D];南昌大学;2017年
4 郑嵩山;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析及眼内化疗实验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5 江伟;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和遗传咨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唐松;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容维宁;视网膜母细胞瘤中Legumain的表达及其对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吴荒;Survivin-siRN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早霞;视网膜母细胞瘤Rb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血清中差异性标志蛋白的筛选[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丽娜;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明燕;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检测及其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常晓雯;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包小敏;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基因在喉癌研究中的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马文囡;RB1 5'非翻译区(5'UTR)的结构与细胞生理功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5 刘强;CT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6 刁林琼;超声微泡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转染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龙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翔;4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疑似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9 戚金凤;视网膜母细胞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积;树突状细胞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0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00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