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阶段与全视网膜光凝疗效关系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17 09:32
【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RNV)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激光疗效的关系,明确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 PRP)最佳适应症和时机,预测光凝疗效。 方法:将68例患者101只眼132簇RNV,根据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光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为四组,分别是生长前期组(视网膜大面积无灌注区(nonperfusion, NP)形成,但无RNV产生)、视网膜前NV芽组、视网膜前NV叶组、玻璃体-视网膜组,所有组均进行PRP治疗。有黄斑水肿的患者,先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再行PRP治疗,每周一次,共4—5次完成。观察光凝前及光凝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FFA中RNV渗漏消退情况和OCT中RNV形态的变化。 结果: 1.BCVA在PRP后1.5个月时,生长前期组、视网膜前NV芽组和视网膜前NV叶组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三组与玻璃体-视网膜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PRP后3个月、6个月时,生长前期组、视网膜前NV芽组和视网膜前NV叶组三组之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三组与玻璃体-视网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PRP后6个月的BCVA结果为评价对象,比较四组视力有效率有无差别。PRP后6个月,生长前期组,4只眼视力提高(17.4%),15只眼视力稳定(65.2%),4只眼视力下降(17.4%)。视网膜前NV芽组,3只眼视力提高(12%),17只眼视力稳定(68%),5只眼视力下降(20%)。视网膜前NV叶组,6只眼视力提高(23.1%),13只眼视力稳定(50%),7只眼视力下降(26.9%)。玻璃体-视网膜组,9只眼视力提高(33.3%),10只眼视力稳定(37.1%),8只眼视力下降(29.6%)。选用行×列表的χ2检验,P0.05,不能认为激光对RNV不同阶段BCVA有效率有差别。 2.视网膜前NV芽、视网膜前NV叶和玻璃体-视网膜这三个组在PRP前RNV渗漏面积分别为(0.79±0.60)mm~2,(4.39±5.58)mm~2,(3.62±3.40)mm~2,在PRP后随访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PRP后6个月RNV渗漏面积下降最为明显。PRP后6个月三个组RNV渗漏面积分别为(0.05±0.14)mm~2,(0.87±2.10)mm~2,(2.48±3.42)mm~2。 在PRP后1.5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这三个组RNV渗漏面积做两两比较,三个时间点上视网膜前NV芽与视网膜前NV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两组分别与玻璃体-视网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PRP后6个月RNV生长阶段四个组RNV或NP区消退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生长前期组、视网膜前NV芽组和视网膜前NV叶组的有效率与玻璃体-视网膜组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生长前期组、视网膜前NV芽组和视网膜前NV叶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OCT表现:视网膜前NV芽组:PRP治疗前表现为视网膜表面点状或小团状中高反射信号,39簇伴有限局性部分PVD,4簇伴有完全PVD;视网膜前NV叶组:PRP治疗前表现为视网膜表面线状、条状或团状中高反射信号,均伴有不同程度限局性部分PVD;玻璃体-视网膜组:PRP治疗前表现为基底部条状、部分向玻璃体方向伸展的纵行中高反射信号,均伴有不同程度限局性部分PVD。 在PRP治疗后三组RNV形态在OCT表现无明显变化。视网膜前NV芽组,FFA表现为未消退或进展的RNV在PRP前后均伴有限局性部分PVD。在所有RNV中只发现2簇在PRP后由PRP前的部分PVD状态发展为完全PVD状态。 4.研究期间,视网膜前NV叶组有1例发生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玻璃体组有2例发生玻璃体积血,有1例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结论: 1.PRP对RNV生长前期、视网膜前新生血管(NV芽和NV叶)的疗效较好,,而对玻璃体-视网膜阶段的RNV疗效较差。 2.对于处在RNV生长前期,尚未出现RNV的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光凝治疗,可以有效稳定视力,延缓病情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武;袁非;靳婧;;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中曲安奈德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机制[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年04期

2 何斌斌;刘宇翔;魏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1年15期

3 孙化萍;王育良;陆绵绵;魏伟;章淑华;王友法;;眼底新生血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4 郭承伟;张宏国;田丽珍;;中药内服结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3期

5 全裕凤;张华;;HIF-1α和VEGF在高氧暴露早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干预效应[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5期

6 钮心瑜;苏兆安;;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厚度及神经纤维层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4期

7 段俊国;金明;接传红;叶河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曾平;赖铭莹;廖明怡;吕娟;;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继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许玲俐;王凯军;;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陈峰;陈如;;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的激光治疗[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峰;陈如;;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的激光治疗[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贾丽丽;宋蓓雯;杜新华;;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分析[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欣;郭叶楠;;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性眼底出血32例临床观察[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肖骏;邹贺;杨波;崔极哲;杨凤娟;杨丽;拱中华;;播散性单侧亚急性神经视网膜炎一例[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曹书林;韩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辨证治疗[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9 段俊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肖虹;张英;万毅;秦小丽;;眼球钝挫伤后眼底损伤的表现及分型探讨[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五届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DR:尽早诊断 防治并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辨清DR的临床特征[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王志军;糖尿病眼底出血宜尽早激光治疗[N];健康报;2006年

4 武警总医院眼科陶海;眼底出血是怎么回事[N];健康报;2002年

5 刘伯宁;Avastin的那些是是非非[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钱爱华;患了糖尿病应定期看眼科[N];湖北科技报;2004年

7 海文;眼用治疗药物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张健 副主任医师;视网膜病变[N];大众卫生报;2001年

9 宋黎胜;光动力学疗法治黄斑病变[N];健康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何瑞琳;扬州26人才入选省“双创”[N];扬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曼;1-磷酸鞘氨醇受体2抑制剂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王猛;ANXA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青岛大学;2012年

3 韩金栋;腺病毒介导p21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4 刘丹;Unc5b-FC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伟;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6 梁舒;细胞粘附激酶β信号通路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厄贝沙坦、氟伐他汀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娜;miRNA-410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黄Pr璇;CXC趋化因子受体4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左玲;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胞外段1-3区基因转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爱华;VEGF小干扰RNA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茜楠;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阶段与全视网膜光凝疗效关系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鹤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何华;奥曲肽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向武;曲安奈德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顾晓宇;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郭乾乾;奥曲肽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丽娜;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与防治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许玲俐;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D];浙江大学;2012年

9 宋玫侠;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动物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10 秦海峰;雷公藤内酯醇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7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337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