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T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腺及眼部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08:37
【摘要】:第一部分DW-MRI评价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DW MRI可无创检测组织细胞水分子运动的特点,在放疗前后各随访时间动态连续测量静息及酸刺激条件下唾液腺ADC值的变化情况;研究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唾液腺ADC值变化与患者主观口干程度的相关情况;通过放疗前后唾液腺ADC值的变化,分析不同照射剂量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评价DWMRI用于检测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23例,其中男性19例(82.6%),女性4例(17.4%),年龄37岁~69岁,中位年龄52岁。根据肿瘤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单纯行调强放疗,Ⅲ、Ⅳ期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所有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6个月、及放疗结束后12个月行静息及酸刺激下唾液腺DW MRI检查。在DW MRI检查的相同时间点按照RTOG/EORTC制定的唾液腺损伤分级标准,参考患者的主观指标对患者口干程度进行临床评级。 结果①入选患者完成放射治疗后,左右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Dmean)分别为28.977±10.923Gy和29.034±11.416Gy,双侧腮腺Dmean为28.919±10.704Gy。②放疗前酸刺激下患者左右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变化趋势相同。③放疗前不同年龄及性别组患者酸刺激下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变化趋势相同。④放疗前静息状态腮腺平均ADC值为1.033±0.046×10~(-3)mm~2/ s,低于颌下腺平均ADC值1.253±0.053×10~(-3)mm~2/ 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 =15.056,P0.001)。酸刺激下腮腺及颌下腺ADC值都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腮腺ADC值于酸刺激后平均4.6min(4.287min-5.017min)达到最小值0.9046±0.041×10~(-3)mm~2/ s,在平均12.8min(12.25min-13.36min)达到最大值1.208±0.043×10~(-3)mm~2/ s。其最小值、最大值与静息状态AD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颌下腺ADC值于酸刺激后平均4.0min(3.729min-4.271min)达到最小值1.170±0.054×10~(-3)mm~2/ s,在平均12.21min(11.61min-12.81min)达到最大值1.322±0.056×10~(-3)mm~2/ s。其最小值、最大值与静息状态AD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⑤放疗结束时静息状态腮腺ADC值为1.476±0.174×10~(-3)mm~2/ s、颌下腺ADC值为1.723±0.226×10~(-3)mm~2/ s较放疗前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放疗结束时酸刺激下各时间点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放疗结束时不同口干等级患者腮腺及颌下腺ADC值变化趋势不同(F=11.522,P0.001)。⑦放疗结束时腮腺不同受照剂量组患者口干发生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2,P0.001)。以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年龄因素进行分组,放疗结束时各组间患者口干发生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不同受照剂量组患者(组1患者腮腺Dmean26Gy,组2患者腮腺Dmean≥26Gy),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静息状态腮腺ADC值与放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后6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腮腺静息状态ADC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腮腺静息状态A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两组患者腮腺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229,P=0.819),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比较,Dmean≥26Gy组患者腮腺ADC值明显高于Dmean26Gy组患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放疗前相比静息状态颌下腺ADC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⑩Dmean26Gy组患者放疗后各随访时间酸刺激下腮腺AD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an≥26Gy组患者放疗后各随访时间酸刺激下腮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Dmean≥26Gy组患者酸刺激各时点腮腺平均ADC值均明显高于Dmean26Gy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⑾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酸刺激下患者颌下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P=0.348)。⑿放疗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口干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9.59,P0.001)。 结论①放疗前酸刺激下腮腺和颌下腺ADC值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双向变化趋势。②即使在腮腺Dmean26Gy时,调强放疗后其ADC值也有明显升高改变。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腮腺ADC值可逐渐降低。ADC值可以很好的反映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情况。③DW-MRI评价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时与患者主观口干评级间有良好的相关性。④DW-MRI可以无创地评价味觉刺激过程中唾液腺功能的变化,并在观察放疗对唾液腺功能影响及随访期间唾液腺功能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IMRT对鼻咽癌患者眼部正常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后视觉器官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探讨IMRT对鼻咽癌患者眼部正常组织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尽量减少放疗所致眼部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首程放疗鼻咽癌患者19例(38眼)。根据肿瘤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单纯行调强放疗,Ⅲ、Ⅳ期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患者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行视力、裂隙灯、干眼情况、眼底、OCT及视觉电生理检查。 结果①所有患者完成调强放射治疗后,眼球受照剂量平均值为10.840±5.866Gy视神经受照剂量平均值为23.903±11.079Gy。②患者放疗前后各检查时间点裸眼及矫正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患者于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眼部干涩等症状。SIT检查显示未行眼表麻醉下,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相比泪液分泌明显减少(F=3.994,P0.05)。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泪液分泌量恢复至放疗前水平。眼表麻醉下SIT检查显示,放疗后各检查时间点与放疗前相比泪液分泌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泪液分泌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BUT检查结果显示,放疗后各检查时间点与放疗前相比TBU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TBU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放疗后6个月VEP P100波平均峰时与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2个月相比有所后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检查时间点两两比较VEP P100波平均峰时、振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放疗前后各时间点ERG b波平均峰时、振幅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G Op2波结果显示放疗后各检查时点与放疗前相比,Op2波振幅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12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Op2波振幅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OCT结果显示,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相比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厚度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放疗后12个月与放疗结束时相比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区厚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IMRT在保证鼻咽癌原发灶高剂量照射情况下,能明显减轻对患者视功能的影响。②IMRT后鼻咽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泪液分泌功能障碍,,与反射性泪液分泌功能相比基础泪液分泌功能受损程度更为严重。③IMRT后视网膜、视神经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但在IMRT后较长时间内视网膜血循仍有一定程度的损伤。④ERG、VEP在检查放疗对视网膜、视神经功能影响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ERG Op2波在反映放疗对视网膜血循环影响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9.6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9.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q
本文编号:2353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3530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