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测量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suspect,PACS)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前、后的眼前节结构参数,观察PACS患者行LPI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PACS患者LPI术后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风险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8例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患者的对侧眼(无周边虹膜前粘连)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2.41±8.53)岁。对其中47例首次就诊时未用缩瞳剂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w在室内照度(60~70 Lux)下行UBM检查,观察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膨隆度(IC)、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CPD)等眼前节结构参数变化。所有患者在LPI术后1w时行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在LPI术后6mo、1y时行暗室下(0.8~1Lux)UBM检查,观察ACD、AOD500、IT、IC、TCPD、虹膜根部附着位置(IRI)、房角接触性关闭方位数(NPAC)等各项眼前节结构参数。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首次就诊时未用缩瞳剂的47例患者,LPI术前眼压为(14.00±2.72)mm Hg,术后眼压为(13.91±2.59)mm H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775)。在室内照度(60~70 Lux)下行UBM检查进行眼前节结构参数比较,LPI术后AOD500和TCPD较术前增大,IC较术前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9.815、t2=-2.845、t3=3.291,P1=0.000、P2=0.007、P3=0.002)。2.LPI术后1w时暗室下UBM检查至少1个方位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有26例(33.3%),其中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有19例(24.4%),暗室激发试验时眼压升高值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呈正相关(r=0.840,P=0.000)。3.LPI术后1w时接触性房角关闭(+)组与接触性房角关闭( )组暗室时与正常光线下比较AOD500、IT、IC的变化值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6.880、t2=12.104、t3=8.423,P1=0.000、P2=0.000、P3=0.00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OD500、IT、IC、TPCD、IRI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相关因素(P1=0.003、P2=0.012、P3=0.043、P4=0.015、P5=0.024);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IT、TPCD和IRI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独立相关因素(P1=0.011、P2=0.009、P3=0.024)。5.LPI术后1y时暗室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例数(39例)较术后1w时(26例)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457,P=0.035)。LPI术后6mo时ACD和AOD500较LPI术后1w时减小、LV较术后1w时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12、t2=-2.240、t3=-2.209,P1=0.008、P2=0.028、P3=0.030)。LPI术后1y时ACD和AOD500较LPI术后1w时减小,LV和IC较术后1w时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990、t2=2.878、t3=-4.515、t4=-3.447,P1=0.004、P2=0.005、P3=0.000、P4=0.001)。结论:1.暗室下PACS患者LPI术后仍有一定比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可筛选高危患者,虹膜周边肥厚、睫状体前位、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前移是LPI术后早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独立相关因素。2.随着PACS患者LPI术后时间的延长,晶状体增厚,使前房变浅、房角变窄,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为避免PACS患者LPI术后进展为PACG,对高危患者仍应进行密切的远期随访、必要时给予干预治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燕华;梁涛;赵善瑶;向燕茹;冉东飞;王永红;;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6年07期
2 Xiao-Yun Ma;Dan Zhu;Jun Zou;Wen-Jie Zhang;Yi-Lin Cao;;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and spectraldomain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anterior segment after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6年03期
3 ;三分钟暗室激发试验的机制和标准化操作规范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4 Hai Tao;Li-Ping Xu;Cui Han;Peng Wang;Fang Bai;;Diagnosis of lacrimal canalicular diseases using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a preliminary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年04期
5 姚宝群;吴玲玲;张纯;王欣;;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研究[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年04期
6 陈翔宇;才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分类现状[J];中华眼科杂志;2011年10期
7 韩玉萍,石红霞,李冰,杨纪忠,史静华;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穿透角膜移植25例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8 欧阳科;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钟毅敏,刘杏,蔡小于,陈秀琦;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超声生物显微镜图像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曹玉丽,黄丽娜,成洪波,孟晶,邓宏伟,方玲珠,谷玲;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6期
,
本文编号:
2264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26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