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3-06 08:38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和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DOA)是最常见的两种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常为青少年发生视力损伤。LHON和ADOA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LHON是由于mtDNA原发突变导致呼吸链复合体功能障碍所致;OPA1基因是ADOA的主要致病基因,它编码一种影响线粒体形态及mtDNA稳定性的动力相关GTP酶。此外,其他修饰因子(线粒体单体型,mtDNA继发突变和核基因)影响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外显率和表现度。第一部分:m.14484TC(MT-ND6)是LHON相关的原发突变,但突变本身尚不足以导致LHON的发生,线粒体单体型和mtDNA继发突变可能与携带m.14484TC突变家系的外显率和表现度有关。本研究对41个携带m.14484TC突变的中国汉族LHON家系进行临床、遗传和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单体型M9,M10和N9是中国汉族LHON人群的易感因素,而单体型特异位点m.3394TC (MT-ND1), m.14502TC(MT-ND4)和m.14693AG(MT-TE)可能协同m.14484TC增加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外显率和表现度。第二部分:本章节对LHON相关的MT-ND1 m.3635GA突变的分子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对1,070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MT-NDl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发现9个携带m.3635GA突变的LHON家系,呈典型的母系遗传。建立转线粒体细胞系,并对其进行生化功能分析。结果显示,m.3635GA突变导致呼吸链复合体Ⅰ活力下降,线粒体ATP合成和Aψm显著降低,ROS产生增加,可能影响能量需求较高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导致视力下降。第三部分:我们发现一个携带OPA1 C.1198CG (p.P400A)杂合突变的中国汉族ADOA家系。建立细胞模型,并进行生化功能研究,阐明p.P400A突变导致ADOA的分子致病机制。结果表明,p.P400A导致OPA1表达量下降,线粒体形态异常,mtDNA拷贝数减少,线粒体翻译和呼吸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和自噬增加,从而使得能量需求较高的RGCs发生退行性变,导致ADOA的发生。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治疗、预防、干预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4.6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 视神经萎缩
    2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的易感性
        2.1 解剖结构
        2.2 生理特性
    3 线粒体
        3.1 线粒体的起源
        3.2 线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3.3 线粒体基因组
        3.4 异质性和阈值效应
        3.5 线粒体单体型
        3.6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3.7 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相互作用
    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4.1 概述
        4.2 mtDNA突变与LHON
        4.3 mtDNA单体型与LHON
        4.4 核修饰基因在LHON发病中的作用
        4.5 动物模型
        4.6 LHON发病的分子机制
    5 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
        5.1 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
        5.2 OPA1基因
        5.3 动物模型
    6 治疗策略
        6.1 支持疗法
        6.2 神经营养疗法
        6.3 基因治疗
    7 遗传咨询
    8 展望
第2章 材料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实验仪器
    4 实验方法
        4.1 永生淋巴细胞系的建立
        4.2 胞质杂合体的构建
        4.3 突变位点的鉴定
        4.4 细胞计数
        4.5 mtDNA拷贝数检测
        4.6 氧消耗速率的测定
        4.7 ATP检测
        4.8 ROS检测
        4.9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4.10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早期细胞凋亡
        4.11 蛋白质免疫印迹
        4.12 线粒体的提取
        4.13 酶活力测定
        4.14 RNA提取方法(Trizol法)
        4.15 实例荧光定量PCR(QRT-PCR)
        4.16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4.17 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3章 线粒体单体型影响携带m.14484T>C(MT-ND6)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表型表达
    1 研究背景
        1.1 MT-ND6基因与LHON
        1.2 线粒体单体型和LHON
    2 材料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中国LHON家系m.14484T>C(MT-ND6)突变筛查
        3.2 27个携带m.14484T>C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评估
        3.3 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3.4 携带m.14484T>C突变mtDNAs的系统进化树和单体型分析
        3.5 统计学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4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ND1 m.3635G>A突变的功能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9个中国LHON家系的遗传和临床评估
        3.2 mtDNA分析
        3.3 胞质杂合体的构建
        3.4 呼吸链复合体Ⅰ酶活力降低
        3.5 ATP产量显著下降
        3.6 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3.7 ROS产生增加
    4 讨论
    5 结论
第5章 OPA1基因p.P400A突变在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发病中的作用
    1 研究背景
        1.1 临床评估
        1.2. 分子生物学评估
    2 材料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细胞膜型的构建与鉴定
        3.2 OPA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3.3 线粒体形态改变
        3.4 mtDNA拷贝数减少
        3.5 线粒体蛋白表达量下降
        3.6 呼吸链复合体酶Ⅳ活力下降
        3.7 呼吸功能缺陷
        3.8 线粒体ATP产生减少
        3.9 线粒体膜电位改变
        3.10 ROS产生增加
        3.11 细胞凋亡增加
        3.12 自噬水平增加
    4 讨论
    5 结论
第6章 论文创新性
第7章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7个携带m.14484T>C突变家系mtDNA变异
附录2 9个携带m.3635G>A突变先证者和1个对照(A40)mtDNA变异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附录4 LHON知识手册
附录5 视神经萎缩病例调查表
附录6 基因检测报告
作者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敏;瞿佳;周翔天;管敏鑫;;线粒体功能缺陷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眼视光学杂志;2009年03期

2 王相贤;Leber's视神经病[J];眼科新进展;1982年03期

3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突变可致高血压病[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孟晓峰;陈辉;杜培洁;宋国英;金学民;李晓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5 许倩倩;刘铁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朱斌,张丽珊,黄鹰,童绎,高静娟;核DNA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年06期

7 王淑芬,郭秀瑾,赵瑞芝;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二家系[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12期

8 韩桂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一家系[J];眼科新进展;2006年06期

9 张群芳,童绎,卢光t,余龙,王小柯;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DNA原发性位点突变的研究[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年04期

10 韦企平,张丽霞,杨薇,路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2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敏;线粒体ND4和ND6基因突变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娟娟;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哲;中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田博;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突变位点检测及发病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康;ND3突变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伴肌张力障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夏蔚;G11778A和T14484C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培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突变位点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胡宏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D];郑州大学;2004年

3 史小玲;一仅有男性患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分子生物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艳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李海英;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学体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张译心;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特点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点[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孙艳红;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14484位点突变的中医体质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谢万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及玄府相关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王慧博;中国人Leber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王小燕;线粒体DNA G3635A突变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4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284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